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蹂躪的青春:《露西亞離開之後》
故事的一切從這個家庭的女主人露西亞因車禍離開人世之後開始。
愛麗(泰莎依亞飾)和父親羅伯特(雅文門多薩飾)決定離開傷心地,來到墨西哥市重新開始他們的人生,愛麗在新中學裡教交了新朋友,卻不小心在一次派對酒後和其中一個男生發生關係,還被錄下來在同學間流傳,愛麗為了仍深陷抑鬱的父親著想,並未將實情告知父親,不料同學對他的捉弄和羞辱變本加厲,在一次校外旅行中,愛麗最後終於不堪羞辱,終於在眾人逼她在深夜獨自下海游泳時,趁著夜色逃離欺負她的同學,躲到遙遠的鄉下。她的失蹤讓紙包終於不住火,眾人以為愛麗命喪大海,父親接到消息,又知道了女兒在學校的遭遇,反而陷入更深的絕望,最後終於做出不可挽回的行動。
女主角的處境大致可以和《謊言的烙印》主人翁盧卡斯(麥德米克山飾)相較,兩人皆遭生活周遭的人毫無尊嚴地對待,但相較之下,盧卡斯讓人投以很深的同情,但並不會對於銀幕上所呈現的情節產生到任何強烈的排斥或厭惡,但這樣的強烈情緒卻會在《露》的觀影過程中不斷產生。推敲其原因,應該是因為導演湯瑪斯凡提伯格(Thomas Vinterberg)讓主人翁盧卡斯遭受的僅是暴力對待和言語控訴(兩種我們已習以為常的銀幕事件?),並適時地為主角安排情人與好友的情感後援,沖淡過於沉重的劇情發展,並以非常貼身的拍攝手法讓觀眾認同主角,將自我投射於其身。
而《露西亞》導演米歇爾法蘭科(Michel Franco)對劇本中的主角和對觀眾都絲毫不留情面,學校同學對愛麗(泰莎伊亞飾)的惡意羞辱無所不用其極,雖然拳腳相向的場面少了,但多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霸凌,讓人看來更難以承受。而相較於《謊言》適時給予主角希望和情感後援,《露西亞》的愛麗至始至終都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同時,導演也讓愛麗的淒慘處境和同學狂妄行徑形成強烈對比。導演也刻意讓鏡頭和主人翁保持距離,讓觀眾以旁觀者的視角目睹事件的發生,甚至以大正面的角度逼觀者直視她的淒慘遭遇,而觀眾則因為鏡頭和被攝者之間的這段距離,使得我們雖然十分不捨,確也被困在攝影機之後動彈不得,產生一股和主角處境相互呼應的無力感。
而導演法蘭科也透過電影後半段探討愛麗的善意抉擇,愛麗的三緘其口是為了在喪妻之痛中絕望沮喪的父親著想,但最後卻導致父親在極度絕望下做出了無法挽回的行動,電影的結局讓我們看到導演的提問──當青少年受到霸凌,為了不讓家人難受而選擇掩飾太平,難道就是最好的選擇?影片的最後一場戲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長鏡頭,在這鏡頭後半段父親駕著小艇直直向前駛,背後是幾乎空無一物的海天,只有引擎聲不停地嗡嗡作響,就這樣定定地進行到銀幕轉暗,雖然任何事都沒發生,黯淡的色調和引擎聲卻似乎像是父親心中最絕望的狂怒。
看《露西亞離開之後》是段並不令人舒服,甚至令人抗拒的觀影過程,但這並不是說這部電影不好看,那是因為我們觀影時心裡的感受,正是導演想傳達的情感經驗,這也正是本片的藝術成就所在。而童星出身的泰莎伊亞(《愛火燎原》)在本片中扮演受盡侮辱的愛麗,其專業且超齡的表現也令人十分佩服,她更以此片拿下2013年的青年藝術家獎(Young Artist Award),令人期待她在未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