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錯過游擊女孩?歡迎參與全球任務!
二○○七女性影展策展人林書怡專訪
堂堂邁入第十四屆的女性影展,十月十二日將於台北新光影城開幕。繼去年匯集經典女性實驗電影,予觀眾一新耳目的驚艷感受,二○○七女性影展以「游擊女孩,全球任務」為題,呈現女人的行動與機智,如何在全球化時代,透過參與在地或跨國行動,對世界產生衝擊與貢獻,也探問女性開始為婚姻、生產、創作等各樣不同緣由跨地域移動、旅行後,這世界既有的性別、階級、人際往來關係,發生了哪些相應的變化。
五十七部受邀影片共類分成六大單元。「行動中的全球女性」直接探觸影展主軸,從環保、政治、勞動、法律,甚至創作各面向,展現女性跨越國境、自助助人的強韌智慧。「焦點影人」回顧荷蘭導演瑪琳.格里絲(Marleen Gorris)一九八○與九○年代的創作,其中包括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安東妮雅之家》;此外,因演出《我女朋友的女朋友》、The L Word聞名的美國酷兒演員、編劇、導演關妮薇.透納(Guinevere Turner),也有出演、編導系列作品放映,影展期間,透納更將走訪台北,參與相關論壇活動。「青春無敵U19」單元集合法國、巴西、非洲青少女勇敢逐夢的故事,同時探索與青少女息息相關的墮胎問題。「C'est La Fete 做自己的歡樂精靈」精選過去一年世界各地優異的女性創作,本單元影片《美滿人生》同時也是本次影展的閉幕片,年輕夫妻檔導演胡恩恩與吳榮平也將隨片訪台;「情慾奶油球」深入女性影展一向關注的女性情慾議題;「台灣精選」則匯聚近年重要的在地女性影像作品。
本期放映週報專訪○七年女性影展策展人林書怡,談影展籌劃歷程與議題思考,並針對影展六大單元,特別推薦其心中的上選影片。
讓我們從這次的主題「游擊女孩,全球任務」談起,在影展新聞稿及您寫的策展前言中有提到,這個主題要針對全球化時代造就的新的性別,甚至階級問題,去突顯女性的行動力。可以聊一下為什麼選擇這個主題,今年的片單又怎麼反映這主題的意涵?
林書怡:在過去一年半裡頭,我有機會常常參加聯合國相關的NGO會議,非常幸運地成為台灣少數可以到聯合國總部開NGO相關會議的NGO份子。我看到來自全球各地的女性領導者共聚一堂,包括在朝、在野、政府代表、聯合國149個會員國的婦女代表,跟全球各地NGO組織的代表。有機會連續兩年跟她們相處、開會,我從中學到很多,也真的大開眼界。我在過去幾十年成長過程中受到藝術、人文的薰陶,但尚未真正接觸實務性工作,或說見視到政府如何建構我們的社會系統;在不同的政府之間去比較,這是非常驚奇的經驗。
我也看到某些婦女運動領袖,她們從1975年全球婦女會議開始投入婦女運動,到現在五十幾年,當年二、三十歲,現在已經五、六十歲。當年她們在墨西哥召開的第一屆世界婦女會議上提出、我們現在教科書上學到的slogan——「我的身體我決定」、「佔全世界過半人口的女人僅擁有全球百分之五的財富」、「沒有不適合女人的工具,只有不對的工具;如果有不適合女人的工具,那就是不對的工具」——原來是這些人活生生活出來的。連續兩年參加聯合國的NGO會議,看到來自全球的婦女代表如何累積數十年的行動,使女人的生活在幾十年間真正地改變了。如果不是這些人做著無聊的工作,我們的生活不會改變。什麼是無聊的工作?她們開會,不斷地開會、集會然後遊行。會議最無聊了,我們搞藝術、創作的人最討厭開會,但那些絕頂聰明的女生卻能耐著性子跟一大群人開徒勞無效的會議,因為她們心中有把火,知道自己如果不守住什麼,女人的生活就會步步敗退。女人的生活是被她們推著往前走的;我覺得我一定找得到一些故事,是在描述這些優秀而且持續行動的女性。我以這樣的前提來找影片,在歐洲、法國、德國都蠻用力地找,先找到一些紀錄片,然後慢慢修正方向,再加入可以呈現女性行動力、顯示女性智慧的劇情片。
影展片單中「行動中的全球女性」單元,特別可以看出全球女性的行動軌跡,它安置了來自世界各地、各種不同領域的議題,而且呈現女性如何在各樣運動中佔有一席之地,影片有談環保、有記錄政治異議者、有談婦女脫貧議題的、有談協助婦女脫貧的《猴子是門好生意》,也有談女性就業、勞動問題。近幾年關於移工的問題有很多討論,所以我沒有特別再選移工相關的影片,但《女傭紀事》處理到境內跨域的婦女勞動方式。
影展新聞稿也強調今年的選片兼顧了藝術與商業特性,而「焦點影人」單元擇選的兩位創作者恰好都優遊在藝術與商業的邊緣,這是今年擇取「焦點影人」的標準嗎?
林書怡:強調兼顧「商業性」比較是跟去年的選片方向做比較和區隔。去年的programming有非常多實驗片,而相較於實驗片,我想告訴大家,今年也有不少劇情片;那劇情片的敘事只要不是實驗風格太強,其實都不難懂。
今年的「焦點影人」選了瑪琳‧格里絲(Marleen Gorris)和關妮薇‧透納(Guinevere Turner)兩位。格里絲是荷蘭籍導演,我兩年前在韓國看了一些她的舊片,就想有機會一定要做她;因為格里絲的電影,我在台灣知道的就只有《安東妮雅之家》,她早期有很多很好看的片子我都沒有看過、沒有聽過,甚至不曉得在台灣有沒有放過。格里絲有非常堅實的女性主義想法,卻用非常商業的影像類型來呈現,我覺得應該介紹給大家認識。至於透納,她是美國演員、劇作家,也是導演, 可以說是一個酷兒電影的icon。她從演出《我女朋友的女朋友》(Go Fish)發跡,這幾年拍過很多東西,有時候也做製作人,更是女同志影集The L Word的製作班底。我今年在柏林看見她在一個新片中演出,回來給她寫信,發現她導了短片,她的導演作品恰好我今年在韓國也看到了,於是就覺得應該介紹她。
今年的女性影展是第十四屆了,影展最早出現的時候,女性議題還算前衛,現在則慢慢走向「還不夠主流的主流」。作為這樣一個影展的策展人,議題與影像本身的前進性仍是您思考的問題?
林書怡:女性影展保有edge的前衛度、激進性,是我一直希望達到的。但我並不覺得影展的前衛性要從實驗片開始,思想上的前衛也很重要,這要看電影說的是什麼故事;另外就是在主流電影世界怎麼卡位的問題。
我們今年有個國際論壇,是談女性在電影與電視工業中的位置。今天,假如女性能夠當導演或製作人,表示她一定程度地擁有、掌握資金資源的能力,所以只要是女導演或女製作人,都是有點power的人。當然我們會希望這種有power的人越來越多,假如大家不認識她們,我們當然希望越多人認識她們越好。所以我們希望幫助更多女性掌握權力,尤其在電影工業方面。我覺得關妮薇‧透納是個蠻好的例子,雖然她不覺得自己有錢,也不覺得自己有很多資源,但她陸陸續續完成了很多事,這中間有很多甘苦談,我們想跟她分享。
女性電影史上,芭芭拉‧漢莫(Barbara Hammer)跟莫妮卡‧楚特(Monika Treut)的作品都非常前衛、激進,楚特近幾年開始走商業路線,但漢莫的作品到現在實驗性還是很強,她們根本沒有擁抱商業,因為不擁抱商業所以避掉了一些痛苦。但我覺得關妮薇‧透納有個新世代的edge。跟前人相比,漢莫和楚特一站到邊緣就很亮眼,因為那個時候站在邊緣就是中心,就可以代表整個邊緣;但是現在再站到邊緣沒有用了,因為邊緣裡人太多了然後餅還是這麼小,所以透納站到主流社會去了,她站得好不好?我們可以來看看,我覺得她站得還不錯。
另外,如果妳們方便記錄的話,我想呼籲一下,請想來找透納簽名的粉絲千萬不要帶盜版的The L Word DVD,她的製作人是抓盜版的律師,非常嚴格,不是開玩笑的。
今年規劃了「青春無敵」這個單元我覺得很有意思,青春影片在視覺上很賞心悅目,也可能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的目光。以青春為單元主題,背後有什麼特別的考量嗎?
林書怡:其實前年女性影展放映的時候,婦權委員會有三個人辭職了,因為生育保健法。當時有個爭議,就是墮胎要有三天思考期,這事情到現在大家都還討論不止。今年我剛好看到一部片子叫《好女孩的秘密》,就在談墮胎議題;我覺得這片子很好,但要怎麼擺放它呢?我並不想建構一個專題談「女性與健康」或「女性與墮胎」。此外,「少女革命」這議題在台灣談了好幾年——像西方就是從Spice Girls講起,講到現在辣妹都變辣媽了;東方則有談日本的少女援交——其實就是老人家想摸清楚新世代少女是什麼樣子,想弄清楚他們跟上個世代有什麼不一樣的力量。可是我覺得,這社會看起來很開放——我的身體我決定,好像是這樣——可是真的是這樣子嗎? 你說現在的社會很開放,大家聽了都點頭,廟堂裡的教授、部長級人物到一般的村夫漁婦都說現在社會太開放太自由了,就像我們想像美國很開放、自由,以為美國人性解放很早,所以美國爸媽跟小孩很早就談性問題,聽起來都對,但事實上是如此嗎?沒有!真的沒有!那現實是什麼?現實是,當大家都喊「我的身體我決定」、女生可以自己決定很多事情的時候,青少女的腦袋還是被很多意識形態所控制,這當然會造成她們發展的限制和迷途,這些限制跟迷途是怎麼來的呢?
在「青春無敵」這個單元裡,我覺得《好女孩的秘密》相當好,然後《青春提琴》也是拍得非常好的影片,講一個少女怎樣憑靠機智和堅毅,去克服一個很壞的、男生同儕團體的壓迫,是又可愛又好看的一部影片。
所以還是希望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現青少年問題,並且重新詮釋這時代加諸女性的各樣看似開放、其實古老的枷鎖?
林書怡:可以這樣說,但我不想做控訴型的programming,在今年的片單裡,你可以看到處理結構與意識形態壓迫的影片,也有好幾部影片慶賀女性的行動力、展示女性的智慧跟解決問題的方法,比方說《足球皇后》,就在講十六歲左右的非洲回教國家女性,怎樣把布卡長衫脫掉去踢足球。
談談「台灣精選」部份,今年把這單元分成非首映的推薦片單,與首映的觀眾票選片單。看來觀眾票選部份的主力還是比較年輕的創作者?
林書怡:對,但也有年紀沒那麼輕的,像蕭美玲。她的《雲的那端》也入圍了日本山形影展,有機會角逐大獎,我非常喜歡這部影片。她其實是在用影像紀錄她的女兒,同時思索她作為一個創作者、藝術家,與身為母親身分上的衝突;影片的表現形式非常貼切地呼應「行動中的全球女性」的出發點。影展的新聞稿裡提到過,今年的主題有一部份在回應全球化情境下,台灣女性來來去去、離開又回到台灣的狀況。蕭美玲就是嫁給一個法國人,女兒出生一直到六、七歲都是跟爸爸分開的,她跟世界溝通、學習的過程裡,爸爸是電腦、媽媽是攝影機。媽媽一天到晚拍她,爸爸從小就在MSN中看她,她跟爸爸用電腦溝通,有時還會走到電腦後面去找爸爸,這是很讓人心碎的一種新世代成長方式,而媽媽把這些都記錄下來,殘忍到女兒需要她也不能過去幫忙,因她就是要記錄。記錄這一切的源頭其實是很私密或很自私的,是要成就自己為藝術家——要成就自己成為一個藝術家,於是放棄所有甜蜜溫暖和職責的同時,她又放不下母職,這母性究竟是天職還是被教化來的?關於這個問題,《雲的那端》做了非常非常好的紀錄。不只這樣,蕭的影像很有創意,一開場就是來自印尼火山的火山熔岩,黝黑中紅色岩漿冒出來,形狀很像女人的陰唇;她用這個疊影在自己生小孩的影像上,意象非常驚人。
能否聊一下開、閉幕影片的選擇?為什麼選擇這兩部影片來做開、閉幕片?
林書怡:開幕片《幸福的敵人》記錄阿富汗的女性政治異議份子,非常能夠代表今年女性影展「行動中的全球女性」精神。閉幕片《美滿人生》有點像是The Awakening(編按:The Awakening是美國小說家Kate Chopin於一八九九年發表的小說作品,講家庭主婦Edna Pontellier超越家庭束縛、追求自我實現的故事,乃女性主義文學的先驅作品)的現代新加坡版:一個年長的、邁入中年的母親,在終於得到經濟跟行動的自由以後,會做出什麼事情?這個前提、轉折跟結果發展都很有趣,導演胡恩恩在語言的掌握上非常強。選它做閉幕片,希望觀眾看電影到最後一天,能跟片子裡的媽媽一樣有個覺醒。
行銷的部份呢?今年除了與往年一樣規劃許多講座,有為開發新觀眾群做的特別活動嗎?
林書怡:行銷方面,我們今年有了部落格,就是希望年輕族群能夠比較容易找到我們,對我們繼續維持興趣。然後,今年從影片選擇到廣告設計都不走high art路線,希望比較親民一點。
回到女性創作的問題,女性議題呈現在創作上,從吳爾芙起就是大量生活、私密細節的鋪敘與展現,當然現在很多性別議題都變成公共議題了,但就創作面來說,或至少就台灣在地的女性創作來說,「私」語彙與「私」觀點還是運用得比較多?
林書怡:這要怎麼說呢? 有什麼東西真的可以去處理上層結構的問題?又哪些東西是自以為在處理上層結構的問題?我們是不是對上層結構的處理方式有一定的刻板想法跟作法?這些問題我覺得都可以再討論。比方說,李靖惠導演今年入選的影片《思念之城》就很有趣。她之前拍過三部一系列的作品,其中一部講她祖父母分別被送進安養院的故事;她祖父母進了安養院又分別過世之後,她還是繼續拍那個安養院,完成了《思念之城》。她把《思念之城》標為「家國四部曲」的一部份,可是在影片裡,她並沒有處理國家,甚至沒有處理家,她處理的是個安養院。就美學來說,她幾乎沒有用空中俯瞰一類的大鏡頭,就只用小機器拍,早上、黃昏、午夜守著安養院拍。這樣算不算處理公共事務?算不算處理家國議題?某些約定俗成或說製作精美的鏡頭語言,「台灣精選」沒有,但這並不妨礙這些影片討論家國議題,也不妨礙他們展現出很有創意的美學。
其實我也還在看。有時我也難免會想,為什麼女導演的格局顯得小,為什麼不能野心大一點,拍炫一點的鏡頭呢?但就算是生活大小事,她們在作品裡呈現的東西一般人也不一定看得到喔!像《他的樣子》,講一個很真實的變性的人,把他變性的過程拍給你看,這導演就有這個本事啊!就像莉菁在電視上很風光,大家偶爾聽聽她的八卦、總是預測她會被她先生甩掉,但我們能看到她變性過程的心酸嗎?在女性影展也許有機會看到。
時代在變化,當前有很多勇敢的女性在做各式各樣的運動。但時代在變的同時,從影片裡看,很多女人面對的生活問題及她們在困境裡的矛盾抉擇,跟過去很多時候並沒有差距太多。比方,女人還是難免困在對外表、對愛情的焦慮裡。女性影展一向鼓勵女性創作、女性發聲,但,您會說「游擊女孩,全球任務」是您對女性創作者的期許嗎?還是女孩真的變勇敢了?
林書怡:過去五十年,女人的生活狀況你可以說進步很多,五十年前我們要去河裡擔水、要用柴燒火,現在不用了,整個社會改變了,女人的狀況也有改變,但是好像有很多東西還是不變的。我一直覺得女性影展這些影片很像個救生包——女人真的有很多問題,不同的女人有不同的解決方式,來看電影,就學著點吧!看別的女性碰到怎樣的問題,它也許跟你曾知道的問題很類似,那你就看她怎麼解決;如果她有很不同的問題,也要看她怎麼解決。我寧願選擇比較正面的ending,正面地提供某些解決之道。當然來看女性影展不能解決卡債的問題,但你可以看到一些女性怎麼看待工作、職場、家庭、感情和自我認同。
「游擊女孩,全球任務」策展人推薦片單
「青春無敵U19」‧《青春提琴》The First Time I Was Twenty
蘿倫.李維 Lorraine L?vy
2004∕法國∕劇情片Fiction∕Color∕35mm∕93min
2005 洛城城市之光影展
2007 韓國女性影展
精彩的爵士音樂中,看見過重的16歲女孩漢娜,像許多青春期的女孩一樣,早熟、彆扭、有數不清的細膩心思。她雖然彈得一手好琴,但在意自己的長相,擔心學校爵士樂團的樂手選拔結果,她有兩個懂事又「正常」的姊姊,有愛捉弄她的男同學……似乎一切都和她不對盤。然而,她卻擁有少見的知性與藝術才華,以及,她還沒意識到的珍貴青春。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非常適合約會看的影片,尤其適合聰明的男女去,因為片子裡有點男女大鬥法,但到最後還是雙贏,捉弄女生的男生就跟她談戀愛了。非常可愛。
「焦點影人」之瑪琳.格里絲‧《沉默疑雲》A Question of Silence
瑪琳.格里絲 Marleen Gorris
1982∕荷蘭∕劇情片Fiction∕Color∕35mm∕92min
1982 法國Cr?teil國際女性影展首獎
1982 荷蘭影展最佳影片獎
家庭主婦克莉絲汀、餐廳女服務生安妮,和女秘書安德蕾,三人毫無共同點,除了她們都無預謀地參與了一樁謀殺案。犯罪心理學家珍妮.范登波斯博士,受派為三名女殺人犯進行心理分析。隨著深入她們的背景,珍妮不但確定她們沒有發瘋,甚至開始對女囚產生認同感。狂笑與靜默間,女人力量一覽無疑。
推薦理由:想了解法國女性主義者必看,完成於1982年的此片,完全印證當年的時代風雲。
「焦點影人」之關妮薇.透納‧《游擊女孩俱樂部》Itty Bitty Titty Committee
潔咪.巴比特 Jamie Babbit
2007∕美國∕劇情片Fiction∕Color∕Beta∕87min
2007 墨爾本酷兒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劇情片
2007 南西南影展最佳劇情片評審團大獎
本片處處可見The L Word的正點演員。18歲的安娜青春正甜,卻像是整個世界都與她作對。她也說不上有什麼非怎樣不可的反抗,被女友甩了只有淡淡的憂傷;女同事對她洗腦整型隆乳之必要,她也沒什麼特別感想。直到某個深夜,她遇見在整型醫院門牆上噴漆塗鴉的女孩莎蒂,開始進入那個帶有秘教氣氛的游擊總部。
推薦理由:此片今年在柏林影展與《刺青》競逐「泰迪熊獎」,是透納最新參與演出的作品。
「行動中的全球女性」‧《乙烯浩劫》Blue Vinyl
茱蒂絲.海爾凡∕丹尼爾.古德 Judith Helfand/ Daniel B. Gold
2002∕美國∕紀錄片Documentary∕Color∕Beta∕98min
2002 日舞影展紀錄片電影攝影獎
幽默、大膽的紀錄片。兩位導演走訪美國多處製造塑膠的工業城,並對聚氯乙烯塑膠這個我們生活中看似不可或缺的物件,作出許多延伸的研究。透過兩位導演的探索,義大利古城威尼斯在此呈現全然不同的風情。
推薦理由:雖以環保為訴求,但導演的手法非常幽默,曾獲日舞影展紀錄片攝影獎。
「情慾奶油球」‧《獵物》Hounded
安潔莉娜.瑪卡隆 Angelina Maccarone
2006∕德國∕劇情片Fiction∕B&W∕35mm∕87min
2006 盧卡諾影展金豹獎
挑戰性別、愛情與階級的世俗想像!五十歲的女觀護人面對十六歲少年犯的苦心追求,深藏的情欲被撩撥起來,他們在陰暗的角落看到最真實的彼此、無法言說的渴望。熟女、嫩男、SM性愛,社會大眾摩拳擦掌準備加以質疑與撻伐,他們有路可逃嗎?
推薦理由:黑白片,攝影非常好,議題亦夠禁忌。
「C'est La Fete 做自己的歡樂精靈」‧《美滿人生》Singapore Dreaming
吳榮平∕胡恩恩 Colin Goh/ Yen Yen Woo
2006∕新加坡∕劇情片Fiction∕Color∕35mm∕105min
2006 聖塞巴斯蒂安科國際電影節最佳新銳編劇
什麼是美滿人生?中樂透頭彩嗎?這一家人的故事,真實一如我們的人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煩惱,和每個家庭一樣,也為芝麻小事爭吵,有一天,老爸竟然對中了兩百萬的頭彩,所有的夢想乍看就要實現……然而,這個「人人有希望」的樂透頭彩,真的是開啟「美滿人生」的幸福之鑰嗎?
《美滿人生》被新加坡媒體盛讚為「十年來最好的新加坡電影」,片中有喜歡《小孩不笨》的觀眾所熟悉的生活幽默,也有對於一個家庭裡兩個世代的不同價值觀的深刻探討。全片由台灣觀眾所熟悉的〈望春風〉現代混音版作為主題曲,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將在片中看到自己的故事,在笑與淚中對於自己期望中的美滿人生有全新的思考。
推薦理由:The Awakening的現代新加坡版,講一個中年的母親在得到經濟跟行動自由之後的人生轉折。導演的電影語言掌握力極佳。
「台灣精選」‧《娘惹滋味》Nyonya's Taste of Life
溫知儀 Wen Chih Yi
2007∕台灣∕劇情片Fiction∕Color∕Beta∕78min18
懷抱夢想的印尼幫傭西娣、紗麗,和泰國勞工又差來台工作,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境遇?就像料理一道「娘惹菜」那樣,劇中充滿了發生在華人、印尼人與泰國人之間的衝突、溝通與磨合。如同「娘惹菜」所給的刺激,充滿酸楚、辛辣、甘甜、與濃郁的繁複滋味。本片有情、幽默地呈現台灣現況,令人動容的劇情與演技讓評審團一致推薦。
推薦理由:影片用戲劇方式把台灣的現況呈現得非常好,以幽默手法描述台灣家庭,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