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偷天鋼索人》

194
2009-02-12

嚴寒的天氣中撞見這樣一齣電影,是一道祝福,也是一則啟示。



《偷天鋼索人》(Man On Wire)以紀錄片的形式,夾雜著重塑「案發現場」的擬真影像,將這一樁被喻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犯罪」(the artistic crime of the century) 的絕奇史事,以劇情片都難敵的高昂戲劇張力,生動地攤在當代觀眾眼前。



1974年八月,就要滿二十六歲的法國走鋼索專家Philippe Petit,完成了一件可用「人類奇觀」稱之的壯舉:他與一群同黨躲在紐約世貿大樓的塔頂,排除萬難,於雙塔間連夜拉起一條鋼索。早上七點一刻,他小心翼翼的將腳踏在這條銀色鋼索上,於離地四百公尺的高空進行這項匪夷所思卻又充滿無窮震撼力的崇偉表演。



無論最終是否因失足而喪命,光是跨出這一步,他的名字已永遠刻在歷史的扉頁上。更何況,他現在還好端端的活著呢,出書演講,上電視宣傳,好不快活。至於三十多年前那個八月早晨,他在鋼索上整整晃遊了四十五分鐘。



這件離奇至無法用常理解釋的事,轟動了全球,這名年輕法國人,究竟為何要這麼做?什麼動機驅使著他?太多的問號伴隨著驚歎號,Philippe Petit瞬間成了英雄──女粉絲慷慨的奉上肉體,素不相識的人對他親切不已。年紀輕輕,Philippe Petit已加入傳奇人物俱樂部,人生再也不一樣了。



隨著時間流逝,世貿雙塔也於911攻擊後灰飛煙滅,目前四十歲以下的觀眾,對這件「駭人聽聞」之事不是記憶模糊,就是未有印象。《偷天鋼索人》發揮了紀錄片最犀利的功能之一 ──鑑古知今。當我們回頭觀看這件不可思議的事,是否覺得現代人太缺乏想像力?太受社會制約?太容易放棄自己的夢想?或太不敢造反?



簡單的說,相較Philippe Petit,我們實在都太膽小。



為了將故事說得有趣,曾替「Velvet Underground」創團成員John Cale拍攝紀錄片的英國導演James Marsh,讓時間的軸線自由地穿梭於現在、1974年案發當天,及更早之前的策劃與準備工作。幸虧籌劃整起事件時,Philippe Petit精心將所有過程藉由攝影與錄像完整的記載下來,成為電影中的一部份。《偷天鋼索人》除了少數幾幕戲,譬如Philippe Petit於牙醫診所初次閱讀世貿雙塔的報導,事發那天塔底至塔頂一路遭遇的險境(請來一票演員模擬現場),及事成後與女粉絲瘋狂做愛的橋段,其餘都是從Philippe Petit家裡的檔案櫃翻出,貨真價實且難得一見的歷史影像。



坐在大銀幕前的我,屢屢因緊張而幾乎忘了呼吸。事件本身近乎神話的濃郁情緒讓我目瞪口呆,他到底如何辦到的?怎麼可以如此從容不迫?腦子裡究竟在想些什麼?我沒法不去計較這些問題,一切都太超乎我的邏輯理性所能理解。可是Philippe Petit給的答案其實很簡單,他只想單純的「做」這件事,後來發生的一切,都是附加價值而已。我們似乎太習慣隨意丟出問號,猜測別人的動機,推理他人的想法。其實,觀察一個人所做的事,常能解釋他的思想與涵養。畢竟,語言能夠修飾,文字可以有陷阱,所作所為卻唬不了人。



至於由當代作曲大師Michael Nyman主理的電影配樂,時而緊湊壓迫,時而優美淡然,配合情節推移,將音樂的提味功效發揮到最大值,多樣的聲音表情與驚人的影像張力同樣精彩,都是上乘傑作。



《偷天鋼索人》呈現出人類天性中可貴的至美,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與純真孩童般的幽默綜合體,是我欣賞過最能晃動心靈的紀錄片之一,也是2008年我個人最鍾愛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