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相獵影 Fur: 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

97
2007-03-08

猶記得《怪咖情緣》裡精神狀態渙散、自虐傾向嚴重的瑪姬蓋倫海,在《怪咖情緣》裡用她獨特的方式感動男主角,在最後歡喜結局時,我們在悲劇色彩的世界裡看到了一道曙光,發現世界上什麼樣的人格特質彷彿都不足為奇,只要無畏的做自己,都能扭轉無限生機。而當看到如此正面思想的導演史帝芬薛伯格拍了一部新作,而且找來好萊塢線上價碼數一數二的人氣實力派演員Nicole Kidman全裸為藝術犧牲,即使對攝影一知半解如我,還是對這傳奇Diane‭ ‬Arbus的傳記性故事產生一窺究竟的想望!



Fur: 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片名一開始即點出,導演藉由此片傳達他虛構模擬Diane‭ ‬Arbus在轉換創作、尋覓自我時可能產生的心路歷程。意識形態意味濃厚的電影,在這樣的假設下,很聰明的在電影裡又創造了一位虛擬人物,來增添觀影者對Diane‭ ‬Arbus這傳奇人物的神秘想像力,電影的故事主軸便由此發揮。



說到Diane‭ ‬Arbus,她用獨特的觀點、視角向眾人展現那些我們亟欲窺視,卻又害怕不熟知的社會邊緣人的多方面貌。讓我們看見地球的原形不只是圓的,再往內探測球心其實深具熱度。在她的鏡頭下,那些身體殘缺的人物各個都活得像貴族,用眼神、肢體語言表達出他們堅定的骨氣不只像外表的脆弱。導演在電影裡,把想像出來的鄰居萊諾(小勞勃道尼飾演),塑造成患有毛髮過分旺盛症的邊緣人,走進女主角看似一般,其實隱藏許多想法的心靈世界。正好呼應Diane Arbus在現實生活裡,對於所謂一般人眼中“怪胎”的高感受性。



當萊諾搬進Diane Arbus住的大樓裡那夜晚,隔著窗戶的四目交接;又或者是Diane Arbus悄悄地來到萊諾家門外窺探時和他的正眼交集,有些火花在其中蔓延,感覺就像靈感的光火在瞬間點燃,攝影快門按下的那,那些黑白顯影出來的人物表情、靈魂便開始告訴我們屬於他們的故事。



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當記者們來到Diane Arbus和她老公的攝影工作室,中產階級世界的氛圍交錯當下,記者犀利的問話:「請問妳先生負責攝影工作,那妳主要負責?」,Diane Arbus站在鎂光燈前啞口無言,支支吾吾的無法找到對自我定位認可的手足無措;對照她誠實面對自我渴望之後,展現出的無懼。甚至影片前後呼應的交代她突破自我心防,前往天體營攝影的豁達。藉此引出即使脫去了皮相的華麗,仍無法確保所有的人皆不帶有色眼光看彼此。小環境如此,大社會的壓力更包括太多的難以名狀。要改變常態另創新的模組,除了勇氣,更需要對自我的認可。



在此不得不推崇Nicole精湛的演技,把這樣的角色心境轉折,活靈活現的感覺像被附身一樣。會說話的勾人綠眼眸,在運鏡的特寫下,時而焦慮、時而驚慌、又或者遇到萊諾後,開始認清自我的豁然開朗,前後的轉變由一雙眸子便能清楚交代。鏡頭畫面常呈現單一的世界,每個人物都用他的眼神餘光來吸引鏡頭進入他們的世界,就如同Diane Arbus拍攝的人物總是無懼的面對她的鏡頭,並自然的展演他們自身一般。 攝影讓畫面美的自然生動,每個鏡頭都可以成就一幅幅珍貴的寫真。



可惜且令人驚愕的是現實生活裡Diane‭ ‬Arbus用自殺結束生命。導演不去提到負面的教材,刻意只彰顯她創新不落俗套的獨特性,讓這位傳奇性的人物可以活在生前讓世人看到的原貌,還有她留下來令世人深省的紀實照片,照片裡那些身體殘缺、不同於一般人的社會邊緣人,即使是黑白,卻反而更清晰反影出那些質樸靈魂的高貴。也許她的自殺反而成為一種諷刺,證明了心靈的殘缺遠比身體上的令人扼腕。



「Did you get the key?」。電影裡,鄰居萊諾對Diane‭ ‬Arbus如是說。感覺像在間接詢問她是否找到開啟自我心門的鑰匙一般。在《皮相獵影》裡似乎讀到導演想傳達Diane‭ ‬Arbus的表相,我們觸得到靈魂的溫度,勾起我們對Diane‭ ‬Arbus的無限好奇,卻只感受到些微的實質重量。應該這麼說,比較像是「番外篇」之類的杜撰內裡,導演給了我們一把鑰匙,至於真正的Diane‭ ‬Arbus就等待你自己去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