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真實的大師班

第五屆金馬電影學院創作直擊

434
2013-11-18

「說不定侯導明天一來,劇本又得大修了。」時間過了凌晨兩點,金馬電影學院的學員們面對散落一桌的劇本草稿突然感嘆。

這是第五屆金馬電影學院的第五夜,編導組的學員們為了隔天必須定稿的短片劇本,正進行最後確認,六個年輕導演在權充教室的舊金馬執委會辦公室裡,圍著三張大紅大綠IKEA工作桌拼湊而成的會議桌討論著。氣氛中混雜著疲憊、煩躁、與困惑。讓他們這麼煩惱的原因在於,下午時,本屆學院導師侯孝賢導演才在劇本中幾個關鍵的地方,丟出了和學員們完全不同的構想。

「我感覺,這時候某某人應該做什麼事。」侯導總是這樣丟出想法。

這一丟,學員們原以為已經很熟悉的角色,又變得有點陌生。眾人不得不在侯導離開後,揣摩侯導言下之意,重新認識角色,再依大家對他/她新的認識更改劇情邏輯。但是,誰也沒把握這樣的修改是否是合侯導的意,深怕明天他一看過劇本,故事又得重新更動。這樣的一來一往,便是這次學員們在此學習侯孝賢創作美學時,一再經歷的過程。

這是放映週報首次進行這樣的活動側記,也是金馬電影學院的獨家現場直擊報導,在有限篇幅內,本期【放映頭條】將盡力為各位讀者揭開金馬電影學院的神秘面紗,聚焦於學員們短片創作中,劇本從無到有的過程。

金馬電影學院 華人電影新銳搖籃

2009年,在時任金馬獎執行委員會主席侯孝賢導的催生之下,金馬國際影展推出了「金馬電影學院」,由侯導領軍擔任校長,每年招收約12位優秀新銳編導與攝影,並廣邀請華人世界中重要影人來台開班授課,同時邀請如楊雅喆、陳駿霖等優秀電影新銳擔任導師,指導學員拍攝短片。透過這些影人前輩與大師引導的練習與經驗分享,學院希望讓這些年輕影人透過為期一個月的研習,能夠在未來的創作起跑點上找對方向,少走一段冤枉路。

過去四年來,電影學院的學員的確在國際影壇上嶄露頭角,例如,第一屆學院學員的趙德胤,便運用所學拍出了處女作《歸來的人》與《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兩部劇情長片,成為各大國際影展寵兒。而第四屆新加坡籍學員陳哲藝,則在今年以首部劇情長片《爸媽不在家》一舉拿下坎城影展象徵最佳新導演的獎項「金攝影機」獎,並強勢問鼎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短短四年便培育出兩位國際級影壇新秀,這樣的漂亮成績,讓人對金馬電影學院刮目相看。

今年,學院更宣布,侯孝賢導演將親自擔任學院導師,侯導子弟兵《金城小子》姚宏易導演則將擔任助教,在現場協助攝影組學員,兩人將手把手地帶學員完成短片拍攝。學院表示,侯導今年決定自己帶學員拍片,是希望讓學院的短片更能捕捉到真實。但也因顧及教學品質,招生的名額也從之前的12人縮減為9人。入選的學員包括了六位華人編導,台灣的溫知儀、張亨如、王嬿妮,中國大陸的宋迪、莊佳龍,以及馬來西亞的廖克發。以及三位攝影師,陳衍盛(馬來西亞)、謝明志(新加坡)、以及羅偉恩(台灣)。電影學院則在國際影展正式開幕前一周,於10/25日開跑。

第五屆金馬電影學院師生合影,後排左起:學員莊佳龍、溫知儀、謝明志、院長兼導師侯孝賢導演、助教姚宏易導演、學員張亨如、羅偉恩、王嬿妮。前排左起:學員陳衍盛、廖克發、宋迪。圖/金馬國際影展。

在低資源環境追求創作自由的活路

始業式當天,侯導向學員們解釋了此次金馬電影學院預計的拍攝方式,以及他親自擔任導師背後的用意。他說,雖然大家都有拍攝電影的經驗,但是華語電影圈的資源和基礎仍不比其他電影大國紮實,因而,他希望透過電影學院,讓大家嘗試不一樣的創作方式,當作一種訓練,希望能讓大家作為之後電影創作之路上的參考。

他向學員們宣布,此次拍片,將在有限的場景、角色、遵守該地真實生活的樣貌等前提下發想劇情。影片開拍時則盡量以順場拍攝,少更換鏡頭的方式進行。這個方式源自侯導拍攝《南國再見,南國》時的工作經驗。當時,侯導正和《好男好女》主要演員高捷、林強、伊能靜三人從坎城影展返台,覺得他們三人的個性與彼此間的互動關係很有趣。於是,便在只有大概的想法,完全沒有劇本的情形之下,開始了《南國》的拍攝。在拍攝時,他決定從頭到尾只用一顆25釐米的鏡頭來拍攝,並且從平溪線開始,順著劇情的發展往嘉義拍去,不再回頭拍攝之前的場景。雖然拍完當下他覺得十分不滿意,便將片子丟在一邊,但是多月之後再回來檢視,卻很順利地只花一周便將片子剪完。

侯導說,這種從未經過詳細規劃便開拍的方式,是他在那之前從未嘗試過的。但是,因為演員彼此非常熟,所以當他給了他們一個情境,演員自己就能發展出內容。他從這邊也發現,演員的掌握、彼此的熟悉非常重要。他告訴學員,用這種方式拍過一次片,你就會發現「真實、現實」是什麼,那些東西有時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的,當大家有了這個東西,以後拍片時,對於真實的生活,便會有更清楚的理解。「我感覺,所有的電影的基礎,基本上都是寫實,那怕是看起來很荒謬的電影都是。」侯導告訴在座眾人。而他希望這次在金馬學院,能夠帶大家用這樣的方式,拍過一遍。

透過這次的練習,他希望學員們之後不論遇到任何困難,至少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開始拍片,因為它很便宜、很簡單,永遠不用等所有資源都到位了才開拍。「千萬不要等。」侯導告訴他們。他認為長時間的等待,對於一個創作者的才華有極大的殺傷力。反之,當製片團隊小,導演與演員之間本身已經有一定的認識,便可順著這些演員之間的關係基礎發展劇情。同時,團隊規模小,機動性便很高,隨時可以開拍,而當經費用傾,大家也可回到各自工作崗位,等到下次找到經費時再繼續。「只要你不停地做,他們就會看上你,你就有機會往前跨一步。」這位電影大師如此勉勵在座的後進。

▲侯孝賢導演(圖中戴白帽者)為電影學院學員教授電影創作的另一種途徑。

節奏緊湊的師徒制學堂

金馬電影學院的短片授課方式並非制式的講座課,而是由做中學的師徒制。學員收到題目後,先自行討論創作內容,再由侯導適時檢視進度,當他看到值得討論的地方,便視情形提供創作上的建議,或相關的構想,大家再繼續由實際操演練中學習。教學的情形就像學徒們在工坊裡跟著師傅學藝一樣。

拍攝行程非常緊湊。學員們必須在約莫三週的時間內完成短片的劇本發想、拍攝、與後製,因此,大家只有一週的時間可以討論劇本與進行前製作業;中間一週拍攝;以及其後約五天的剪接。等到影片進入後製階段後,學院才會在最後的一週幫學員安排由華語影壇重要人物開設的講座課程。

而金馬電影學院的短片創作模式每年都不斷的調整,今年的學院統籌謝君堯告訴記者,過去頭幾年,學院曾讓學員各自發想劇本,最後再從所有人的劇本中挑選最好的劇本來拍攝,但是這樣的做法卻容易讓學員因為創作方向、風格不同,與主導拍攝的學員產生摩擦。從第三屆學院開始,他們開始嘗試給學員更大的題材限制,指定學員以咖啡店為創作題材。而去年金馬影展移師宜蘭時,除了限定取景的區域,學院又將原本各自發想劇本的方式,改為眾人共同討論劇本。今年,電影學又更進一步事先設定了故事核心事件、場景、與演員。

本次拍攝的故事,是關於兩名世新大學廣電系畢業生與一位學妹三人,為了製作畢業作品而拍攝街貓紀錄片的經歷。拍攝地點圍繞世新大學周遭生活圈,以及永和一家頗負盛名的「崇恩動物醫院」。除了拍攝街貓的大學生由當事者本人演出之外,本次短片則由黃河、鍾瑤、與丘芹銓等三位新生代演員擔綱主演。而侯導也希望學員們運用真實場景的氛圍、位置,以及演員的本色,作為劇本創作的依據,希望學員在這些有限的素材之下,捕捉到細膩的在地生活況味。

在題材、故事、風格都已先被劃出界線的情形下,這種討論劇本的創作方式似乎真的避免摩擦的產生,同時,因為今年錄取的學員都擁有較長的業界工作經驗,他們在勘景過後,只花了一天的時間便找到了最基本的共識。儘管開頭看似順利,大家也對於劇本都有共識。但對於本屆學員而言,最困難的,則在適應侯導的創作方式。

▲侯導帶電影學院學員至南京東路附近一處空地勘景,並在現場講解他觀察場景的方式。

角色 vs. 事件

侯導和學員創作方式上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對待劇中角色與事件的方式。年輕學員多習慣以角色來發想劇本,並設計事件來凸顯人物性格。因此,事件在劇本中多半以為角色服務為主。

在注重捕捉真實世界氛圍的侯導眼中,角色固然重要,但事件與角色間的地位,似乎是平起平坐的。他的創作所關注的,是各個角色、事件、以及空間所處在的狀態,以及他們彼此交會時所產生的火花,與後續持續擴散的漣漪與化學效應。尤其在這一次金馬電影學院以真實事件為基礎的劇本之中,更是如此。

因而在指導學員討論劇本時,他不要學員在劇本寫出完整的對白,而是僅描繪出場景的氛圍,以及角色所處在的狀態,到拍攝時,演員便依照劇本的指示,以自己的個性去發揮他的角色。而導演們則是在拍完每一場戲後,視情況決定是否須依演員剛才的演出修改劇本。如此充滿變數的創作方式,對不論來自哪一個國家的學員而言,都是未曾嘗試過的拍攝方式。

學院開跑的第三天,學員們正式開始討論劇本,起初大家先分成三組,各自依照黃河、鍾瑤、與邱芹銓這三位演員的本色,來設定各個角色的性格、現狀,以及彼此間的關係,最後大家再依照這些角色關係的發展來設計劇情。

▲學員在確認角色個性後,進行分場劇本的討論,眾人利用白板列出所有可用的場景。

對演員個性的掌握影響劇本發展

雖然和侯導所期望的創作方式不盡相同,但這一步仍至關重要。在這種以演員本色與真實環境為基礎的故事之中,編導們對於演員個性的了解多寡,對於劇情的設計影響甚大,若有任何誤差,都需要付出許多時間作為代價。例如,在討論初期,大部分的學員雖已見過黃河與鍾瑤,卻因時間關係,尚未見過芹銓。因此,大家便先依照製片組與侯導對於她的描述來設計角色。

等到他們在學院第四天終於見到芹銓本人,那已是眾人擬出故事大綱之後的事。不料,大家和芹銓聊過之後才發現,她原來是個個性直率、樂天的小女生,和大家對她原本心思細膩、心事重重的性格想像相去頗大,因而,眾人只好在隔天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修正芹銓的角色設定以及相關劇情,此時,距離預定劇本定稿的時間,已經剩下不到三天。

「侯導指定題」增加事件在劇情中比重

然而,才解決芹銓的角色沒多久,更大的難題還在後頭。侯導看過了學員們完成的初稿,認為大家的故事太著重在主要角色的關係與情感的細節,關於拍攝街貓這個事件的比重還不夠多。他希望學員能增加拍攝紀錄片的事件在劇中的比重,同時,他也在劇中加入新的事件與場景,讓電影更凸顯流浪貓在街頭的生存處境,以及加強劇中拍片的過程對幾位主要角色產生的影響。他也帶來一篇作家朱天文尚未正式發表的文章〈帶貓度紅海〉,讓大家了解街貓在都市中受到「人族」何種高傲的對待,以及包括朱天文及朱天心在內的動物保護志工,目前是如何為搶救這些流浪動物而四處奔走。

突如其來的改變,使得昨天眾人終於修出雛型的劇本,又得重新調整場次順序。同時,經侯導修改過的劇情後,黃河劇中的個性也和學員先前設定的不同,因而,大家便又花了好幾個小時重新確認黃河角色的個性與想法,接下來的劇情修改才有依據。

距離劇本定稿只剩不到兩天,大家面對突然打亂計畫的變數,以及不斷重複在同一處面臨的問題,煩躁不安的情緒比起前幾天似乎更多了些。但此時學員之一的張亨如和大家分享了他對侯導建議的看法,其中有不少中肯之處。她認為,侯導所關注的並不是這些角色,而是他所想拍的「現實」,而故事的主角只是鑲在這個現實之中的一環,並對應著現實世界中的街貓命運。

但另一位編導組的學員宋迪並不太認同侯導的建議。他認為不該淡化前幾天設計出的情節,大家仍須以虛構的劇情為主,而紀錄片中流浪貓的狀態成為主要角色情感的對照、象徵。溫知儀認同宋迪的看法,但她認為現實和虛構在片中應各佔有一半的比重,這也獲得在場大部分學員的認同,大家便朝這個方向修改劇本。

晚餐後,侯導再次提點諸位學員創作的方向。侯導告訴他們,編劇不能只是憑想像力建構世界與角色,應該要從真實深活之中汲取元素,放到有限的環境之中,再讓環境和各個元素、角色醞釀發展。他也鼓勵學員多觀察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以及大量閱讀文學、小說、報章雜誌,記下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這些記下的事件日後將會變成他們編劇的素材。侯導最後也提醒大家,處理實景和非專業演員時,導演若抓得越鬆,電影便越好拍。

「抓得越鬆,電影越好拍。」

侯導的一句話,讓學員決定將之前劇本中過多的細節,或是過於設計的情節刪去大半,新版的劇本將只寫出事件,角色狀態,並簡單條列出角色在該場戲中的任務。如此決定後,大家便決定依照侯導的建議,在明天上課時,由編導組宋迪、莊佳龍、張亨如、廖克發等人以自己的筆觸,各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劇本。而其餘兩位編導溫知儀與王嬿妮,則陪同攝影組前往其中一個拍片場景測試器材,並趁機先拍攝一場鍾瑤的戲。大家等到晚上時再一起檢討白天的拍攝過程,並將所有版本的劇本整合成最終的版本。

 ▲試機現場,編導組溫知儀(左前)、王嬿妮(右前)與攝影組陳衍盛(左後)、羅偉恩(右後)正在看剛才試戲拍攝的片段。

等測試結束,所有學員於晚上再度回到舊辦公大樓的教室,攝影組的學員累了一天,編導組的學員便讓他們先回飯店休息。六位編導則開始進行劇本最後的整合。在討論中,溫知儀和大家分享了白天試戲的心得。她在今天的導戲過程中體會到,在演員的資歷較淺,劇情設計又如此開放的情形下,真的不適合設計太多運鏡、走位,演員面對太多的限制,反而表現的不夠自然。因此,大家在為劇本定稿的同時,也確認了未來拍攝進行的方式。比較好的做法,可能是在一場戲的最開始,大家先讓演員依造劇本與導演指示自行發揮,攝影機則擺在較遠的地方,捕捉現場狀態,等第一個take拍完之後,再視剛才演員的表演,決定補拍那些細節,或是趁這時候演員對於這場戲已有較明確的概念後,再設計走位和運鏡,透過運鏡強調細節。為了確保明天劇本可以定稿,六位編導在教室中挑燈夜戰,一路討論到凌晨三點才結束。

隔天,距離開鏡只剩一天,侯導和學員最後確認過劇本的細節,再次提醒大家拍攝時以現場氛圍、角色行為、以及事件的衝擊為主,許多事情的來龍去脈不一定需要在故事中交代清楚,只要讓這些影像訊息累積起來,最後自然便會明朗。在劇本討論的尾聲,侯導勉勵所有學員,這次的創作練習,重要的不是最後的成果,而是中間的過程。他也有感而發地和在座眾人分享,雖然台灣電影工業無法和大國香比,但好萊塢因為在電影發展的初期,便建立起很強的編劇傳統,但有時,一部電影反而會被太強的編劇吃掉影像。相較之下,歐陸的電影作者反而能在沒有很強的故事性的劇本之中,花更多心思琢磨影像語言,用影像傳達一種生命的狀態。他也希望在座的導演與攝影師,在影片開拍時,也能試著在影像上多一些嘗試,也再次強調,導演對劇本抓得越鬆,電影便越容易拍。臨走前,他開玩笑地和學員說,希望學員們最後拍出來的成果,又會和現在的這份劇本不太一樣。

11月2日,在新北市新店一處民宅巷口,第五屆金馬電影學院這部名為《動物之心》的短片,由侯導率領全體劇組慎重舉行開鏡儀式,歷經一周馬不停蹄地拍攝,以及後續的剪接與後製,這部影片將在11月20日金馬電影學院畢業典禮上放映。想知道這九位年輕影人是否成功的在侯導的指導之下,用影像和故事捕捉到現實生活的況味,就得請各位把握這唯一的放映機會了。

▲侯導帶領劇組舉行《動物之心》開鏡儀式。圖/金馬國際影展

(側拍攝影:洪健倫)

 

 

延伸閱讀:歷屆金馬電影學院作品

第一屆學院作品:

〈小真的男朋友〉
聯合創作人:盧名光、許國明、卓翔、韩琰、陳濤、蔡宗翰、梅書豪、邱玓萱

 

〈華新街記事〉
聯合創作人:許紋鸞、梁銘佳、刘帆、申奧、柴涛、趙德胤、游智煒、張智發

 

第三屆學院作品`

〈夜咖啡〉
聯合創作人: 馬楠、游智涵、張騰元、黎光、吳啟迪、張倩薇、吳震亞

 

第四屆學院作品:

〈小聚離〉
 聯合創作人:丁璐、曾英庭、張天輝、黃瑋納、詹前俊、馮可欣

 

〈我是男子漢〉
聯合創作人:康亮、李博、吳季恩、陳永錤、陳俊宇、陳哲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