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塔羅牌情人》-情人的謊言,愛情的頭條

132
2007-11-09

伍迪.艾倫 (Wood Allen)在一次訪談中說 : 「我認為,如果不是魔法出面的話,那麼就不可能有任何解圍的情況發生。」(Richard Schickel, 《Wood Allen --A Life in Film》)



在前一部於台灣院線上映的伍迪.艾倫作品《愛情決勝點》 (Match point)片末,婚外偷情的男主角殺了由史嘉蕾喬韓森 (Scarlett Johansson)飾演的女主角,之後他幸福依舊,鏡頭緩緩拉遠,和樂富有的家庭景像在觀眾眼前一片鋪開。對於伍迪.艾倫而言,上帝不但不存在,知識與宗教同樣無法解決所有人生問題,愛情的遊移變動、起起落落也不可能令人迴避生命終究孤獨並面向死亡的真象。幸好他也許從不言說講給傻瓜聽的道德教條,而是如他所言的,「你的道德觀絕對只取決對於你自己」,榮譽與醜聞、道德或罪行過不過得去多半只看機遇,倒是銀幕角色裡多有的虛假面具,大概只有觀眾能瞧仔細。



史嘉蕾喬韓森在《遇上塔羅牌情人》 (Scoop)中同樣擔任女主角,飾演來到倫敦的紐約新聞系大學生。若說妓女與間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兩種職業,而其共通性在於演技的需要,則史嘉蕾喬韓森在影片開始不久,半自願半被誘惑的以身體 (和電影導演上床)換取採訪無效 (有付出而無報酬,非妓女非間諜)後,繼而又在對塔羅牌連環殺人案的調查中,色誘貴族彼德 (Hugh Jackman飾)以行貼身調查之實。然而,在彼德面前化名為大亨之女潔.史旺的她,在此無法面對雙重身份 (妓女、間諜)在自己身上的情感矛盾,為彼德的風采傾倒的同時,越發懷疑自己先前的情報,繼而放棄夢想中的新聞頭條而轉向愛情。片末,彼德的真實面貌被伍迪.艾倫飾演的魔術師揭露,在與史嘉蕾喬韓森共乘的小船上,兇光畢露地表白一次次的殺人動機,原來,男女主角竟是謊言道上的同路人。愛情關係的不確定與不恆久性,以及由原初激情開始的一切後續與乏力的彈性,正是伍迪.艾倫拒絕美滿大結局而再三表達的主題。一個人的罪行是否得到揭露多半看其時運,這好像魔法 (片中人因魔法表演而偶然得到案件情報),更好比塔羅牌,暗示與奇蹟在伍迪.艾倫的電影裡適時出現以推動故事進行。



若將愛情與謊言、忠貞與蒙騙充作本片張顯的主題,則在與幾乎是同一檔期的侯麥新片《愛情誓言》的兩相比較下,倒可得到某種趣味。表面上,《愛情誓言》講述愛情 (情人之愛、兄妹之愛、美色之愛、愛的誤解),而《遇上塔羅牌情人》談謊言 (兩人互騙、身分的隱藏和包裝、魔術師戲法),但前者的故事卻正是由誤解 (以為情人欺騙自己 : 由有情到無情)導生,將忠貞視為謊言,再經發現、悔恨與守約的歷程得到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滿結局 ; 後者則由身分的假扮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由無情卻走向有情)出發,從懷疑到不疑有他,投入愛情的同時美夢破滅,真相大白時遭遇謀殺。



《遇上塔羅牌情人》裡,男女主角與伍迪.艾倫分別由兇手化身為翩翩貴族、大學生假冒富家女、魔術師充當有錢大亨,片末眾人紛紛自暴原型,各歸其位。在《愛情誓言》中,牧羊青年賽拉東為了遵守牧羊女阿斯特蕾所說的話,願意不被她看見 (但可以主動去看她),卻又扮成祭司之女,進而與阿斯特蕾發展一段同性之愛,在性別/身分被揭露的同時重拾真愛。兩部電影中,身分相對於愛情成了達成目的的方便階梯,謊言的使用各自視其所需,只是侯麥作品最終溫溫暖暖,而伍迪.艾倫在此給予了觀眾另種完滿結局。



伍迪.艾倫說,就像在看魔術戲法,我們期待在真實存在的東西之外,還有別的一些東西存在。於是,觀眾在彷若寓言或神話的《愛情誓言》中找尋純潔愛情的幻夢,到《遇上塔羅牌情人》去看一點搬弄語言和魔法的小小趣味,就像《開羅紫玫瑰》的女主角Cecilia不得不從銀幕上,得到精神的依靠和靈魂的慰藉。生活如是,伍迪.艾倫拍片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