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嶺有限公司》

155
2008-05-01

《大吉嶺有限公司》曾經在2007年金馬影展上映過的,雖然映演反應不惡,但終究還是沒能擠上院線放映,直接發行DVD。原名The Darjeeling Limited翻作《大吉嶺有限公司》不但字面意義錯的離譜,跟故事內容也八竿子打不著。The Darjeeling Limited是指片中同名的長途火車,據稱是根據實際奔馳在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上的Toy Train所創造出來的虛構火車。這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鐵路,是歐美觀光客,如同片中的三兄弟,到世界屋脊進行心靈之旅的夢想列車。而看完本片,除了飽覽橙黃的印度風光之外,你也會像三兄弟一樣收起尖銳,嘴角帶笑的繼續踏上下一段旅程。

導演Wes Anderson以拍攝冷調喜劇著稱,他的電影在笑點設計和配樂挑選上總是不會讓人失望,而且我們也都可以從中清楚看見導演的立場和關懷。除此之外,如果我們夠細心,美術設計更是Wes Anderson的片子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關鍵。本片在形式和內容上延續導演一貫對當代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關懷,只是把場景從美國本土搬移到了印度。

大哥Francis在近乎喪命的車禍之後,突感家人的重要,於是邀請弟弟Peter和Jack到印度進行一場心靈之旅;但是他真正的計畫是要一起去喜馬拉雅山腳下的修道院見媽媽一面。三兄弟的個性和造型各有特色。大哥滿頭纏滿繃帶,有輕微的控制狂,在餐廳會忍不住幫兩位弟弟點菜,也受不了兄弟之間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存在。老二Peter老是戴著爸爸的墨鏡,連睡覺時也要戴上眼罩,還習慣依賴的他無法接受老婆即將生產的事實,逃來了印度。老三Jack留著鬍子,一派瀟灑地遊戲人間,在火車上和美艷的印度女服務員火辣調情;但其實心理寂寞的緊,老是掛念著前女友,也一直無法釋懷一年前父親葬禮上發生的事情,只能靠著寫(號稱是虛構的)小說來療傷。三位優秀的喜劇演員,將幽微的性格缺憾做了略略誇張卻不失幽默的演繹。觀眾看了嘴角泛笑的同時,卻不免心酸地承認:我好像也是這樣耶。

片子前半部都在火車上進展,我們可以把他看作公路電影(road movie)下的一個次類型。公路電影當中,通常隨著路程的進展(或不進展),我們除了一邊欣賞沿途風光,也一邊看到主角心境上的轉變;而通常在這類電影中,終點都不是原先設定的終點,或失落、或釋懷、或柳暗花明又一村,重點都不是那個彼方,而是過程,和經歷了這對旅程之後自身狀態的改變。西方人對於東方有個源自帝國探險時代和人類學的想像,認為在那裡存在著不受污染、神秘的、屬於人類比較原始的文化(換句話說就是比較不進步、沒有文化);並且會去美化、理想化這個想像中的東方。現代的西方人於是很流行到東方去進行『心靈之旅』(spiritual journey),好像在現實生活(西方社會)無法解決的問題都會在旅行當中(東方)因為接觸了原始文化而得到答案。大哥Francis就是一個熱衷於心靈之旅的西方人;而導演似乎也有點這樣的嫌疑。片中的大吉嶺特快車身上漆著美麗的藏青色,車廂內則溢滿熱情的磚紅色,而餐車的天花板竟然搖搖晃晃吊著歐式的水晶燈,反射著從窗外射進的橙黃陽光。這個東方不但很東方主義,甚至還留有一絲帝國主義的餘味。下了車之後的印度,則在導演的濾鏡之下,為荒漠和寺廟都罩上黃澄澄的陽光薄幕,也順便幫蒼白的美國演員上了古銅粉底。色彩鮮明而繽紛的東方,到底有沒有辦法為主角解決問題?

提著LV特別設計的十一只皮箱,一上火車就交換著各類藥物,旅行當中還一直穿著LV西裝的三兄弟,即使到了喜馬拉雅山腳下找到了媽媽,也尋不著已經成為修女的媽媽缺席父親葬禮的原因(或者其實發現這個原因也不是他們家庭關係破裂的關鍵)。然而一路上從臥舖車廂內的緊密生活,到一起被趕下車,一起參加印度村落的生命儀式,兄弟之間終於不再有秘密:Francis拆開了繃帶直接面對自己的脆弱與傷痕,Peter不再逃避即將有孩子的事實,而Jack也不再辯解小說的虛構性。片尾一段媽媽帶著三兄弟冥想的鏡頭尤其極具巧思與感人。導演緩緩的橫移鏡頭帶我們看到火車內一節一節車廂載著在這個故事中在場或不在場的人物,就像我們看著一格一格膠捲放出來的別人的人生。於是我們就能像三兄弟一樣,重拾勇氣,繼續人生的旅程。

馬上買來看看:
→想購買《大吉嶺有限公司》原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