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對立的同類──麥可曼恩《頭號公敵》

235
2009-11-27

上週DVD Focus回顧了麥可曼恩的《大地英豪》,本周我們將介紹最近發行DVD的《頭號公敵》(Public Enemy),這部片正是導演拿手的電影類型──犯罪電影。曼恩在擔任電視影集編劇時便有編寫犯罪故事劇本的經驗,從他拍攝第一部劇情長片作品《大盜》(Thief, 1981)開始──去掉《大地英豪》、《驚爆內幕》、與《威爾史密斯之叱吒風雲》(Ali)等劇情片或是傳記電影不談 ──他的作品幾乎都是關於警匪追捕、或是善惡鬥智的故事,其中在《大地英豪》之後推出的《烈火悍將》(Heat, 1994)更是使麥可曼恩在這個類型電影裡的地位定於一尊的佳作,可惜這部影片目前在國內的實體連鎖影音出租店似乎不太容易找到庫存。



回到今日的正題《頭號公敵》,本片是約翰狄林杰的傳記電影,如同日據時期台灣的義賊廖添丁或是英國的綠林俠盜羅賓漢,狄林杰是美國三0年代的一代梟雄,當時美國正逢經濟大蕭條,許多人因為貸款被銀行逼得家破人亡,狄林杰和同夥搶遍各州銀行,被不少受銀行壓榨的人視為民族英雄;但是此舉也引起正式成立不久的聯邦調查局的高度重視,調查局局長胡佛派出頂尖幹員梅爾文普維斯(克利斯汀貝爾飾)追緝這一夥人,最後狄林杰在戲院外的人行道上被狙殺,當場死亡。



《頭號公敵》在戲院上映後的評價頗為兩極化,有人大失所望,有人則給予不錯的評價,要知道觀眾為何有如此不同的反應,我們可以拿曼恩另一部近年頗受歡迎的作品《落日殺神》(Collateral, 2004)來和本片比對一下,大概可以了解為何有些人的期望竟然落空了。湯姆克魯斯主演的《落》片是一部精彩的電影,職業殺手文森(湯姆克魯斯飾)在這一晚必須替買主除掉五名對官司不利的證人,他逼迫計程車司機麥克斯(吉米福克斯飾)載著他在穿梭在洛城的大街小巷裡,但是麥克斯極力想要從這個噩夢中脫身。簡單的情節架構加上單純的角色關係使故事推進的節奏非常的緊湊。而《落》裡面光影捕捉技巧高超的夜間拍攝畫面;加上全片不論中景鏡頭或是特寫大部分皆以單純的兩個角色一前一後、一左一右的對立構圖,營造出明快犀利的拍攝風格;以及拍攝動作場面時流暢、緊湊的鏡頭運動全都有效的緊緊抓住觀眾視線,讓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此外,雖然畫面的構圖力求簡潔,但是導演在場面調度上還是安排了許多影像細節,一再透露當今疏離的都市經驗,使得觀眾在劇情主軸之外還能和影片中呈現的生活產生共鳴,因而,這部影片很容易地就能得到觀眾的好感。



《頭號公敵》的風格和《落日殺神》相較之下則有些微不同。主要在影像風格上,麥可曼恩在拍攝《頭號公敵》時找來以往拍攝《大地英豪》、《烈火悍將》等多部影片的搭擋──義大利籍攝影師丹堤․史匹諾提 (Dante Spinotti)擔任攝影指導。因而,相較於《落日殺神》,《頭號公敵》的鏡頭運動則顯得沉穩許多,這正是史匹諾提最擅長的拍攝手法。不論是《大地英豪》裡蒼鬱的群山、《烈火悍將》裡現代的洛城都市景觀、或是《頭號公敵》上個世紀初的芝加哥市中心,在史匹諾提的鏡頭之下都顯現出一種安定、沉著的感覺。除此之外,史匹諾提拍攝動作場面時的鏡頭運動也比較「不活潑」── 畫面從一個角色切換到下一個角色之間的時間比較長,因此,雖然許多動作場面都飾以手持鏡頭拍攝,但其分鏡剪接不像當今動作片那麼的快速繁複,或許這樣的風格並無法滿足人們對於動作片的期待,所以讓一部份的觀眾覺得這部影片不那麼緊湊刺激。但我個人覺得《頭號公敵》的確有許多有趣、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



就像《頭號公敵》的攝影風格與《烈火悍將》有著相似之處,本片的故事也像是後者的復古版本。首先,劇中主要角色之間的關係非常的類似,《頭》裡的狄林杰與《烈》之中的麥考利(勞勃狄尼洛飾)都是行事精明果斷,言出必行而且警覺性高的犯罪組織頭子,但兩人都勤不自禁的愛上了一個女孩,而那兩位女孩最後也都間接成為主角落網的原因。而主角們的死對頭──警探也都在戲中與主角們來過一場男人與男人的談話,而這兩位警探──克利斯汀貝爾在《頭》中飾演的普維斯與艾爾帕奇諾在《烈》中飾演的漢納警探──都不斷在面對各自心中的矛盾。此外,主角的同夥裡恰巧也都各有一個莽撞的角色,打亂主角的行動。但是,不一樣的地方是有別於麥考利在《烈火悍將》中的最後一戰;在《頭號公敵》最後一幕裡,從戲院走出來的狄林杰並沒有嘗試(或是沒有機會)逃跑,加上觀眾先前看到他前一場戲在電影院裡看電影時臉上複雜的神情,與他步出戲院時畫外音響起送葬般的沉重配樂,反而讓人感覺他有著一股從容就義的氣概。



除了角色關係相似之外,麥可曼恩作品中公權力的形象似乎都不是很正面,由其聯邦調查局(FBI)的形象更像是霸道的一介莽夫。這樣的觀點在《烈火悍將》裡並沒有著墨太多(可能因為劇中的公權力是洛城警局的關係),但是在《落日殺神》和《頭號公敵》之中就明顯的多,由以《頭號公敵》為最。在《落日殺神》裡,FBI是一個不斷從地方警局搶走案子的調查單位,而對於FBI不斷強力介入,片中的洛城警官辦起案來也就變的興趣缺缺,只有一個緝毒組幹員願意認真的抽絲剝繭。而FBI儘管擁有先進的監控儀器,可以監視人們的一舉一動,但是他們對於每個勢力間複雜的關係所了解的實則遠不如實際臥底的緝毒組警官。在《頭號公敵》裡的FBI更是蠻橫,由其當第一任局長胡佛出現在影片前半段時,這個名字就已經暗暗地提醒觀眾FBI那段黑暗的歷史。在這部影片中,普維斯是調查局裡少數正直而且資歷豐富的人,但他辦案時被上頭逼著游走在法律邊緣。在片頭他的手下都是胡佛局長派過來的青澀「高學歷菁英份子」,經驗不足的他們一上場就等於送命。在影片後段,我們還看到幹員毫不留情地拷問女主角,所幸被趕到的普維斯與手下制止,但觀眾都已看在眼裡。而公權力形象最令人震攝、發人省思的一幕應該是在影片結束後英文字幕默默打出普維斯一年後辭職並在三十年後自殺身亡的那一刻,觀眾才了解到這份工作在普維斯心中引起多大的自我矛盾與罪惡感。



最後,麥可曼恩的《頭號公敵》似乎不僅僅是一部動作片而已,取材約翰狄林杰這個發生在三0年代的故事,不只因為這個故事與美國人民剛經歷過的金融債券風暴與節節上升的失業率息息相關;一九三0年代之初也正值有聲電影問世的初期,看電影也正是當時美國大眾的日常娛樂活動,因此,《頭號公敵》不只讓(美國)觀眾看到美國的過去,導演也藉由安排狄林杰藏身於電影院觀眾席這樣的橋段,帶觀眾一探早期電影的身影。在《頭號公敵》全劇之中,狄林杰兩度走進戲院看電影。在第一次看戲時,我們看到當時美國政府在電影放映前安插政宣短片的創新之舉,還有當時電影院放映主秀長片之前撥放的記錄短片與早期迪士尼動畫短片的驚鴻一瞥,而導演在這段戲的講評之中也有解說電影在經濟大蕭條生活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狄林杰第二次進戲院看電影時,導演在講評中點出狄林杰看的《曼哈頓歌劇》(Manhattan Melodrama)是一部由他自己的故事改編成的電影,由克拉克蓋博飾演狄林杰,而本尊則坐在觀眾席中看著自己的人生。雖然上述真有其事,但是將之放在電影之中便成了一種自我指涉的奇妙巧合。



《頭號公敵》DVD之中收錄了導演的隨片講評,在講評之中,麥可曼恩提供了許多他在籌備電影劇本時所研究的資料,對於我們了解片中三0年代美國人的精神與生活方式都又很大的幫助,最後,導演在講評裡分享了他對於射殺狄林杰的幹員溫斯戴這個人的解讀十分有趣,似乎就像是為今天提到的這幾部麥可曼恩作品中主要角色的關係下了一個總結──「在我看來,溫斯戴與狄林杰之間,誰正誰邪分的很清楚,他們對彼此也很了解,但我認為他們是相同的種類,只是立場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