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所MFA畢。導演、影評人、詩人、資深國際影展記者。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詩作曾獲台積電文學獎首獎,目前影評作品散見放映週報、釀電影、關鍵評論網、典藏ARTouch、OS,與粉專「CinemaAnyways」。
現在,最大的區分不再是『南』、『北』義大利,而是鄉鎮和城市。在大城市和小城鎮發生的事情截然不同。我的自我在這樣的環境中被形塑,我在這一種環境下長大:『可見』與『不可見』是一對攜手的孿生兄弟。...
我認為最終一切都與政治和經濟有關,我的意思是,我們國家的一整代人活在柴契爾時代的後遺症。她發展的工作精神和文化,是關於自我。這是關於我,我會自己找路,我和我的家人,『你』不存在。『你』是我的競爭對手...
對『值得在巨幕首映』的拍攝與放映技術規格的慾望,必須同時與疫情後分眾化、多樣化、年輕化的觀眾口味接軌。這也回應不少產業內、影評圈對於柏林『競賽』在『類型元素』與『風格』的過火,...
誠如本文所試圖揭露,今年坎城影展多樣多元的女性電影給我們的啟示,爭取觀眾注意力的戰爭,絕不該是注定徒勞的流量或資本追逐。『影像中的身體』是在暗示『影像外的身體』所承擔的疲憊,...
除了控制呼吸,我試圖在表演技巧上游移於身體上『專注力的掌控』(maîtrise)、情緒上『被附身的情緒』(possession)兩種狀態之間。在拍攝現場,導演迪歐普和她的副導演觀察到,我進入『被附身...
聲嘶力竭的控訴,一隻手指向著黑暗,四隻手指更向著自己,原來這是懺情錄,剛剛的各種攻擊、詆毀,都是自剖懺情的藥引。他用各種層次的粗糙質感,躲藏在資料影像後的懷疑主義式碎碎念,在記者會高談闊論影像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