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畸人又一章 ──《琳老師卡好》

424
2013-09-09

乍看之下,難免以為本片又是ㄧ部好萊塢以慾望熟女為題材的愛情喜劇片。電影宣傳的關鍵字:「中年剩女」、「永遠的敗犬」、「苦悶中年」和「大玩禁忌師生戀」等聳動字句確實很容易將本片與《春心蕩漾》、《愛情逆轉勝》,或是《日劇三十拉警報》、《長假》之類的姐弟戀情節聯想在ㄧ起。這些劇碼的共通點在於──男女在人生路上最窒礙難行時遇到了彼此,原本最不可能的愛上的兩人,卻意外擁抱,並攜手突破生命的困境。正以為一切都將在預料之內,但就在片子開始十五分鐘後,才發現並不盡然。至少本片編劇想要說的不止於此。

先從本片的取材來說,熟悉美國文學的觀眾不難發現,片中的男主角Jason Sherwood(麥可安格蘭諾飾演),懷抱著成為劇作家的夢想,卻因在紐約發展不順而返回故鄉小鎮,另外ㄧ位名為Halle Anderson(莉莉柯林斯飾演)則是高中戲劇社裡年輕亮麗的最佳女主角,兩人的姓合起來不就是美國現代主義小說家Sherwood Anderson全名。無巧不成書,他在1919年出版的《小城畸人》(Winesburg, Ohio),這部著名的短篇小說集,其中一篇就叫做〈教師〉(The Teacher),描繪的正是在小鎮溫士堡生活的ㄧ位三十歲未婚的女教師,與前學生之間的曖昧情愫。本片的編劇應是受到《小城畸人》這部根植于美國小城文學傳統的作品啓發,將故事的主人翁設定為四十五歲未婚的英文老師琳達,在小鎮獨自生活著,並終日書為伍,寂寞的心靈渴望在文學作品的人生百態中找到真理。在〈教師〉裡,小學教師凱特,發現從前一位學生的寫作天份,並且鼓勵他在創作中尋找真理,熱切地說道:「你得瞭解人生。」 這樣的角色性格與本片的琳老師(茱莉安摩爾飾演)如出一澈。在讀了Jason Sherwood寫的劇本之後熱血沸騰,琳老師毅然決然地支持他完成劇作家的夢想,甚至不惜一切爭取將劇本搬上舞台演出。

如果說故事的人(不論是小說家或劇作家們),是透過塑造形色人物特性,來捕捉眾生相,那麼琳老師這個女性角色所投射出的眾生為何?對琳老師來說,偉大的文學作品除了可以傳遞美好的普世價值,更有能力啟發藝術創作的心靈。她在課堂上眉飛色舞的談狄更斯的名著《雙城記》,頌揚為愛犧牲的崇高情操。她堅信若改寫結局,不但破壞了創作力,甚至會失去文學的價值所在。她捍衛作者的權威,卻忽略作為讀者的詮釋能力。原本規律無趣的生活,因為一齣戲注入了聲色活力,一切進行得如火如荼時,她與Jason卻發生在教室講桌上擦槍走火的激情,之後就全都變了調,不但使她的生活大亂,曾經深信不疑的認知也瞬間瓦解。而真正撼動她的,並非是那意外觸發的情慾,而是與週遭環境產生失序、荒謬、非理性的碰撞,讓她重新考慮她始終深信不疑的文學世界觀。

而喜劇特別能夠在此發揮作用,將所有荒謬不羈的人物行為,化作引人發笑的趣味,所有的不協調,都是為製造喜感而產生的。但本片的不協調,則不禁令人懷疑是否也有如此巧思。從片子開頭,費歐娜蕭(Fiona Shaw)的旁白,帶我們進入故事,第三人稱的敘事者,挾帶濃濃的文藝腔,彷彿跌入了十九世紀的英文小說世界。而隨後的蒙太奇手法,快速展現各種失敗約會的片段,彷彿又回到了都會慾望熟女的公式。之後直到片子結束,雖然不時穿插充滿文學性的慧詰對白,但整體的電影經驗裡,卻再也無法看出與取材協調的心思。特別是電影接近一半後的情節發展,更是完全在意料之內,這似乎有些可惜了身為獨立電影能享有不受公式套用的自由。本片導演克雷格奇斯克,曾經製作並執導過無數膾炙人口的電視影集,這是他首部大銀幕之作,但似乎在題材的掌握上有些力有未逮,相信仍為將來保留了進步空間。而能為本片加分的當然是琳老師茱莉安摩爾,憑著入木三分的演技,佔據了整部片的重心,成為唯一亮點。

最後,圓滿收場的結局雖然並無驚喜之處,但卻也點出了本片重要的啓示,如英文廣告表語所說:「拒絕活在書本裡」(Refuse to live life by the book)。片尾琳達改變了她一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發揮閱讀者的創意,重新改寫《雙城記》的結局。證明了她不再堅守創作者的權威,並且勇於挑戰所傳遞的普世價值。而同樣傳播此概念的電影,還有《愛情必修學》(Liberal Arts,2012),兩部片都選在結尾時,讓主人翁找到了心靈所屬的另一伴,走出書本,一起邁向真實世界。但遺憾的是,好萊塢式的結局,簡化了現實與虛構世界的關聯──虛構世界就是封閉逃避自我,而現實則是選擇面對「真實」的人生。

或許我們都曾問過自己,到底文學能否帶給人類救贖?洗滌心靈到底有什麼樣的好處?探索創作心靈,就能透視生活表層的真相?這些問題,我們無法期待本劇不朽的結局,能夠提出什麼高明見解,畢竟一切皆可化塵而去,於是我們,不得不繼續期待被文字照亮,並在此中探索真理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