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DVD精選影評】可可西里

21
2005-08-25
  • 林文淇

大陸新生代導演陸川的《可可西里》是一部視覺與故事都令人震懾不已的影片。

陸川的上一部影片《尋槍》描寫姜文飾演的鄉下公安遺失警槍的故事。雖然影片極其後現代的敘事風格跟前現代的社會背景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整個情節與緊張氣氛的營造已經可以看出這位新銳導演說故事的潛力。

陸川的第二部影片《可可西里》是關於海拔四千七百英呎的原始高原可可西里上一群可歌可泣的巡山員的真實故事。八0年代由於盜獵猖獗,這片人煙罕至的高原上美麗的藏羚羊,數目竟在數年內由一百萬頭銳減至一萬頭。等不到地方政府的介入,藏族青年在一九八三年組成了一支巡山隊,由瑞塔領導,艱難地在廣大的高原展開自力保護藏羚羊行動。與盜獵者的武裝對抗與高原環境的險惡讓這群巡山員犧牲慘重。導演陸川根據報章上的新聞,以大量藏族非職業演員,完全在可可西里實地拍攝,完成了這部真實到讓台灣的空氣彷彿也稀薄了的動人電影。

影片以駐守隊員強巴被俘,眼睜睜看著盜獵者以機槍大肆殺戮藏羚羊開始。強巴與羊群同被殺害的鏡頭凸顯盜獵者的冷血無情。隨後一名北京記者受派到可可西里採訪,將影片的觀點從客觀現實轉為主觀的參與,讓觀眾直接融入這群巡山員的生活中,感受他們護衛自己土地的決心。強巴的遇害更增加瑞塔三年來緝捕盜獵者的決心,十天的緝捕行動也讓觀眾了解這個看似單純的決心,背後有多少艱辛、天人掙扎與必須付出的代價。

影片採用紀錄片形式一天一天呈現瑞塔深入可可西里追捕盜獵者的行動。整個十天的行動中,觀眾知道由於人力不足,巡山隊有隊員必須獨自在重要地點紮營守衛三年,也知道由於經費不足,必要時(如隊員高山症發作必須就醫)必須忍痛販賣部份羊皮子。這支資源嚴重不足的巡山隊憑靠著的是瑞塔堅毅的領導與嚴苛的環境裡激發出來的兄弟之情。大片大片的藏羚羊屍骸與羊皮不斷加深巡山隊員與觀眾對於盜獵者的痛恨。從他們將羚羊被禿鷹啄盡屍肉後的骨骸聚集焚燒,如同為親人舉行葬禮般圍繞誦經,我們知道這些被屠殺的羊群,每一隻都像是藏族的子民。巡山隊員即使赤手空拳,即使明知隨著盜獵者的足跡愈往可可西里深處追捕,自己也愈陷入危險,除非對於民族與土地不再懷抱感情,如何能放棄?

然而影片的重點並非是民族英雄與全民公敵正邪不兩立的塑造,帶給觀眾如部份影評人所言的「武俠片」或「西部片」的情節。《可可西里》片中真正的惡人──盜獵者的頭子,要一直到片末才出現。影片呈現的毋寧是在困難的生活環境下兩種人性的對比:當畜養的牛羊陸續死去,帶領兒子協助盜獵者剝羊皮的老家長馬哲林在數度被捕後依舊重操舊業,他心不惡,只是人性生存本能的驅使。瑞塔與他的巡山隊青年同樣是藏人,但卻願意為了保護藏羚羊而犧牲家庭與生命在所不惜,這卻是人性所追求最崇高的情操。片中有一名年輕的巡山員在獨自執行任務時不慎陷入流沙中,經過掙扎仍無法脫身,在流沙滅頂的前一刻他安詳的面仰望天,毫無悔意。在兩相對照下,我們這些藏族巡山員身上看到人性最偉大的光輝。

《可可西里》不僅是一部關於人性的影片,也是當代中國社會面對全球化衝擊的現狀縮影。中國自八0年代起對西方資本主義開放後,珍貴的歷史、文化與土地資源被大規模急速掠奪或銷毀,只為了滿足全球消費市場的需求。不只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如此,北京老胡同的消失,各地駭人聽聞的黑心食品大量湧現,都是可可西里所面臨的浩劫翻版。《可可西里》以葬禮開始,也以葬禮結束。巡山隊的努力與犧牲終於換來了政府的重視,藏羚羊的數目也開始有所回升。只是全中國需要多少個瑞塔隊長才能夠挽救這一場全球化帶來的災難?

《可可西里》獲得去年金馬獎的最佳影片可謂實至名歸。這部由美商哥倫比亞公司投資的影片,能夠完全不走好萊塢媚俗的風格,十分難得。影片在台灣發行時,由於並未配合好的宣傳,以致於上片後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與迴響極為可惜。

「可可西里」據說在藏語是「美麗的青山」的意思,在蒙古語裡是「美麗的少女」。我要說:《可可西里》在電影語言裡的意思是「美麗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