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影展】《巴西誰說了算》:巴西民主失能的開端,迎向消逝的不可逆結局

700
2021-09-22

身在一場註定失敗的戰役,戰火未起,眼前卻已插滿敵方勝利的旗幟,處於劣勢的一方又該以何種姿態投身其中?這不僅關乎如何打一場敗仗,也關乎在多層意義上皆作為觀者的我們,如何觀看這場失敗。有人說這場戰役從未公平,名為審判,實為屠殺,更多人說這是一場政變。無論以何命名之,消逝感恆常伴隨,具有實感的,永遠是那摧毀的過程。

由巴西裔荷蘭籍導演瑪莉亞・拉莫斯(Maria Ramos)所執導的《巴西誰說了算》(The Trial)便是一部陳述失敗的電影。身處迪爾瑪・羅賽芙(Dilma Rousseff)總統彈劾案的政治現場,導演選擇聚焦於羅賽芙辯方團隊的視角,以法律勾勒出輸贏框架,繼而依循法律程序上無可規避的線性時間邏輯,緩緩推進審判過程,沉著迎向羅賽芙遭彈劾罷免的結局。這樣的編排也逼迫我們反思:既然結局早已為人所知,甚至成了抹滅不掉的集體記憶,那麼觀看的必然性為何?

問題的癥結點或許不在於歷史/電影結局的預先「暴雷」,反而在如此侷限性下,烘托出觀看本身的意義性,也同樣道出攝影機一旦進入一個不可逆的「見證」場域,甚至是未來幾可預視的事件現場,必然牽引的自我詰問。面對混亂的巴西政治局勢,越是簡明的敘事軸線反倒提供了拆解問題核心的途徑,清晰描摹出所有的不在場與匱乏,揭示背後的龐然權力結構,憑藉時間的推移便盡顯審判過程的荒謬性。

審判的複數與變奏,連動右派與父權再起

 vspace=

時序來到2021年,歷史早已見證羅賽芙在1970年面臨人生的第一次審判。早年投身左派游擊隊對抗軍政府,在入獄近三年間遭到酷刑虐待。一張照片記錄下她年僅22歲時出庭的無畏姿態,其抗爭形象曾深烙民心。歷史也同樣見證她從抗爭者竄升為上位者的情景。2011年,羅賽芙成為巴西首位女總統,並於2014年獲得連任,為所屬的工黨(PT)第四度保住總統大位。然而,第二個任期開始不久,工黨與巴西民運黨(PMDB)長期以來的嫌隙再度浮上檯面,羅賽芙與副總統特梅爾(Michel Temer)不再維持表面上的結盟友好,直至彈劾案前夕,羅賽芙在政壇早已樹敵無數,盟友盡失。經濟層面更是一片慘淡,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自她上任以來巴西經濟便一路惡化,乃至一蹶不振,民調支持率降至一成。

羅賽芙連任前夕,政壇又爆出歷年來最嚴重的國營石油公司貪腐案,司法機關為此展開名為「洗車行動」的大規模調查,有高達150多名政界、商界領袖被判有罪,徹底擊垮民眾對政治人物與民主制度的信任。即便羅賽芙未被控貪污,卻因她曾擔任石油公司董事長,因此也身陷風暴。國內經濟危機尚未解除,政壇又充斥貪腐案,在一片混亂中,羅賽芙被控非法操縱挪用預算以隱藏日益增加的財政赤字。2016年發生的總統彈劾案,是為她人生所面臨的第二次審判,成為巴西史上首位被彈劾下臺的總統。

無標題

提起彈劾案,現今人們更熟知的應是另一宗彈劾事件,對象是具有「巴西川普」封號的極右派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今年七月初巴西政治團體、社運和民間組織向眾議院提出「彈劾請願書」,針對「危害國家存在」等罪行提出七大控訴,民調則顯示有過半民眾支持這項彈劾。波索納洛上任後,除了強化反對墮胎、毒品除罪化、槍枝合法化、軍事化統治,也進一步鞏固保守勢力,對女性、同志、非裔族群的歧視更不加掩飾。反人權、反民主、反智的連番舉動,為巴西帶來連環災難。

時間再往前倒轉些許,特梅爾上任後的景況也好不到哪裡。特梅爾成為代理總統後,新內閣倏然換上清一色的白人男性,前一次有這番光景是在軍事獨裁時期。就任總統期間,涉及多項貪腐罪涉,隔年便遭最高法院兩次起訴,再度刷新歷史紀錄,成為巴西首位在任期間因腐敗被起訴的總統。特梅爾一概否認這些指控之餘,也獲得國會的強力支持。國會透過投票表決駁回指控,阻止起訴案移交最高法院,使他免於遭到罷黜,直到他正式卸任後,才在「洗車行動」調查中遭拘捕。

特梅爾之後則迎來巴西自民主化以來,政治兩極分化最嚴重、最暴力的一屆選舉。2018年波索納洛當選,巴西的政治從未安寧,在打擊貪污的口號下幾乎無人倖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紛紛擾擾中,反貪污行動在伸張「正義」之餘,亦成為合理化自身動機的護身符,同時弔詭地演繹著政治操作,政治情勢則拐了個大彎,一路急轉向右。

無標題

 

彈劾案政治現況的照妖鏡,映照巴西民主失能的開端

回到羅賽芙彈劾案現場,觀看《巴西誰說了算》這條筆直向前的敘事軸線,所有指向未來的晦暗難明早已潛伏其中,彈劾案只是個開端。推動這場彈劾案的主要推手,為同屬民運黨的時任眾議院議長庫尼亞(Eduardo Cunha)及時任副總統特梅爾,前者在推動彈劾案時,已因涉嫌收賄跟洗錢遭到起訴,彈劾案程序尚未走完便遭到停職,同年被拘捕,後來遭判刑15年。特梅爾同樣身陷國營石油公司貪腐案中,事實上國會中有高達60%的官員皆有罪在身。諸多證據顯示這宗彈劾案的動機十分可疑,不僅程序疑點重重,部分官員更得以藉此延緩起訴程序、規避罪行,不僅轉移了媒體注意力,也掩蓋財政整頓過程的實際進展。

宗教勢力的在場也不容忽視,在這場彈劾案扮演關鍵角色的首席律師帕斯卡(Janaína Paschoal)便以宗教結盟及反墮胎的立場聞名,2018年更以歷年最高票當選州議員。如此看來,彈劾案之荒謬及複雜度早就凌駕勝敗結果,直接威脅到司法機構與民主體制的合法性與正當性,也預示了不久後巴西民主機制的集體失能及災難般的政治景象。

 vspace=

重臨當下的歷史語境,真相始終撲朔迷離,時而以歪曲樣態示人,又倏然迷失在說詞中,隱匿在激動的手勢背後。光是眾議院投票表決便盡顯不尋常之處,在群情激昂的現場,最表層的語句牽連出妻小、家庭、上帝、警察,以訴諸情感、國族主義式的宣言表演,餵養日漸壯大的極右派及宗教勢力。

時任議員的波索納洛則在投票時,向軍政時期虐殺異議人士並指揮羅賽芙刑求的烏爾薩上校(Carlos Brilhante Ustra)致敬。一語道畢,場內照樣喧囂,彈劾案繼續進行,無以名狀之惡卻早已四溢。隻字片語皆有重量,並與其後果緊密相連。於是乎,不加修飾的歧視與暴力可以述說,惡意可以橫行無阻,緬懷軍政時期的氛圍允許蔓延,平庸之人也能被選為總統,挺身為黑人、LGBTQ、女性權益發聲的人權鬥士佛朗珂(Marielle Franco)得以公然被殺。

即便這場彈劾絕非能以「善惡之戰」的天真說法蓋棺論定,女總統執政也從不盡然代表女權時代來臨,羅賽芙在彈劾過程中盡受性別歧視及女性刻板印象攻擊,卻也是証據確鑿的事實。

彈劾案就如一面照妖鏡,照出巴西社會中早已潛在卻未被正視的問題。當官員為合理化政治操作,不惜動搖民主與司法制度,卻也同時削減了自身的正當性及日後爬升為上位者的合法性。辯護團隊要打這場硬仗實非輕鬆,所言之語卻仿若擲向空洞的場域,激辯之間昭然揭示出政治界偌大的失語狀態。

這場彈劾案將巴西推向一個歷史關鍵路口,當這場政治荒謬劇告終,辯護團隊宣告失敗,一些理念隨之被破壞,多少價值亦接連消逝。觀看《巴西誰說了算》的過程就像按下慢速REPLAY鍵,透過文件掃描般的視角重新檢視這段從未過時,與當前巴西政治脈動牽扯不清的審判現場,讓所有的「在場」與「不在場」共同構築出見證共體,在反覆觀看之間重拾意義。

 

 

延伸閱讀片單
《Alvorada》(2020)導演:Anna Muylaert, Lo Politi
《民主邊緣》(The Edge of Democracy,2019)導演:佩特拉.寇斯塔(Petra Costa)
《Lower House》(2018)導演:Douglas Duarte
《Maiden's Tower》(2018)導演:Susanna Lira
《Once There Was Brasília》(2017)導演:Adirley Queirós
《法與情》(Justice,2004)導演:瑪莉亞.拉莫斯(Maria Ramos)

關於作者
 
陳慧穎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研究碩士畢,曾任紐約錄像與實驗片影展助理策展人,現為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協同策展人。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線上影展|10.22~10.31
聚落放映|10.15~11.30

官網:https://bit.ly/3zJnKOq
粉專:
https://bit.ly/3t9cLvr
IG:
https://bit.ly/2WPlG9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