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另類藝術,也是社會運動
2011城市遊牧影展策展人David Frazier專訪
第十屆「城市遊牧」影展於本週4月28日假華山1914創意園區登場,展開為期11天的另類次文化音樂派對。從2002年開辦至今,策展人David Frazier與Sean Scanlan持續關注世界各地的獨立短片,企圖在非傳統的映演空間中營造一種獨特的「社群感」,連結喜愛另類文化的藝術家、創作者和觀眾。除了延續過往的關注,今年在節目內容和表演方式的嘗試上更加大膽,放映藝術家丹尼培瑞茲(Danny Perez)與「異種樂隊群體動物」(Animal Collective)樂團合作的新片《Animal Collective之異界幻想》之外,更邀請到培瑞茲來台灣,與紐約樂團I.U.D.大玩視覺藝術和音樂,準備給你一場最前衛的視聽饗宴。
策展人David Frazier透露,今年的內容規劃朝向更藝術、設計的方向,因此片單囊括許多當代藝術家群象,刻劃他們追尋自我、創作的過程,如《美麗失敗者》、《夢之牆》、《艾里亞森的光鏡幻影》。此外,自2008年開始,城市遊牧影展也開創了「中國人權議題」單元,規劃符合這類議題的節目內容。今年影展單位安排了中國當代藝術家艾未未的專題,放映《老媽蹄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紀錄片。正巧碰上了艾未未被中國警察逮捕的事件,可和現實中發生的事情相互對照,作為參考。
本期【放映頭條】專訪遊牧影展策展人David Frazier,談今年節目內容的構想和規劃,以及精彩的私房推薦片單。
今年【城市遊牧影展】已經邁入第十屆,延續往年舉辦音樂Party的慣例,但今年似乎更不一樣,邀請到「異種樂隊群體動物」(Animal collective)和培瑞茲(Danny Perez)來玩非常另類的party。可否先介紹一下這場音樂會的構想和實際的表演方式?
David:Danny Perez是一位導演,和Animal Collective合作過音樂錄影帶,還有大規模的錄像藝術,融合音樂表演,在許多很有名的博物館(如紐約古根漢、巴黎龐畢度等)展出過。這次的表演會結合錄像和音樂,表演的樂團叫I.U.D.,由紐約來的兩個女生組成。最早我們找了Danny,問他想怎麼做這個音樂會,他提名幾個樂團,I.U.D.是其中一個,剛好她們時間又可以配合,我們也覺得效果非常不錯。其中一個團員Lizzi Bougatzos,她也是一個很有名的樂團「Gang Gang Dance」的成員,主要負責打鼓和唱歌。她們已經構想好內容,而且是從來沒做過的東西,融合視覺藝術、音樂、也是一個party,全部都一起搞,她們現在都非常期待來台灣。表演現場會有一個舞台,舞台後面有螢幕,前面垂直掛著一些白紙,在表演過程中丟東西到白紙上,慢慢把白紙扯下來,也在上面留下創作的痕跡。舞台上還會有一組鼓,下面也會有一組鼓和一大推木材,表演開始後,Lizzi會用斧頭敲打木頭,創造出另一種類似打鼓的「卡卡卡」的聲音和打擊樂的效果,她很喜歡這種實驗的東西。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規模的實驗表演。觀眾則在下面喝啤酒、聽音樂、看錄像。除此之外,還有短片播放、DJ放音樂等等。
我們希望做一些比較特別的事,因為台灣現在有很多小型影展,一年有十幾、二十個,我們在思考,我們的獨特性是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是其他影展做不到的?我想,我們可以舉辦這種世界級的藝術活動(笑)。
整體片單看來也有許多奇幻、另類的元素,除了音樂和啤酒,對片單內容的獨特性還有什麼想法?
David:小型影展可以做比較實驗的東西,策展人都知道,只要有搖滾片就會有很多人來看。但是,我今年一直在想,還有什麼是比較新的?我覺得其中一個可能是藝術。藝術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可能是比搖滾樂更具搖滾精神的東西,例如藝術市集、設計展覽。台灣現在的獨立設計展很流行,已經很多年了。很多人都在搞設計,自製T shirt、各種產品來販賣或開店。今年的主題結合當代藝術、設計、創意文化,比較朝這個方向。我覺得這一定會受歡迎,而且沒有人做過。
今年同樣主打獨立、台灣生產的短片,在徵選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今年有何不同於以往之處?
David:數量有慢慢增加,今年收到接近300部影片投件。去年差不多是250部,再之前可能150到200部。我們的組織規模有慢慢變大,之前很多工作人員都是非正式的,找朋友來幫忙。今年找了三個專業的人看徵片,他們都有電影背景,或是出身電影系,也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後來再加上我和Sean,跟他們一起排節目片單。最後,我們會有三個評審進行評選,頒發獎品。今年有很棒的贊助商,最高獎金兩萬五千塊,這是我們歷年來的最高獎金!
以往也關注了亞洲其他地區的短片,在這個部分今年有沒有什麼觀察?主題上有無一個整體趨勢?
David:今年東南亞的部分比較少,反而收到比較多歐洲的片子,例如西班牙、德國、英國、巴西、土耳其、俄羅斯、烏克蘭的作品,之前沒有參展的國家,這次都有投件。例如《Why Slugs Don't Like Salt 》就是西班牙的作品,很幽默,也結合了3D動畫,非常好玩。另外有一部巴西的錄像藝術《Going Bananas》,內容很好笑、也有點噁心。裡面有一個女生把香蕉染成不同顏色,再吃下去,嘴巴會變成不同顏色,最後變成了黑色。整部片八分鐘都在看她吃香蕉,很有趣,也很有視覺的震撼力。
今年東南亞的片子不多,但有一部新加坡的短片《孤仙汁》,是一部十分鐘的武俠片,拍得蠻好的。「孤仙汁」指的是一種可以讓人擁有一些特別的能力,類似長生不老的藥。
您剛提到今年選片刻意偏向「藝術」,這是否也是今年做「艾未未專題」的原因之一?或者想表達關注人權議題的立場?
David:最早是台灣的作家張鐵志介紹我這位藝術家,也介紹了艾未未工作室拍的紀錄片。看過五、六部之後,我立刻就決定納入影展。他的紀錄片非常激進、非常行動主義,他是現在最有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之一,但他拍這些紀錄片的目的之一是讓中國人知道一些政府不讓他們知道的事。這和他的藝術作品不太一樣,他的藝術作品裡有一些美學,但他的紀錄片則像是證據,幾十年之後,中國人可能需要知道當時發生的事情,但政府不會讓這些資訊流通。當然,西方媒體會有些資料,但他的紀錄片是努力累積的中文記錄和資料。
我們這次選的兩部紀錄片,一部是他自己拍的《老媽蹄花》。這是他2009年時去成都,和另外一個激進份子譚作人合作的。譚作人被起訴之後,艾未未去法院聲援他,你可以從影片中看到,中國警察真的像是流氓,凌晨三、四點出現在飯店,破門而入,進去把艾未未打傷。這是他自己拍的紀錄,從個人的角度去記錄和警察、官方單位的互動。
另外一部是艾曉明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它是拍同樣的事情,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艾曉明的角度比較廣,因為他比較有拍紀錄片的經驗,故事也說得比較完整。原本想邀請導演到台灣來,但後來真的沒辦法,對導演來說來還是太危險了,於是就放棄了。
邀片上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David:DVD是由張鐵志提供的,後來我們想要加上英文字幕,於是想艾未未工作室幫忙,但必須去北京工作室拿。我們找人到北京去拿光碟,而那天剛好是艾未未被逮捕的前一天;隔天,艾未未就在機場被抓走了。後來,公安到他的工作室搜索,拿走了很多電腦、資料,剛好前一天他們已經先把光碟給我們了。
我們畢竟還是獨立的小影展,沒有收任何政府的錢,所以不管中國政府或台灣政府都不能管我們要放什麼電影,沒有人能給我們壓力。如果政府不准我們放,反而會讓這部影片更受人矚目。
【城市遊牧影展】一直有在關注人權議題,之前也放過相關主題的片子,雖然和中國可能沒有直接關聯,但是持續放這些影片,您想表達怎樣的立場或影展特殊性?
David:遊牧影展算是另類電影的平台,我認為這種激進的電影很重要,其他影展也很少放。之前【鐵馬影展】會播這類的片子,但他們現在也很少辦活動了。我們在兩年前放過四川大地震的片子,現在播放艾未未的紀錄片剛好可以對照出後續的行動。從這個部份可以看出,由於政府沒有公布死亡孩童的名單,因此艾未未必須自己進去現場蒐集資料。後來,艾未未因為聲援譚作人而被毆打、被關起來,你可以看到天災之後中國政府處理問題的方式,還是有蠻大的問題。
我們都覺得北京政府應該釋放艾未未,但我們也不確定做這樣的事有沒有幫助,就算發出聲明可能也沒有用處吧。即便我們只是小單位,但我們還是很支持。
播放這些主題的影片,票房和觀眾反應如何?
跟音樂、搖滾樂的片子比起來,票還是比較難賣一點。因為在台灣,這類影片的播放大概都是免費的,可能由非政府組織主辦,所以,台灣人大概不太習慣花錢來看這種電影。但像四川大地震的片子,可能有五、六十人來看,而這次艾未未的紀錄片,由於一直上新聞的關係,現在票房已經不錯了(笑)。
主要的問題還是有沒有專業的人員來做宣傳工作,由專業人員來做會更有效。我們今年這方面做得比較完善,每一部影片都有宣傳、推銷出去,讓更多人和媒體知道,加上facebook、網站,票房確實成長不少。
今年的執行過程中,整體上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David:我不會用困難來看待,我會把要克服的部分視為挑戰。每一年都要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例如,我要搞一個很棒的演唱會,和Danny Perez合作,要學會同時用四、五個投影機,做大規模的裝置和表演等等,我會覺得這是一個挑戰。他拋出很多精彩的想法,其實都做得到,只是怎麼做的問題。我覺得這很令人期待,而非阻礙影展的問題。
策展人David的私房推薦片單
《滑板人》
于永傑 / 2010/台灣 / 25分鐘 /
于永傑我認識很久了,我們在第二屆就放過他的作品。他是MV導演,除此之外自己也玩衝浪板。《滑板人》是一步題材很棒的紀錄片,導演找到一個住在墾丁的男生,叫吳孟龍,大家都叫他小龍。小龍要破世界記錄,挑戰一天之內溜滑板超過296公里,非常厲害。他一個人用滑板繞台灣一圈,這是一個很棒的台灣故事,攝影的部份也非常漂亮,故事也很棒。我自己也玩衝浪,所以我很高興有這樣的導演可以參與我們的影展。
《飆風板哥》
Macho Taildrop / Corey Adams / 2009 / 美國 / 91分鐘 / 英 / 中
我們特別把《滑板人》跟這部91分鐘長的劇情片放在一起,也是有關滑板的劇情片。我們有找到Jimi Skate Shop贊助,他們算是台灣最大的滑板店。我們雖然還是地下影展,但跟次文化有很清楚、明顯的關係,像滑板片、衝浪片,也很高興很多年輕人會來看這些電影。
《The Duck of Nature/ The Duck of God》
James T. Hong and Chen Yin-ju / 2011 / 美國、荷蘭、台灣 / 4分鐘 / 英 /中
這部片非常好笑,導演住在荷蘭,有獲得政府的獎金。導演說這部片是拍給年輕人看的,但我想年輕人看了可能會覺得很可怕。片裡有一隻機器鴨子,牠扮演哲學家史賓諾沙的角色,混到一群真的鴨子裡,要把概念傳給那些真的鴨子們,我覺得真是太好笑、太奇怪了,看了會目瞪口呆。
《惡童實驗》
鍾侑軒 / 2010 / 台灣 / 11分鐘 / 無對話
《天空樹下不見不散》
吳怡靜、張正杰、陳星嘉、謝因明 / 2010 / 台灣 / 20分鐘 / 日、中
這次也有一些日本風格的卡通,但卻是台灣的作品。融合了一些漫畫、卡通的部分,做得非常好。
《一個字體,一百年的平面設計》
Helvetica / Gary Hustwit / 2007 / 美國 / 80分鐘 / 英、中
Helvetica這個字體可能帶動了新的趨勢,就是設計主題的紀錄片。這部片也是今年片單中最舊的片子,可是非常好看。
請推薦放映週報的讀者去看【城市遊牧影展】。
David:我覺得今年每一部都很好看,因為我們只有十幾部電影,好看是最大的表徵!我也很推薦《史上最憤怒的男人》這部片,很好笑,這次有蠻多跟藝術家有關的片子,有些片子今年沒邀到,明年會繼續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