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金穗獎「紀錄片」項目觀察

700
2021-10-06

今年金穗獎紀錄片項目的競賽結果有著不同於以往的意義。

就在金穗獎5月選片指南過後的幾天,金馬執委會宣布了繼第53屆(2016)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獎拆分為「最佳劇情短片」以及「最佳動畫短片」之後,今年第58屆決議在短片項目中再增設「最佳紀錄短片」獎。又剛好命運多舛的金穗獎因為疫情延到9月舉辦,得獎名單出爐後再過兩個禮拜就是金馬獎入圍名單揭曉的日子,使得金穗獎的競賽結果多少成為了預測金馬入圍的風向球,特別是在新增設的「最佳紀錄短片」獎項上。1

 


1. ‭ ‬編註:本文作者林子翔完稿於9月底,當時金馬獎還未公布入圍名單。10月5日金馬獎公布入圍名單後,觀察今年首創的「最佳記錄短片」入圍五部作品,有兩部與金穗獎重疊,一部是金穗大獎得主《度日》,一部是最佳紀錄片得主《寍》。另外三部金馬入圍影片中的其中兩部——蔡明亮導演的《良夜不能留》與曾威量導演的《一抔黃土》——則是不符合金穗鼓勵「新銳」的報名資格。

冷靜犀利的旁觀者

綜觀本屆金穗獎得獎的紀錄片,評審團特別獎《咪咪貓的奇幻之旅》、最佳學生紀錄片《曹大哥的休息站》、最佳紀錄片《寍》、以及最後摘下金穗大獎的《度日》,都是與被攝者拉開一定的距離,並以小見大地用冷靜且犀利的鏡頭觀察,來呈現某個族群或者世代普世性的生存樣貌。

 延伸閱讀
 

 
676期【電影特寫】
 

這裡指的「距離」並不是物理上的拍攝,而是創作者呈現被攝者的方式。他們不刻意剪出煽情、戲劇化的時刻,拍攝者(或其聲音)也鮮少出現在鏡頭中,片中通常沒有典型的「結論」或是「結果」,大多以不帶情緒起伏的日常生活切片,把詮釋的權利以及思考的空間留給觀眾。

《度日》拍攝一群年紀不到二十歲的青年,從主要被攝者「土豆」開頭高唱的《海闊天空》和接下來對導演提問茫然尷尬的回答對比,隱約預示了這群被迫提早進入社會,對生活、對未來徬徨迷惘的青年,渴望階級翻轉卻被現實磨耗的困境。影片一層層剝開被遺忘在社會邊緣的少年們生活的樣貌,同時映照到結構性的社會問題,詩意的結尾更透出一股無能為力的慨嘆。

《寍》則是貼身拍攝一位唐氏症青年,攝影機的鏡頭跟著他的生活足跡,好像看著他在嘗試融入這個社會的節奏跟規則之中。這類的題材不容易拿捏尺度,很容易淪為販賣溫情或者是不自覺地露出高人一等的憐憫眼光;但本片的鏡頭毫不扭捏,甚至某些難堪的時刻也被忠實呈現。而影片中段焦點一轉,開始拍攝跟唐氏症青年住在一起的媽媽,攝影機的紀錄好像又變成了兩個親密的陌生人中間的橋樑,是自信且大膽的作品。

無標題

《曹大哥的休息站》使用章節式的手法來呈現被攝者曹大哥的日常生活,乍看之下是樸實的日常紀錄,但卻是一整個世代的縮影。尤其是當影片拍到曹大哥對選舉結果不如人意的激動時,讓人不禁想起世代隔閡產生的價值觀差異,作品對創作者或者觀眾而言都是尋找理解的可能。

 延伸閱讀
 

 
676期【焦點影評】
 

《咪咪貓的奇幻之旅》表面上看起來是退役義消兼瓦斯行老闆林容生的奇人異事紀錄,隨著影片推展才發現是用一個人的故事去映照城市的發展。許多空景都相當耐人尋味,重劃區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跟舊市鎮的斑駁街景成為對比,而穿梭在住家之間的被攝者和他留在巷弄間的繪圖背後的意義,也像是在緬懷人與人之間漸漸式微的真誠關懷。後勁很強,是形式與情感兼具的精采作品。

而除了這些得獎的作品,本屆金穗獎其他入圍的紀錄片其實都相當值得一看,形式、題材多元紛呈,並且都跨出本身類型的侷限,賦予其創作者獨到的觀點,絕對是本屆會外評獎時的一大收穫2。在頒獎典禮上不好意思走上前對這些優秀的創作者一一致意,只能寫文推薦聊表心意。以下粗略分為幾個類型來分析。

 


2. ‭ ‬編註:本文作者林子翔為第43屆(2021)金穗獎會外獎「影評人推薦獎」評審之一。

動人的私電影

首先是幾乎跟得獎作品的冷靜、旁觀完全是兩個極端的私電影,這類作品導演們把攝影機轉向自己或是自己的家人朋友,片中有大量的旁白主導影片進行,也不吝表達情感。但這類作品容易流於自溺,如何拿捏尺度並且把私人紀錄變成具有厚度的創作,就是脫穎而出的關鍵。

《當思念吹起一陣風》導演以零碎的生活影像、照片搭配自己的旁白來紀念已逝的母親。本片的情感表達可以說毫無保留(甚至有時衝過頭),很難不被打動,有意思的是透過紀錄片創作的過程,那些懊悔、遺憾、紀念、回憶都促使創作者從很多不曾發現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的母親,讓作品的層次不僅止於私人影像紀錄,而是轉化為可貴的創作能量。

無標題

《舞賽》則是一半原住民、一半漢人血統的導演把攝影機鏡頭轉向了自己,嘗試釐清身分認同,也試著跟自己和解的過程。本片先從部落的起源出發,接著講述父親或是長輩們離鄉背井到外地生根,最後是自己在漢人社會出生成長遇到的困境,一方面享有身分優待但卻無法真正融入兩邊的文化,直面自己心中的矛盾,真誠且勇敢,也是文化融合下的第二代面臨社會問題的縮影。

本屆另外一部原住民題材的《家族祭》不算是這類私電影,但也與身分認同有關,不過不像《舞賽》的自我追尋,這部片偏向形而上的內在價值。所謂的「祭」代表的精神、或是不同世代的原住民如何在時代變革中去找到新的定位等,提供了許多視角去形塑原住民文化的輪廓。影像、意境唯美,可惜受限於篇幅並沒有一一深究。

專注的神采

《對摔》是本屆入圍的作品中,我認為最適合發展成紀錄長片而且具有商業潛力的一部,拍攝的是馬祖的中小學生訓練角力運動的過程。導演很懂得抓觀眾的情緒,透過剪接把比賽過程中教練們與小選手的互動呈現得饒富趣味,嚴厲跟愛護的反差讓人覺得又好笑又感動。與此同時小朋友也對鏡頭透露出了他們可能在課業、學校生活中遇到挫折,讓他們更珍惜在角力賽場上專注、拼搏、獲得成就感的機會,讓場上的熱血沸騰多了更深一層的涵義。但其實包括多位選手的支線還有這些看起來也僅是二、三十來歲的教練們背後的故事,都值得好好挖掘,僅作成短片未免可惜。

無標題

《火舞中跳舞的蝴蝶》拍攝的是導演以表演火舞為生的大學室友——蝴蝶,除了看到街頭表演者維持生計的困境之外,這部作品與《對摔》都讓我想起了電影《游牧人生》(Nomadland)裡面的游牧者,那種一個人在談起自己衷心熱愛的事物或技藝的真誠和堅定,言談間眼神都在發光。而且這部片的結尾真美,一個靜謐的長鏡頭,畫面裡蝴蝶背對鏡頭沉醉在火舞表演中,讓人不禁聯想這段凝視似乎也反映了創作者的心境。

人生好難

《里長奧笑連》拍的是這一代年輕人共同的掙扎。出身於太陽花學運的青年郭書成,在學運裡看到了改變世界的可能,但當他投身政治當上里長之後才發現,現實終將一點一點磨去他的理想。他一方面說著選擇能夠接近人群、有穩定收入的里長職位是施展抱負最實際的策略,但就在影片後段看著與他同齡卻已經勝選立委的賴品妤,那背影不免有點落寞,甚至應該說殘酷。理想與現實拔河的命題看似老調重彈,在導演巧妙的鋪排下還是能夠直切要害,雖然形式與《曹大哥的休息站》截然不同,不過映照的都是一整個世代。

《非常阿英》拍的是一位市場小販阿英某天被無端捲入了一樁肇事逃逸的案件,為了打官司、證明自己的清白,她開始自學法律知識,甚至還嘗試去考律師,終於官司打了十年才還她公道。但這部片記錄的不只是透過這樁離奇的案件來帶出警察司法體系的失能、或者是主角阿英這種超乎常人的毅力跟決心,它其實最後從另外一個角度讓觀眾看到:一個平凡的市井小民如何被漫長的冤案佔據了她的人生,這種無形的暴力對於人的耗損恐怕不 亞於官司本身。

無標題

《游移之身》紀錄了主角Erika跨性別的過程,做手術生理上的痛苦可想而知,但是片中為主角動刀的醫生說了一句話:「其實要改變的不是生殖器官,是這個社會看待跨性別者的方式」,就帶出了其實Erica在追尋女性認同之時,跟家人的和解、或是放大到跟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對抗都是更難跨越的牆。因此主角在結尾的自由宣言,在全知的觀眾眼裡更像是對這場未完戰鬥投下的疑問。

生猛的創作能量

《登玉山途中》是入圍的作品裡形式最為突出的一部。影片開頭你會看到劇組人員跟兩位受訪者在各自受訪的地方架設一座山的模型,開始還讓人摸不著頭緒,但隨著訪談進行才發現原來主角是玉山,而這座模型的建造是隨著訪談者述說的內容做變化,最終形成不同的樣貌,影片中後段也逐漸浮現兩位受訪者驚人的關聯。不論是更迭的政權對這座山的「插旗」行為,或是影片中兩位人物彼此記憶、生命經驗的不同而產生的詮釋差異,都益發凸顯了大自然的超然獨立。本片用獨樹一格的形式呈現兩種對立的觀點以及辯證人與自然的關係,雖然前段疏離的表達方式是否合適見仁見智,甚至有人認為手痕明顯,但對於紀錄片創作的探索依舊是一次值得肯定的嘗試。

就和前述的各類作品相同,這種生猛的能量以及獨到的觀點,正好也是我們這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評論者對短片創作的期待。

無標題

 

 延伸閱讀
 

699期【放映頭條】
699期【焦點影評】
699期【焦點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