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克搖滾的《愛重奏》
當你得知《愛重奏》(Reprise)導演尤沃金提爾(Joachim Trier)曾兩度奪得挪威滑板大賽冠軍,對於四佈電影的龐克元素便不會感到驚訝。
《愛重奏》是尤沃金提爾執導演筒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在此之前,他以拍攝廣告短片維生,有時也兼拍滑板電影。從街頭小子轉型為影像工作者當然需要鍛鍊,他在英國待了數年攻讀電影製作,並與編劇拍檔伊斯科佛格(Eskil Vogt)花上整整三年半構思劇本,成就出《愛重奏》這部兼受法國新浪潮與英國後龐克影響的苦甜劇碼。
場景設置於當代的奧斯陸,兩名渴望出頭的年輕作家菲力普與伊利滿心期待地寄出生平第一本小說,盼能獲得出版社青睞。縱使稿件投遞於同一座郵筒,兩人卻走上截然不同之路。伊利慘遭退稿,反觀菲力普,不但順利出版了小說,還意氣風發地成為挪威文壇的亮眼新秀。然而事業畢竟不是人生的全部,傷神的熱戀令菲力普心靈崩潰,伊利也與女友走到了必須抉擇的情感交口。
非線性的敘事結構使《愛重奏》輕快地遊走在回憶與現實,透過迅捷卻不紊亂的步調,導演將一個個隱藏在表象底的次子題勾勒明確。我們可於《愛重奏》的故事中可見三條不同的軸線,最外顯的一環是朋友間的扶持關係。除了兩名主角,圍繞在他們身旁的一群同性死黨也扮演了劇情的催化劑(還提供絕大多數的笑料)。這類經由一群緊密友人各自的人生變化延伸出對青春生命的探索,不論喬治.盧卡斯的《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或費里尼的《流浪漢》(I Vitelloni)皆處理著類似體裁,可《愛重奏》兩名主角的友誼又帶點競爭意味。這種衷心祝福彼此,卻又忍不住暗中較勁的微妙氛圍,若你曾有過志趣相投好友必能深切體會。
其次,影片後半將重點著墨在菲力普離開療養院後面臨的寫作困境,也就是所謂的 Writer's Block。不論小說家、劇作家、畫家或導演,只要任何與創意有關的行業,無人不曾經歷這種一時寫不出東西,或根本不想創作的慘澹階段。靈感來自於生活,而生活又由程度不等的片面瑣事築構而出。當生活出了問題,思考與行動必受牽制,創作的動機與熱情也不免消逝。抵抗寫作倦怠,就是一場個人與現實的無盡抗爭。電影裡,握不牢的愛情改變了菲力普的心理強度,也直接影響了他的企圖心與創作力。更有甚者,菲力普喪失了原先的自信,伊利給的忠告竟成了逆耳之言。探討 Writer's Block 的電影多如牛毛,如費里尼的《8又二分之一》、伍迪艾倫的《毀了哈利》(Deconstructing Harry)、伯格曼的《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或史派克瓊斯的《蘭花賊》(Adaptation),皆程度不等地指涉了創作者與漸枯才華的搏鬥。《愛重奏》裡幾幕菲力普對著電腦埋首寫作的鏡頭,與《天才接班人》(Wonder Boys)中的邁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簡直如出一轍。
《愛重奏》更是一部刻劃至深的愛情電影。導演將菲力普對於凱莉的迷戀,對於飄忽不定愛情的執著,以及情侶對於自由靈魂的嚮往,在兩人共遊巴黎時做了清澈的闡釋。不論菲力普求愛若渴的眼神,凱莉的自我保護與猶疑不安,透過地鐵上的情緒拉鋸或公園裡的含蓄調情,《愛重奏》印證了當相愛的一方是如此義無反顧,這段戀人絮語已註定句句難忘。幾幕由凱莉右肩拍向頸後的畫面,髮絲糾纏著微風,停滯的視角令人沈醉,觀眾也不難理解為何楚浮是尤沃金提爾最喜愛的法國導演之一。
除了上述三層劇意,倘若你是識貨樂迷,《愛重奏》眾多的搖滾參考點更讓人目不暇給。派對時 iPod 播放著紐約樂隊 Le Tigre 的曲子,菲力普房間傳來的是 New Order 經典名作 Blue Monday,而諸如 Joy Division、The Jam 與挪威本地樂隊 Serena Maneesh 也不時自銀幕發聲。此外,菲力普身穿的草綠 T-Shirt 印有 The Smiths – The Queen Is Dead 的封面圖樣(我有完全相同一件),伊利看團時穿的是 Joy Division 著名的電波 T-Shirt,就連公園慢跑的老兄也身著 Joy Division – Closer。而菲力普居住的公寓門後貼有 Iggy Pop – Raw Power 標語,客廳擺放的是 The Cramps 黑膠。此外,菲力普與凱莉都是 The Ramones 的死忠樂迷,卻都不喜歡 The Clash。另一有趣之處當屬伊利至女友家搬走傢俱時,導演硬是讓鏡頭帶到 Nico – Chelsea Girl 的專輯封面。
即便匆匆一瞥,這些參考點已足供眼尖樂迷識別。《愛重奏》充分流露出導演對於搖滾美學(尤其後龐克世代)的偏愛。這類同時包覆了粗糙音樂粒子與毀滅式情愛的歐陸電影,直讓人想起數年前甚得我心的德國傑作 Head-On。
《愛重奏》所以好看,導演與編劇當然功不可沒,演員卻才是決定性因素。選角自上千名面試者,這些脫穎而出的幸運兒以唱片行店員、搖滾樂手或文案寫手為本業,無怪乎他們總能在鏡頭下精準地詮釋出略帶生活氣息的自然演技。就某方面來說,這群年輕演員只需稱職地扮演自己便是。而飾演伊利的伊斯潘豪納(Espen Klouman Høiner),其冷靜氣質與俊俏臉龐更讓我在觀影途中一再聯想起 Interpol 主唱 Paul Banks。
這是一部關於年輕靈魂如何追尋夢想的悲喜劇,圍繞在菲力普身畔的謎甚至讓《愛重奏》某些橋段擁有令人驚呼的懸疑感。不完美的主角各自有著缺陷與弱點,意外不斷介入事先擬好的人生腳本。成功的果實與愛情的滋味看似近在眼前,卻一再擦身而過。然而,音樂帶來的慰藉,文學賜予的啟發與友誼提供的牢靠肩膀,卻將創作過程必有的痛苦轉換為恆久的喜樂。
《愛重奏》不是一則陳腐的成長故事(Coming Of Age Story),而是關於創作力的質疑與試探,更是主角在愛情與友情的雙重交織下仍堅守決心,持續追求自身目標的動人電影。強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