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恨的瘋狂喜劇––《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
阿莫多瓦在《飛常性奮》回復了他早期作品中的喜劇風格,而他1988年的作品《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甚至讓阿莫多瓦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這次難得經台灣片商延續去年的阿莫多瓦回顧展,在「阿莫多瓦回顧展(下):女人無罪」中,再次將這部早期經典搬上大銀幕,讓更多觀眾有機會看到我們可能較不熟悉的大師面貌。
《瀕》以女演員琵琶(卡門莫拉飾)為主角,在她被情人胡安拋棄之後,卻因一連串的事件,讓四位女人--好姐妹、情人元配、情人兒子女友--齊聚家中,在一片雞飛狗跳的狀況下,本片用幽默的編劇手法,帶觀眾看見四個女人面對感情危機各不相同的反應,但最重要的還是讓我們看到琵琶面對感情與人生挫折,處理自己心境的過程。
其實本片中並不是四個女人都看起來像是「瀕臨崩潰邊緣」,就連主角琵琶也算不上「瀕臨崩潰」,相反地,她還幫其他的女性角色保持清醒。但片名如此呈現其來有自,本片中文片名翻譯自英文片名「Women on the Verge of a Nervous Break down」,而在維基百科對本片的英文介紹中,該條目的撰文者解釋本片的英文片名與西班牙文片名之間的語意存在一些差異。英文的「Nervous Breakdown」在西文中原作「ataque de nervios」,指的是人們(尤常見於女性)面對一件事情時,負面反應激烈的身心狀態,意思接近歇斯底里,正像是片中琵琶百尋不著情人,卻在答錄機放出情人花言巧語搪塞理由時,憤而將電話摔出窗外的激烈反應,又像是好姐妹因過度擔心自己將受男友牽連進恐怖攻擊事件,欲跳樓輕生一樣。
本片集結了阿莫多瓦大部分的創作元素:色彩飽滿鮮豔的影像元素、對女性角色心理的描寫、通俗卻一針見血的喜劇。而阿莫多瓦似乎在本片之中,向觀眾暗示了他作品風格的來源,答案就藏在男女主角在影片開始時所配音的美國西部片《強尼史塔奇諾》(Johnny Guitar,1954,又譯作「強尼吉他」,尼古拉斯雷導演)之中。《強》上映時在評論界受到不少的批評,但是它卻在票房上獲得很好的回應,而導演尼古拉斯雷多年後分析,讓該片在大眾間所受到的歡迎的原因,一個是該片以女性作為主要角色,而該片倍受影評批評的鮮艷色彩,以及其對色彩所做的運用,卻深受觀眾所喜愛。回過頭來看,這正是阿莫多瓦作品中最重要的兩大元素。
在這場戲之中,阿莫多瓦還引用了《強》最經典的台詞,那是已經分手的男女主角在沙龍敘舊,男主角求女主角告訴他兩人之間的感情不變,求她「告訴我妳愛我,就像我愛妳一樣」,而女方只能勉強撒謊配合。這段戲的設計也是阿莫多瓦所喜愛的通俗戲劇元素,只是,他《瀕》片中引用這段台詞時,銀幕上男女的關係,卻和銀幕前配音的男女主角恰好相反,這句原本是敷衍舊情人的台詞,卻是琵琶含著淚說出的真情告白,手法讓人大嘆絕妙。
鮮豔的色彩,也讓阿莫多瓦可以毫無保留的用視覺語言處理角色情緒,例如在一場戲中,琵琶在遍尋不著情人,而吉度沮喪的心情下,一度衝動尋死,企圖打一壺番茄汁混入鎮定劑,讓自己喝下。她切番茄時,導演用大特寫鏡頭正對鉆板上鮮紅的果實,隨著她一刀刀俐落的剁下,讓人隱約感覺到她強烈的恨意。
本片在編劇上也有許多神來之筆,例如其中的計程車司機,即使他是一個小角色,卻在一些小設計下顯得十分令人討喜。此外,《瀕》可能也是一向反對保守社會觀念的阿莫多瓦創作的作品中,較不驚世駭俗的題材,但是他也仍在劇情之中加入不少反叛社會價值觀的劇情設計,例如他讓吃了鎮定劑昏睡的處女作春夢(還一邊呻吟),或是讓琵琶不斷對情人的兒子調情獻殷勤,都是他對傳統價值觀的反叛。
《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不只帶我們看見女人在愛與恨中的狂熱、躁鬱,也看見阿莫多瓦對於女人的情感毫不保留的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