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林克斯雷的電影與愛情一樣動人而美麗
通常續集都很爛,《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日落前》)卻是出乎意料之外地精彩。
喜歡《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日出前》)的觀眾一定跟我一樣都是懷著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到電影院去看續集《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日落前》)。畢竟這部完全不落俗套的浪漫電影,不論就愛情故事的編排或是電影的風格而言都是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加上伊森霍克與茱莉蝶兒在維也納街頭巷尾極其自然的演出,讓不少人在電影結束後還是掛念他們是否會在六個月後的冬天重拾情緣。
原本以為這將是永遠埋藏在電影世界裡的美麗謎底,沒想到九年後謎底竟然要揭曉了!這怎麼得了?
如果你的記憶已經有點模糊(畢竟 VCD 才剛出現的一九九五年已經有點年代久遠),我們不妨來回憶一下《日出前》為什麼教人喜愛與感動。影片由快速移動的火車軌道開始,維瓦第的快板樂章宣告這將是一部關於旅行的電影。「旅行」在片中也是最重要的主題。關於這個主題我曾經寫過:
電影開始有一段火車行在筆直而時有交錯的鐵軌上的鏡頭,那鐵軌是片中明顯的人生際遇的比喻:我們與生命中有緣或無緣的人有的交遇、有的擦身而過。世上芸芸眾生的生命軌跡就像片頭中或吵架、或靜默的乘客的火車之旅──從一站發車,換過大小車站,會在一個車站結束。影片也暗示,愛情在這樣的旅程中,會進入婚姻,而後是無可避免的平淡或是變成怨偶(如瑟琳說的,先生只聽得到低頻,妻子只接受高頻,二人不再有溝通)。不同於這樣的火車之旅,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就從二人勇於從慣常生活的旅程中「下車」去嘗試一段新的人際關係開始。
浪漫愛情最動人的形式就是超越現實的心心相印,因此無人的海邊,廣闊的鄉野,跨洋遊輪與異國都市都是浪漫愛情電影熟悉的場景。但是很少有一部電影像《日出前》如此巧妙地把浪漫的元素與寫實生活同時呈現在銀幕上。傑西與瑟琳二位年輕男女在在十六個小時的「脫軌」之旅中,一方面帶領觀眾漫遊美麗的歐洲都市維也納,另一方面他們無所不談的交心,讓觀眾也深刻了解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對於愛情的渴望與疑懼。於是他們不要交換電話與地址,這個看似否定愛情的決定,益發在兩人無法不約定再相見的結尾見證了愛情不會破產的事實,並且如一部沒有死亡的「愛與死」電影,強化了兩人愛情的偉大,宛若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現代版。
現在電影竟然拍了續集《日落前》,我原本頗為擔心會看到類似英台與山伯從蝴蝶變回肉身後重重摔進現實世界的難堪。所幸,在林克斯雷、伊森霍克與茱莉蝶兒極其高明的編劇安排下,影片輕易就解決了傑西與瑟林當年為何沒有見面的難題(在此不便透露以免影響尚未看過電影的讀者的觀影樂趣),而且在不到九十分鐘的情節與電影時間裡,再次巧妙地透過「否定的肯定」手法給觀眾一個見證浪漫愛情的故事。
當《日出前》二位主角各自踏上回家的旅程時,影片以一連串空鏡頭來回溯二位年輕主角在維也納足跡,讓觀眾在他們餘溫猶存的都市空間裡,回味這段「邂逅」的愛情既浪漫又難免感傷的滋味。九年後的《日落前》一開頭就以相同的空鏡頭手法,回溯主角即將要走過的巴黎街景,讓傑西與瑟琳將要踏上的旅程變成一個「回家之旅」。如果說《日出前》二位年輕主角在維也納廣闊都市裡的漫遊是他們探索彼此世界的隱喻,《日落前》二人從大街一路回到瑟琳住處的旅程,就像是他們對彼此情感最深處的挖掘。兩人在這段旅程中不斷試探彼此對於九年前那場邂逅的回憶,同時也慢慢透露離開對方後,生活的無意義與痛苦。這其實是所有愛情故事的老套,但是《日落前》讓這個主題隱藏在一層一層的試探與表白中,因此能夠毫不陳腔濫調地再次印證愛情的偉大。
影片末了,傑西在瑟琳的住處聽她彈著吉他唱出內心的感情(我必須說茱莉蝶兒的歌聲實在迷人),然後她為他沖一杯茶,傑西隨意打開音響,正好播放黑人女歌手尼娜西蒙的歌曲〈正好趕上〉(”Just in Time”),瑟琳即興地做了幾個模仿尼娜西蒙現場演出的動作,同時以尼娜西蒙的口吻告訴他:「你要錯過班機了。」傑西安坐在沙發上極其愉快自在地看著瑟琳說:「我曉得。」他無須趕搭飛機了,因為他已經「正好趕上」瑟林一直為他準備的愛情。
日出、日落已經無所謂了,時間、空間也已經不再是束縛,林克斯雷的這二部影片將會與他歌詠的愛情一樣動人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