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國的神話:是禁忌也是救贖

<font size=1.5>新海誠v.s.雷光夏《追逐繁星的孩子》導演講座

336
2011-12-02

這部作品是由許多的議題濃縮至兩小時,所以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真是一個複雜的故事。但事實上這個故事的構成是很簡單的,也就是明日菜(Asuna)這個少女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然後又回到原來世界的故事。人死後究竟會到那去,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種說法,譬如日本古代傳說「浦島太郎」,他去了別的世界(龍宮),然後又回到現實世界。又例如宮崎駿大師《神隱少女》(Spirited Away)中的主角千尋也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後來再回到現實世界。新海誠導演認為,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型,人去了別的地方又再回來,這樣的故事應該是有什麼意義存在的,它自古就被不斷重複著,而人不管到那一個遠處,自己原來的處身之地才是最重要也最有意義的,但這往往都要到最後才會發現。新海誠舉了一個簡單的比方,他提出,我們從畢業之後離開了父母,一個人來到像台北這樣的大都市獨自生活,到那個時候才會初次體會到父母的溫暖。 《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的明日菜,她原本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只是感覺有點寂寞。而她在故事發展中遇到了兩位少年,瞬與心,明日菜也是到最後才理解到,這對感覺相似的兄弟其實是不同的,她到了遠方才真正理解死去的瞬再也不會回來了。因此,導演想創造的簡單故事,是人到了一個很遠的地方,最後回到原處,而他原來沒有發現的事終於發現了。就像「我」其實是很寂寞的,就連這樣簡單的感受也是需要一段時間才會被發現。

雷光夏(以下簡稱雷):也許真的要開始你的旅程,然後當你再回到出發點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那是最寶貴的。就像導演在動畫中提起的,或者我們在神話學中讀到的,許多英雄出發去尋找某些事物,最後再回來。這樣的原型正如導演所說,它不斷地被敘述,那麼它一定有什麼意義在其中。

新海誠(以下簡稱新):誠如雷光夏老師所說,我這次的主題是「生」與「死」,然而對於作品中的價值觀是對或錯,我並無法很輕易地給答案,譬如主角在地下的世界中遇到了一個老人,老人對明日菜說「死是生的一部分,死並沒有那麼可悲,你必須接受死亡這件事」,但劇中的森崎老師卻一直想念著死去的妻子,怎麼都無法忘記他所愛的人,這麼一來,人死去就非得接受不可的說法又太悲傷了,所以我並不覺得什麼樣的態度就一定是對的。所以說,人死了一定要接受這件事是正確的嗎?我自己也還不確定,因此我也抱持著這樣的疑問將其描寫進我的電影中。


雷:我們每個人其實多少都曾經歷過生離,或者是死別,也許是自己養了一隻寵物,就像電影裡那隻貓咪,動畫中說那隻貓有一個使命,一旦牠的使命完成牠就會回去了,生命就被收回了。導演平常在生活中都一直在思考這樣複雜的些哲學命題嗎?我們雖然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碰到這些事,但似乎很少仔細去思索這些(笑)。

新:我經常想的是吃飯的事(笑),或者走在路上看到可愛的女生就會想,她好可愛(哄堂大笑)!不過我在做作品時往往會專注在同一個主題與故事上,花一兩年的時間一直在想,而《追逐繁星》這個故事我則想了兩年。



雷:聽說導演這部動畫的原始概念是來小時候讀過的,乙骨淑子的一本童書,不知道導演還記不記得當初那本書打動自己的時刻與心情?導演的童年又是什麼樣子的?如果《追逐繁星的孩子》源自你那麼久以前的感動,那麼當時你看到那本書的時刻,心裡想的是什麼呢?小時候又是怎麼度過的?



新:小時候我就是個平凡的小孩,但是說現在也很平凡(笑),我功課不太好,不太會運動,朋友也不太多,有點像我電影中的明日菜,成天躺在山坡上聽radio,就是像那樣的小孩子。我在鄉下長大,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裡什麼也沒有,我就是去靠近山啊、河啊,看著天空、星星,像那樣度過。大概十歲的時候我接觸到乙骨淑子那本童書,書名是《金字塔的帽子再見》,那是關於一個中學生前往別的世界的冒險故事,這可能就是我這部作品最初的發想。



這本書裡有題到大人的戀愛,故事中的爸爸媽媽佷相愛,而小孩對於大人「相愛」這件事也是需要慢慢發覺的。我現在38歲,快要40歲了……人不管到50、60歲都是會戀愛的,但對小孩來說,是他們不知道的事。另一個大衝擊則是書裡面的中學生,他們自己拍了電影,自己獨立製片,在此之前我沒有想過原來我也是可以拍電影的,這本書啟發了我許多事,給我很多新的發現。


雷:在你的電影裡融合了西方、東方對地底冥府的意象、隱喻以及傳說神話,在那麼多不同的地方,都會有類似的神話出現,正如導演所說,這一定是有什麼意義。其實神話某種程度是在安撫在現實中受到殘酷傷害的人,而電影似乎也有類似的功能與療效。我想問的是,導演本身相信這些神話嗎?或者我們在導演之前的作品中看到的「多重宇宙」概念,導演是怎麼看待的?

新:訴說神話故事的人,是不是自己也相信神話故事呢?我想,當然是不信的。不同的人會講不同的神話,譬如基督教有耶穌復活的故事,但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想也不是。但神話多少都由某種現實面的根據所創造,我認為那個部分的現實的存在的。我覺得神話會教導我們許多事,譬如日本神話中就有伊邪那崎與伊邪那美的故事:死了妻子的男人遠赴黃泉想帶回妻子。而在希臘神話中也有類似的故事。日本動畫《鋼之鍊金術師》是在敘述鍊金師想利用「賢者之石」召喚死者。日本動畫從以前就對這類喚回死者的情節有諸多著墨,我會以這樣的題材創作電影,也是因為我相信神話的力量。


雷:想請導演再多聊聊自己的故鄉。大家都稱新海誠為「背景神」嘛,導演動畫中的光影、顏色處理都太驚人了!導演說自己是鄉下小孩,而你生長的周遭環境帶給你的影響是什麼?最後也想問導演現在的夢想是什麼,有沒有渴望能實現的事情?

新:關於背景的處理,我的確時常得到讚美,這點令人高興,但居然有人跟我說你只要有背景就可以了(笑),我想我一定要更努力才行。我想我創作的動畫背景,確實有受到童年時期居住的家鄉的影響,例如說,山的綠色、河的藍色與雲的色彩都會因為不同的地方而呈現不同的的色澤。這是我被讚美的部分,我會繼續畫出美麗的背景。



當我被問到有什麼夢想的時候,我腦子裡其實浮不出什麼想法。我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一個太空人,到高中、大學時期就沒什麼特別的目標,到二十幾歲時,我進到一個電玩公司工作,我有個很強烈的欲望,希望自己不只是做遊戲,也希望把創作的故事變成自己的作品。而後來我就一個人完成了《星之聲》,也由於這個契機,我才能夠一直繼續做自己的作品與故事,若從這一點來看,我二十幾歲時的夢想已經達到了。如果被問現在還有什麼想實現的願望,好像都太大了,一下子也想不出來,硬要講的話我會說「世界和平」。


我在製作《追逐繁星的孩子》的時候,日本經歷了可怕的311大地震,整個東日本、東北地區都有很大的損害,那時就會產生一個疑問,這種時候還繼續做動畫好嗎?畢竟動畫是娛樂性的東西,比起一些吃的、用的、穿的,似乎不是那麼重要,所以我會有一些是否該繼續做的猶豫。但仔細想想,我在現實生活中能做些什麼呢?因為我會的也不太多,像動畫、漫畫或小說,人們看這些虛構的故事,雖然只有一時被安慰,一時能恢復精神,但我覺得這也是值得的,所以我會繼續製作下去。我所希望能實現的事,也包括讓那些在災難中失去了笑容與精神的人,能因為看了我的作品而得到一些勇氣,若能如此我也會很高興。



我特別希望有一種人看了我的動畫能得到笑容,就是那種無法順利達到自己期盼的人。可能也因為這樣,我時常處理一些關於別離的題材。而我的下一部作品雖然還沒有很清楚的定案,但目前的創作契機應該就是最近日本地震等災難,簡單來說,我想拍的是主人翁離開自己心愛的故鄉,但是很努力要活下去的故事。




以下為媒體訪問導演的精彩摘錄


Q:為何導演的電影主角,都是非常年輕、青春而勇於的追求愛情,不知是否是對這種青春的愛情有所著迷?可否解釋一下主角為何這樣設定?

新:我認為在十餘歲時是一個思春期,這對少男少女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戀愛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我在十幾歲的時候,功課並沒有真的很好,運動也不行,對未來也沒有明確的目標,那時我是很迷惘的。現在十幾歲的青少年應該也有一樣的迷惘,而正在煩惱著,我就是希望能夠為他們來創作作品。


Q:在其中一位男主角,瞬,他一開始登場時,其衣著方式與日本人是相反,因為日本人習慣穿左衽,但瞬穿的卻是右衽,那代表的是什麼意義?而作品後段中出現一個少了一隻手的巨大神像又有什麼樣的意思?

新:是的,穿右衽在日本的確是代表死亡的意思,死人才會這樣穿和服,在這部作品中的虛擬世界是被設定成死者之國,因此要在死者之國中的居民中表現出相關的元素,才把他的服裝做這樣的設計。如果各位再看一次,請注意影片最後的部分,到故事最後面,弟弟心所穿的衣服就像一般日本人一樣,是左襟在上。我想表達的就是,心他已經脫離了死者之國,朝著「生」的方向前進。



而在這部作品中,主要在描述失去了另一半的故事,例如明日菜的雙親之中,父親很早便過世了,而森崎這個角色則是妻子過世,另一半過世這件事的表徵,我則用神像少了一隻手的形象來呈現。


Q:因為導演並不是學美術的背景出生,請問你一開始決定要自己畫一部動畫的契機是?另外,導演從獨立製片到現在擁有一家有上百名員工的公司,能不能聊聊這其間所經歷的改變,以及碰到過什麼樣的困難。

新:最初的作品是《他與他的貓》這部5分鐘左右的短篇,做這部作品是因為想送給一個身體不太好的朋友,想讓他能夠打起精神來才創作出這部短篇動畫。



公司方面,並不是所有的員工都由自己所聘僱,實際上整個公司的營運也不是我一個人在做,然而,在心境上的感覺是,有那麼大一群人花很長一段時間來與我共度,對此,我覺得我有一份責任在。但這部分如果想太多也會阻礙自己創作,一直擔心公司的營運問題我也會畫不下去而無法前進,所以我覺得就不要想太多,只要持續創作,把每部作品做出來,把想畫的畫出來。


Q:導演的作品常有動物的角色,尤其是「貓」一再地出現,人與動物有種特別的情感連結,對導演來說,動物角色在作品中,也似乎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

新:因為動物不會說話,通常是人類善自去揣摩其心情與感受,這部動畫中有主角明日菜與小貓咪咪之間的對話,當女主角對咪咪說「你很寂寞,對吧!」其實是代表明日菜自己很寂寞。當我們在養寵物時會覺得自己是全心全意愛牠的,同時也會善自覺得,寵物也是全心全意愛我們的。我的動畫中會有那麼多動物出現,也是因為動物可以投射登場人物的情緒與個性。


Q:在這世界上有沒有你最欣賞的動畫導演,可否舉例?《追逐繁星的孩子》這部片中的怪物、神明或其他角色有沒有參考的原型?或者有沒有受到其他動畫或文化的影響?

新:我欣賞非常多的動畫與導演,如果真的要舉例的話,那就是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在我十幾歲迷惘的時候,看到了這部作品我十分的感動,另外,小時候我也很喜歡《七龍珠》,我作品中有些打鬥的場面也有參考《七龍珠》動畫。在製作這部作品時,我也去了倫敦充電一段時間,當時有去大英博物館參觀,那邊有很多古代的神像及玩具,我也從那些古物中找到一些靈感。而《新世紀福音戰士》也是我喜歡的一部作品,它也是我靈感的一部分,我想,庵野秀明在製作這部作品時,說不定也有受過更早之前的作品影響,我想就是因為世世代代的不斷受前人的影響,而一代又一代影響著往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