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電影了沒?
2008大學生影展 全國開演
由於近年來優質的中外電影除少數議題性高的影片(如《色‧戒》)外,在台北的票房都不高,大多草草下片。因此,除了少數國片由於有政府映演補助,因此會安排在高雄或台中等都市地區上映外,國內大多數觀眾要看到的人文與藝術內涵較高的國片或世界電影的機會甚低。這些並非以娛樂為主要訴求的優質影片最主要的觀眾群為教育程度較高的知識份子,但是放眼國內高等教育的學府內,大專學生主動到戲院或是租購非娛樂性優質影片觀賞的比率卻是極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國內大專教育並未重視電影教育,除了藝術大學與科技大學的影像傳播領域設有以創作為主的相關科系外,普通大學幾乎沒有電影系所。在通識教育方面,電影賞析類的課程也極少,錯失利用世界電影來提升人文與擴大視野的機會。
國立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自2004年起投入推廣國內電影文化教育的工作,除了在校內設立專業級的107藝術電影院,由學生協助經營每週選映世界各地佳片外,也積極籌劃巡迴影展在全國校園放映。2005年首度舉辦全國大專校園的紀錄片影展,獲得極大的迴響,二個梯次在全國有超過七十所學校共同參與合辦,成功將公共電視台《無米樂》等十三部記錄影片推入大專校園。過去三年,中大電影研究室也協助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舉辦「加拿大當代電影校園巡迴展」,三年也共有六十餘所學校參與合辦。這些大型校園影展在不同學校一方面是電影活動,另一方面也促成大專院校的圖書館典藏優質的公播版影片,提供通識課程教師或其他教師教學使用。由於這些成功經驗,中大電影研究室自今年起決定設立「大學生影展」,以每年舉辦的方式邀請大專院校共同參與合辦,以期讓前一年度精彩的台灣電影與世界電影得以到大專校園巡迴放映。
萬事起頭難,要啟動一個大型校園影展最困難的就是募集經費,減低各校合辦所需支付的費用。所幸今年中大電影研究室向行政院新聞局爭取到部份補助,加上「財團法人有容教育基金會」與「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的贊助支持,影展順利於二月開始接受大專院校報名合辦。「大學生影展」甫一推出即受到各校熱烈歡迎,截至目前為主,已經有中央大學、輔仁大學、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和春技術學院、東華大學、長庚大學、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中原大學、國防醫學大學、宜蘭社區大學、中華大學、台南大學、長庚技術學院、吳鳳技術學院、大華技術學院、弘光科技大學、台北醫學大學等十八所學校報名合辦。中央大學與台灣大學也將於三月初率先舉行影展。
本次影展精選十一部影片,分為「開幕片」、「台灣製造」、「世界之窗」等三個單元。其中開幕片《烏干達天空下》為一部關於烏干達戰區兒童的紀錄片,極其感人,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本片國內預計四月中旬於院線上映,是由本次影展承辦單位中央大學育成中心輔導成立的中映電影公司以半捐助的方式提供本次影展作為開幕片,在校園先於院線首映。另外,三部加拿大精彩的動畫與紀錄片《你到底是哪裡人》、《神聖與恐懼》與《衝擊地景》國內目前並無代理,只將在三月台北舉辦的「加拿大人權影展」放映,感謝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協助取得授權得以在國內校園放映。在台灣電影部分則有《產房》、《穿越和平》與《寶島曼波》等三部精彩的紀錄片,以及《色‧戒》、《穿牆人》、《最遙遠的距離》以及《沈睡的青春》等大專學生興趣很高的劇情影片。本期週報特別為讀者介紹影展的片單以及各單元中尚未公開映演的幾部影片,對這些影片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上「大學生影展」官方網站(http://film.ncu.edu.tw/college/)查詢各合辦學校的放映時間等訊息。
一、開幕片:《烏干達天空下》War Dance
參展紀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日舞影展最佳導演獎、Full Frame紀錄片影展_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芝加哥紀錄片影展最佳攝影、費城影展最佳導演 & 威斯康辛影展觀眾票選最佳紀錄片
國家:美國/ 2007
導演:Sean Fine & Andrea Nix Fine
類型:紀錄片
片長:105分鐘
影片簡介:
本屆大學生影展的開幕片特別選映國內尚未上映的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影片:《烏干達天空下》。本片鏡頭設定在非洲北烏干達,經過了長達二十年的內戰摧殘,《War/Dance》描寫三個天真可愛但飽受戰爭欺凌的孩子~多明尼克、蘿絲與南西,家人因戰火而分崩離析,他們被送到一個叫Patongo的集中營,和其他孤苦無依的孩子一起成長。今年他們獲得了一個參與『全國傳統歌舞大賽』的機會,藉著重現族群歷史最古老、也最具代表性的戰舞,他們擦乾淚水,暫別悲傷的回憶,踏出嶄新的舞步來認識自己的國家與文化。對這群孩子而言,這不僅僅是場比賽而已,在這段訓練與登台的歷程中,他們尋得了被剝奪的童年樂趣,試圖爭取此生未曾嘗過的榮耀滋味,他們的一生,都將自此而改變!
這部記錄影片的導演/製片范恩夫婦二度深入烏干達最偏遠的難民營與當地的孩童共處三個月,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忍受叛軍隨時來襲、痢疾肆虐與缺電的種種外人難以想像的困境,完成這部感人肺腑的影片。影片中十三、四歲在戰爭中被奪去父母與童年的孩童們望著鏡頭訴說成長經歷,當他們略帶童稚的面容靜靜道出他們內心所隱藏著巨大生命創傷時,你無法不疼惜這些勇敢的孩子,也深深感謝那些幫助他們走出這段陰霾的所有人們。
二、「台灣製造」單元(五場次,六部國片放映)
1、 紀錄觀點精選:穿越和平(紀錄片;2007南方影展最佳紀錄片獎;議題:醫療行政、人權;55m.);產房(紀錄片;2007美國蒙大拿影展最佳影片、人與自然最佳互動獎;議題:環境保護、海洋復育;55m.)
2、 最遙遠的距離(劇情片;2007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週最佳影片獎、2007台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議題:愛情、個人成長、生命追尋;118m.)
3、 穿牆人(劇情片;2007東京影展入選;議題:現代化、個人成長;105m.)
4、 寶島曼波(紀錄片;2007南方影展最佳影片;議題:環境、生態;145m.)
10、 色‧戒(劇情片;2007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項獎項;歷史、文學;158m.)
5、 沉睡的青春(劇情片;2007釜山國際影展、2007香港亞洲電影節、2007韓國富川奇幻影展、2007女性影展、2007台北電影節;青澀愛情、生命教育;92m)
影片簡介
本屆影展的國片部分,有梁朝偉、湯唯、桂綸鎂等閃耀的明星,也有記錄台灣海洋、Sars事件與九二一地震的記錄影片。《色‧戒》與《最遙遠的距離》同時在柏林影展獲獎,上映時都有不小的媒體曝光率,國內讀者應該並不陌生。一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一為獻給國內劇場才子陳明才的深情之作,都是文學性很高的影片。《穿牆人》與《沈睡的青春》分別是鴻鴻與鄭芬芬兩位新銳導演的作品,兩者的故事不約而同都帶有濃濃的懷舊情懷。前者17歲年輕主角在未來的新世界不斷透過穿牆回到過去熟悉的舊生活空間,後者則是以老舊鐘錶店來隱喻逝去的青春與美好,二部以年輕人為主角的影片風格都十分創新,對於大學生而言,應該都有不小的吸引力。紀錄片部分,由公共電視台製作的關於軟絲復育的《產房》與關於Sars風暴的《穿越和平》均在公視頻道上放映過,《寶島曼波》則是黃淑梅導演以四年期間記錄中寮鄉民爭取遷村的過程。三部影片不僅能讓未來的國之棟樑們對於國內的環保、醫療、行政與人權等議題有深入的思考,片中也都有積極投入社會公益的優質「台灣人」典範,他們在國內各角落無私的奉獻行為,也將提供大學生在規劃未來生涯時很好的參考。
三、「世界之窗」單元(四場次,五部外片放映)
1、 跟蹤大明星Interview(美國;劇情片;2007日舞影展入選;2007獨立精神獎最佳女主角獎提名、2007金馬影展正式觀摩影片;議題:媒體倫理、兩性關係、名人與八卦文化84m.)
2、 美滿人生Singapore Dreaming(新加坡;劇情片;2007東京影展最佳亞洲電影獎;2007年美國亞美國際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劇情片大獎、2007女性影展閉幕片;議題:性別與家庭、生命教育、個人成長;105m.)
3、 加拿人權影展精選I:神聖與恐懼Scared Sacred(紀錄片;2005加拿大金尼獎最佳紀錄影片;多倫多影展評審團大獎;議題:民族誌;宗教;104m.)
4、 加拿大人權影展精選II:你到底哪裡人?What Are You Anyways? (動畫片;2007動畫影展入選;議題:種族歧視、成長;11m.);衝擊地景Manufactured Landscape(紀錄片;2007加拿大金尼獎最佳紀錄片;2007多倫多影展最佳加拿大電影獎;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紀錄片獎;議題:工業污染、生態環保;90m.)
影片簡介
本單元兩部去年上映過的影片《跟蹤大明星》在影片的製作方式以及所探討的名人生活與媒體倫理都緊扣當下大學生所熟悉的議題,《美滿人生》則是以輕鬆活潑的風格,透過國內觀眾不陌生的家庭故事來反思生命的終極價值。三部加拿大影片充分反映加拿大電影在動畫與紀錄片放面的多元與成就。《你到底是哪裡人》這是第一部探討Hapa(混血白人)議題的動畫影片。導演Jeff Chiba Stearns帶領觀眾跟著「超級日本鬼子」的經歷去發掘他自己作為一個日裔白人混血兒在加拿大一個白人小鎮成長的文化背景。這部以傳統動畫手法繪製的短片重回Jeff 生活中的特定時期,看他這位混血的少數族裔如何找到可以安身的身認認同──從童年的家族淵源到必須面對一群開著卡車有頭無腦的鄉巴佬。《你到底是哪裡人》是一部既幽默又嚴肅的故事,有掙扎也有愛,也是混血族裔在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的身分認同考驗。《衝擊地景》拍攝對象原是加拿大知名的攝影家Edward Burtynsky。他擅長拍攝廣大的工業地景。但是很快地,影片便發展為深思在地球目前正經歷的巨大且不可逆的變化中,人類與環境究竟必須付出多大的代價。導演Jennifer Baichwal與攝影指導Peter Mettler跟著Burtynsky探索正史無前例地在轉型為21世紀發電廠的現代工業中國。片中不少片段精彩呼應Burtynsky攝影作品之美──例如影片開頭在幾乎沒有止盡的工廠裡的推軌鏡頭。影片延伸了Burtynsky的攝影作品的故事,帶領觀眾去思考工業對於地球環境、人類以及文化的衝擊。影片的鏡頭看似畫面優美,但是呈現的內涵卻叫人觸目驚心。第三部《神聖與恐懼》則是探討人類歷史最黑暗的時候,如何還能保有希望。導演走訪柬埔寨的雷區,戰火摧殘的阿富汗,被嚴重污染的印度波怕爾市,九一一事件後的紐約,廣島,印度以及巴勒斯坦。這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紀錄了這五年來的發現之旅,探索人類能否將恐懼化為神聖。兩部紀錄片所關注的議題以及拍攝的方式與國內紀錄片大異其趣,除了反映國內紀錄片製作經費嚴重偏低外,也可啟發有志於紀錄片創作的大學生擴大自己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