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電影資料館之旅
戰爭.女人.爆米花
越南?越南電影?越南電影資料館?──你也許狐疑,何必找個第三世界國家,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共產國家,作為旅行參訪的對象?
私心喜歡東南亞。竊以為比較起表面優越蒼白的歐美諸國,東南亞骨子裡生猛活力、朝氣蓬勃、甚至帶點混亂不羈的模樣,更令人嚮往著迷。何況,旅途中吃喝玩樂之餘還能增長專業見識與在地電影工作者聊天交流,那簡直是旅遊類型的上上之選!因此從預兆之初,我便窮追猛問,明喻暗示,意圖跟隨南藝大井迎瑞老師帶領學弟妹的越南參訪行程,來一趟河內之旅。
再則,捫心自問,距離我們這麼近的越南及其電影,除了美國人拍的越戰片《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法國人拍的改編莒哈絲小說的《情人》(The Lover, 1991);越裔導演陳英雄的《青木瓜的滋味》(1993),以及越南第一名模張玉英主演的《穿白絲綢的女人》(The White Silk Dress, 2006)等零星幾部片之外,慚愧的說,我對於越南電影歷史及產業現況可說近乎無知狀態。
幸好,當旅程順利成行,我們划船見識了世界遺產闊氣的下龍灣及秀氣見稱的長安灣,接受招待看了國寶級水上木偶劇,吃了越南河粉春捲鹿血凍綠豆糕,喝下了一杯又一杯越南咖啡啤酒椰子汁釋迦冰奶昔……。同時,也一路拜訪越南電影協會(Vietnam Film Institute,註1)、河內電影戲劇學院(Hanoi Academy of Theatre and Cinema),以及私人藝術電影院Cinémathèque Hanoi等,完美結合古有謂「游於藝」的奇妙境界。
由於才短短一週,終究難以全盤深入訪查;這篇探路之文,姑且不做客觀報導,暫時聚焦「越南電影史」及「越南電影協會」,概略介紹越南電影及其影片資料保存機構,作為此行雀躍玩耍,學習反省,以及一絲絲欣羨無奈的,遊記隨筆。
啟程之前:越南電影小攻略
一座國家級的電影資料館,通常都會以收藏自己本國的影片為主。所以回顧越南電影史時,我們可先從越南本土電影的攝製歷史,來一窺其民族藝術的面貌。
*法國殖民期(1886-1945)
回首電影萌芽之初,可惜的是,作為法國殖民地的越南,並沒有因為電影自巴黎誕生而沾光培養出本地的影像產業。法國投資者只純粹在商言商,約1910-1920年代,開始在河內、順化、西貢等大城市設立起電影院,壟斷發行通路,放映一些外國影片。雖也偶有改編越南古典文學的越南片,但頂多是拍攝在地風光或讓越籍演員演出,越南人極少參與核心拍片技術。直到1930年代,越南人也開始嘗試拍攝越語片,但影片的質量、資金及技術仍無法與當時的法國、美國電影競爭。(註2)
*戰爭期(1945-1975)
二戰結束後,
如此驚心冗長的征戰過程,令越南電影也充滿了戰爭意象。不過屬於越南人的電影,也在此期間逐漸發展。
第一部越南劇情片《同一條江》(Chung một dòng sông/ Same River),也於 1959 年誕生。由越南國營製片廠拍製,描述越南男女的愛情故事,因分處一江兩岸而無法相聚,強烈表達越南人民希冀統一的意願,以及未來終將打敗敵人獲得勝利的洗腦劇情。
這個時期,越南電影是替政治宣傳服務的工具,無論紀錄片或劇情片,內容多呈現戰爭的偉大光明面,藉以鼓舞民心,捍衛國家。例如國營片廠拍攝的《小青鳥》(Con chim vành khuyên / The White-Eye Bird, 1962)、《回鄉之路》(Duong ve que me/ Way Back to Homeland, 1971)、《河內女孩》(Em bé Hà Nội / Hanoi Little Girl, 1974)等。(註4)
*重建期(1976-1986)
這是越南自1945年後,第一次完全獨立並且重獲和平。環境改變也導致電影主題隨之變化,戰爭不再是第一主角,越南電影開始關注反思社會現實與矛盾。例如:《初戀》(Mối tình đầu / First Love,1977)、《荒原》(Cánh đồng hoang/ Wild Field,1979)、以及越南資深本土導演鄧南明(Dang Nhat Minh)的作品。
鄧南明的代表作──《當十月來臨》(Bao giờ cho đến tháng mười/ When the Tenth Month Comes,1985),內容翔實描繪了「戰爭的失落與苦難」,大大不同於過往的越南電影。故事描述一個丈夫死於戰爭的農村婦女,她不但得親自下田從事粗重農活兒,還必須獨守空閨、面對寂寞,以及承受失去丈夫的悲劇傷痛。他捕捉了越南社會的真實面貌,更試圖探索越南女性坎坷不幸的命運主題:
「在越南社會,女性往往是重擔的背負者,她們掌握了我們的命運,這就是為什我總覺得透過她們,我們可以了解我們國家的問題。」─鄧南明,〈我的國家有如一名年輕女子〉(註5)
*發展期(1986至今)
越南1986年實施經濟改革(Doi Moi),主要由國營體制逐漸轉成市場經濟,這帶給了越南電影更多的創新視角及議題領域。例如:戰後的敏感家庭關係、心靈創傷、甚至平凡男女的感情與慾望等。例如:《馬戲團》(Gánh xiếc rong / Travelling Circus,1989)、《流砂歲月》(Doi cat/ Sandy Lives,1999)、《寶兒的故事》(Chuyện Của PAO/ Pao’s story,2005),以及鄧南明的《烈火燃燒》(Đừng đốt/ Don’t Burn,2009)等。
近年越南耀眼的本土新銳導演潘黨迪(Phan Dang Di),則以一部《紅蘋果的慾望》(Bi, đ ừ ng s ợ!/ Bi, Don't Be Afraid,2010),獲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獎。他用大量情慾比喻手法描繪越南女人的性壓抑,令人為之驚豔。
在前往搭乘河內班機的路上,我開始愈發對越南女人感到好奇。那應絕不只於穿著美麗改良旗袍,半露纖細腰枝,頭戴斗笠的嬌俏模樣而已。也許,「戰爭」依舊是越南電影裡永難逃遁的宿命主題,但暗藏背後,如同鄧南明導演所提示,默默支撐起這個國家命運與獨特面貌的,也許卻是──越南女人。
抵達越南電影協會
越南電影協會(Vietnam Film Institute,以下簡稱VFI),俗稱的越南電影資料館,是這趟河內旅行的重頭戲。
說來頗不可思議,本次行程全由井老師與VFI魚雁往來數封email後敲定。由於他曾擔任電資館的館長,現是南藝大教授,長年透過「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FIAF)與各國影片保存工作者連繫至今。2007年,在南藝主辦「第三世界影展:越南電影週」,不僅放映多達26部越南電影作品,也曾邀請了VFI前任館長黃柔燕(Hoang Nhu Yen)來台。
井迎瑞笑稱這是「老派」做法。講究的是彼此面對面,長期累積的友誼及專業交流,就好像保存影片那樣恆久遠的責任一般。所以,今年(2013)已是連續第三年,他親自前往VFI拜訪考察;不同的是,這次他帶領了一群未來的影片保存專業人才──影像維護所的研究生,實地參訪交流。(註6)
也許因著這一層關係,本以為簡單尋常的學生參觀行程,VFI卻極慎重其事。除了將我們一行九人名單,層層上報至文化部;行前還反覆確認我們旅館地址,專程派了一台小巴士,負責接送往來VFI。
VFI原名「越南紀錄片協會」(Vietnam Documentary Institute),成立於1979年9月,現隸屬於「文化體育旅遊部」。正副館長之下設有行政管理、財務計畫、搜集登錄、編目、影片保存、技術、理論研究、研發推廣等八部門,主要工作任務為搜集、保存、修復、研究及推廣電影。總館設在首都河內,胡志明市另設有分館。
我們這次僅拜訪VFI的河內總館,位址座落在巴亭區金馬路523號(523 Kim Ma, Ba Dinh District)。這個區域有著名的胡志明陵寢、故居、博物館,以及當年胡志明宣讀《獨立宣言》、現可容納約20萬人的巴亭廣場。對照起古街錯縱複雜的街道,雖然越南機車喇叭聲依舊不絕於耳,但此區可說是人行道寬敞、紅綠燈運行良好的呢。
抵達VFI後,我們隨即被帶往大會議室。長形桌上早已備好了茶杯、礦泉水、一盤盤橘子;而最顯眼的仍莫過於一尊胡志明雕像總無所不在的冷眼凝視其後。很快地,一席陣仗排開,兩方人馬坐好。由VFI館長阮氏蘭(Nguyen Thi Lan)先開場歡迎,再一一介紹各部門的主管。全程越南文、英文翻譯、拍手鼓掌,續接觀賞VFI簡介短片,一切彷彿十分機械化也異常熟練。
年輕人看來,如此中規中矩的接待,的確多少有點老派。但其中也透露了尊重,凡事都有一套規則流程的管理模式。我那時也才發現,原來,VFI的前任及現任館長,都是女性!回頭望著這個公家機關與學校都有胡志明雕像的國家,究竟,會與我們產生什麼樣的火花?
小而美的VFI片庫
VFI珍藏電影作品:紀錄片&劇情片
「玉慶電影院」販售可樂 & 爆米花
待討論的「強制典藏制度」
兩任女館長,十年聯手打造片庫新館
註釋
註2:章旭清,《越南百年電影事業回顧(19紀紀末-21世紀初)》,頁107,東南亞研究,2012年第2期)。引自Pham Ngoc Truong, “A Brief History of Vietnamese Films”, In David Hanan eds., Film in South East Asia: Views from the Region, Hanoi: SEAPAVAA, 2001, P.59-61.
註3:Ngo Phuong Lan,蔡慶同譯,〈越南電影概況〉,2007年南藝大「第三世界影展:越南電影週」專題。
註4:《小青鳥》及《河內女孩》的劇情介紹,請見:「2011香港電影節」-『越南經典-戲中有詩』專題
註5:鄧南明,游惠貞譯,〈我的國家有如一名年輕女子-越南導演鄧南明和他的影片〉,《電影欣賞雙月刊》,台北:電影資料館,1996.5,頁11。
註7:這些均是台北電影資料館的珍藏影片。
註8:這段影片Youtube上可觀賞到,此為其一:《胡志明傳》(Biography of Ho Chi Minh),31:33-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