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是瘋子──《盲探》
繼《孤男寡女》(2000)之後,杜琪峰與韋家輝又再度攜手合作,推出老搭檔劉德華與鄭秀文,這對港片史上最賣座的明星組合。這次,除了屢試不爽的愛情喜劇公式之外,更添加了新的配方──從《大隻佬》(2003)到《神探》(2007)──杜琪峰和編劇老搭檔韋家輝兩人所建立的獨特警匪神話,並與另一編劇游乃海三人聯手大玩電影類型。
《盲探》宣傳的重口味,就是愛情喜劇、偵探懸疑、犯罪心理類型的豪華什錦大拼盤(對,就是比薩的口味。)首先是角色塑造。從華少與 Kinki 上司與下屬之間的辦公室戀情,換上眼盲心明的退休警探莊士敦與糊塗女警何家彤,除了讓人聯想到日劇《天才伽利略》內斂理性的數學教授福山雅治與直覺莽撞的女警探柴崎幸的組合之外,也與游乃海首次執導的《跟蹤》(2007) 裡,初出茅蘆的跟監隊豬女(徐子珊飾演)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沒有菜鳥掙扎成長的過程,鄭秀文保留了深受觀眾青睞的小資女 Kinki 追求愛情的單純執著,融入滿懷理想熱情敢衝的女警性格,演來得心應手。劉德華飾演的莊士敦除了與華少的不解風情有些類似之外,更爆炸性地嘗試演出了《神探》中劉青雲式的瘋狂不羈與神經質。劉德華近年來嘗試各種角色,不斷突破自身形象,從《門徒》的狼狽不堪的老毒販開始,陸續都有驚人之作,令人敬佩。
再來,讓號稱「銀河映像鐵三角」的杜韋游三人玩得不亦樂乎的,還有拍電影與看電影這兩件事的自我指射性。盲探莊士敦的辦案手法,並非仰賴理性分析,而是全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利用電影的說故事特性,把推理過程全都展開在觀眾眼前。先讓自己融入對方的角色處境,再慢慢推演各種可能的情節發展,如同編劇,要不停推敲揣測什麼因會導向什麼果,不合理的情節引不起觀眾的共鳴。有時會碰壁,因自我沈溺而產生謬誤,但有時則福至心靈般的一點就通,這不就是創作人渴求的靈光乍現時刻。在各種因果關係當中找尋答案,在不斷推演的過程中,有如演員排戲,必須一次又一次地反覆走位、說台詞、動作還要配合時間做到恰到好處。於是作為觀眾的我們也跟著影中人沈浸在盲探辦案各種的瘋狂奇想中,同情受害者,為其不幸而悲傷感嘆,對變態惡徒的殘忍行徑則是恐懼又憤怒,但同時被莊士敦與何家彤兩人為模擬案情如「動新聞」般重現畫面的刻意誇張動作惹的哈哈大笑,兩人身陷自己設計的危險處境時又跟著轉為緊張焦慮。本片將辦案比喻成演戲與看戲,推理有如後台排演的創作過程。而作為喜劇的笑點,除了不協調與誇張手法製造出荒謬感,另外更深入心理層面,直指人幸災樂禍的看好戲心態。雜耍舞台藝人經常摔倒、撞牆、從高處跌落,以及彼此互毆來引發笑聲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樣的一部熱熱鬧鬧的大拜拜類型集錦,有浪漫愛,有搞笑,也有警匪追逐,還有懸疑驚悚,連變態殺人魔都有。時而引人捧腹,時而觸目驚心,時而又溫情動人。杜琪峰電影的人物之間特有的內在情感聯繫,經常透過吃來傳達,如他最擅長的警匪片,不管是警察還是賊,一夥人總是在覓食,重大事件也總在此時發生:不是在火鍋店熱騰騰的黑社會談判,就是警隊在深夜茶餐廳的內鬥。吃,成了杜琪峰電影重要的印記。本片當然也不例外,劇中劉德華從頭吃到尾,和鄭秀文展開ㄧ場美食之旅:從初次交手便在法國餐廳豪飲紅酒與大啖牛排,接著去澳門吃海鮮大餐產生衝突,最後在珠海的高級鐵板燒餐廳進入戲劇最高潮。對美食的渴望也是對愛的追求,連在香港路邊攤吃臭腸時,也湊上一段劉德華之偷偷愛高圓圓的三角小插曲。
在一連串又哭又笑、又驚又喜之後,曲終人散之前,我們跟著嚥下吃到飽火鍋店的最後一口冰淇淋,於是帶著過度撐飽的胃離開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