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風前的王者風範:《王者之聲》

297
2011-03-04

說穿了,這部片不過就是講了一個口吃男的故事。看似這麼平凡無趣的一件事,卻因為導演精湛的功力以及演員群們獨到的魅力,讓觀眾們彷彿親身經歷了英國皇室的危機,最後在喬治六世唸完講稿的一瞬間,也想站起來拍拍他的肩膀,歡欣鼓舞一番。本片雖然在金球獎上馬前失蹄,只有柯林佛斯(Colin Firth)勉強抱回最佳男主角獎,但卻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挽回一城,總共拿下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等四項大獎。



今年奧斯卡最風光的一部片,講述的卻是英國皇室最不堪的過去。電影開始於喬治六世登基前的一場典禮致詞,這是一場世紀災難式的演講。相較於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專業播音員的自信與氣度,小名叫做柏蒂(Bertie)的喬治六世卻緊抓著妻子的手,慢步邁上台階,面對他最害怕的麥克風,還不時斜眼偷看透過麥克風金屬線外,和英國王室差距遙遠的廣大平民百姓們,開始講話。在這場演說結束之後,又經歷一次不愉快的矯正經驗,柏蒂還是在妻子(海倫納波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飾演)的引介下和一名來自澳洲的語言治療師萊諾(傑佛瑞洛許飾)學習。導演特別拍攝了各式各樣據說能治療口吃的民間療法,包括口含彈珠說話、抽菸以濕潤喉嚨(諷刺的是,喬治六世最後卻因肺癌病逝)等。而最後治癒喬治六世的方法,居然是罵髒話外加一次次的心理諮商。追根究柢,喬治六世的口吃其來有自,而王室生活中的種種身心束縛正是國王最大的障礙。



本片強烈的影像風格讓許多《紐約時報》影評人驚艷不已。一開始片頭字幕使用古典式樣的打字機字體彰顯喬治六世在面對閱讀時的恐懼。片中大量的麥克風近身特寫,凸顯收音科技等器材(物件)的巨大以及相較之下國王(人)的渺小,暗示喬治六世自身被牽制而無權掌控自己生命的童年陰霾。在治療的過程中,導演更是無情的將喬治六世置於影像的角落,在萊諾治療室,大量留白露出的油膩骯髒壁紙牆面的一角,看起來既無助又徬徨。



對王室的種種臆測、幻想等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電影當中,近期的幾部歷史片就有由Shekhar Kapur 導的《伊莉莎白:宣戰時刻》或是以亨利八世做為歷史背景的《美人心機》。然而,極少片子能夠在表達出另一種史觀的同時,也以更人性、平凡的角度拉近皇室成員與平民觀眾間的心理距離。而用心看電影的人應不難發覺,電影中的喬治六世雖貴為王儲,但他身影、神情卻是跟我們如此的相像:他是個為女兒們講童話的慈父、也是個口吃時被父親訓斥的大男孩,他的內心更有一道道難以癒合的傷口。此外,喬治六世和一介平民萊諾成為一輩子的好友的佳話,也在影片中為英國皇室的親民形象再度加分。



本片除了豐富的劇情以外,更有著特異的演員組合,《哈利波特》一半的演員幾乎都來了,看著《哈利波特》裡飾演大反派貝拉雷斯壯的海倫納波漢卡特,在本片中飾演在喬治六世背後默默支持他的嫻淑太太,讓人頗有時空錯亂之感;而飾演「蟲尾」一角,同時也是好萊塢常見丑角的提摩西‧史波(Timothy Spall)在本片則飾演英國首相邱吉爾,讓人不禁對導演影片背後想傳遞什麼訊息感到好奇。而這位因在BBC迷你影集《傲慢與偏見》(1995)中,飾演意志堅決卻害羞內向的達希先生一角聞名的的柯林佛斯,果真不負眾望,不只表現出一國之君的內斂以及身負重任的決心,更將其脆弱而平凡的一面捕捉得維妙維肖。



本片以詼諧逗趣的對話與情景軟化了喬治六世對抗惡權的英勇形象,卻讓另一個世代的觀眾臣服於英式幽默以及泱泱大國的氣派下,並由衷地佩服這位以口吃著稱的國王,在二次大戰中引領英國人民走出納粹陰霾時背後的努力。言語的力量對喬治六世而言,不僅僅是克服自己先天的障礙,而也是勇於面對自己內心最沉重的恐懼,王者風範,無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