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歐的房間》:開啟心門的勇氣

279
2010-10-15

你認識你自己嗎?更甚者,你喜歡真正的自己嗎?烏拉圭籍的導演安立奎布奇奇歐(Enrique Buchichio)自編自導的《里歐的房間》便是一則關於兩個靈魂鼓起勇氣面對自我的心路歷程。



故事主人翁里歐(Martín Rodríguez飾)在前一段感情之中一直很被動,在床上也頻頻熄火,女友認為這和里歐的心態有關,一直要他找心理醫生諮詢,他卻對這些事情置之不理。其實暗地裡,里歐對於同志戀情充滿了好奇,時常獨自一人在房內上同志聊天室碰運氣。直到有天,他的女友對他的消極態度忍無可忍,結束了這段戀情,里歐這才終於去見了心理醫生,尋找性障礙的原因。但在心理諮詢的同時里歐也開始和男網友見面,並遇到了心儀的對象。但故事並沒有這麼簡單就結束,有天里歐在路上遇到了小學時心儀的同學卡蘿(Cecilia Cósero飾),卡蘿此時正陷在憂鬱之中無法脫身,但和里歐見過幾次面之後,她發現貼心的里歐漸漸變成她精神上的依靠。而里歐因為過去對卡羅的好感再度在心中發酵,加上他儘管喜歡男生,但卻對於世俗眼光非常在意,使他在戀男戀女的抉擇之間搖擺不定。



《里歐的房間》中每個角色都有一個打不開的心結:里歐的生活困在泥沼之中,除了遲遲無法完成畢業論文,更困擾他的是自己的性向;因此,迷惘的他才在男人和女人之間摸索,但當他找尋的答案越來越清楚,面對真正自我與世俗的制約,里歐獨自面對內心的矛盾,越來越不知所措。而里歐的房間就像是他為自己設下的心防,儘管他房內那張海報上寫著:「在此生與天堂之間,我追尋著自由」,里歐的確嚮往自由,但是他礙於外界的束縛和眼光,只能躲在房裡摸索自由的樣貌,而房間也成了他離不開的庇護所。女主角卡蘿則因過去的一場意外一直無法原諒自己,把自己困在重度憂鬱之中,因而整天只能無力地癱在床上,同樣也離不開自己的房間。



本片討論的重心其實不全然著重於一個男子性向的抉擇,我覺得它處理的更像是個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而里歐的性向只是一個有力的例子。有時候,我們難免不願面對某一面的自己,或是因為某些打擊而憎恨自己,從本片次要的角色身上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情形,不論是里歐的室友,或是卡蘿的姐姐,他們都有一些不想面對的煩惱使這些人逃避、怪罪、甚至憎恨自己。只有當我們打開心房,誠實地面對內心中的疑惑或是脆弱時,我們才能接納自己,原諒自己。當里歐開始對心理醫生打開心房,同時他待在房間漸漸變短,陽光灑入空無一人的房間的空鏡頭正暗示著里歐心境上的變化。



本片是一部不算複雜的小品,簡單的角色關係讓影片得以聚焦在角色們的心境之上,導演捕捉角色內心情感時的手法頗為細膩,影像因透過手持鏡頭拍攝有了呼吸,不論是特寫或是中景鏡頭,感覺都因有了人味而更貼近了被攝的演員,加上男主角Martín Rodríguez的內心戲到位,更是拉近了觀眾和角色之間的心理距離。此外,導演細膩的場面調度也恰如其分地襯托角色的心境,前半部影片中,畫面幽暗蒼白的色調讓電影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陰鬱,正好呼應了里歐生活的迷惘乏味,和卡蘿的憂鬱。而在後半部,導演也巧妙的利用畫面上的安排,例如里歐明亮卻無人的房間,以及卡蘿穿著的改變,映襯了主角們的心境變化。



到了電影的尾聲,導演並不希望告訴觀眾里歐的選擇,只安排里歐邁上一趟尋找自我的公路之旅,而畫面的色調除了較之前稍微明亮之外,依然泛著一層濛濛的白,似乎說著里歐的迷惘還沒有找到最後的答案。但如此的結局也再一次呼應了本片所要傳達的人生哲學,那就是不論最後的決定是什麼,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之中,我們要誠實地面對自己,才能為生命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