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人生中的「曲球障礙」:《人生決勝球》
446 期
2015-03-04
《人生決勝球》的英文片名為Trouble with the Curve,懂棒球的人就知道curve即curveball,為「曲球」,是棒球中變化球的一種。這是一部以棒球為背景的電影,描述球探蓋斯(克林伊斯威特飾)隨著老年的到來,在工作上和父女關係上面臨的危機。
由於過去與女兒的疏離,蓋斯和女兒米琪(艾美亞當斯飾)現在只是例行連絡一下。米琪無法完全放下蓋斯不管,卻又覺得父親從不認真聽她說話,也不在乎她真正想要什麼,所以每次見面總是「習慣」以不愉快收場。第一段對話中,父女倆在餐館邊看棒球邊吃飯,眼神少有交流。蓋斯問了米琪許多問題,米琪多是簡短回答,因為兩人的價值判斷相差懸殊,多講一些話,蓋斯就會以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透露出不認同。蓋斯不問米琪對未來的想法,只叫她結婚,對米琪來說只是否定了她在事業上的成就。她幾乎認定自己沒有辯駁的需要,畢竟蓋斯只是一心二用地在看著轉播的球賽,沒有認真聽她說話的打算。後來米琪提早離席,說了:「I’ve had enough」,聽起來是吃飽了,更多的意思是她受夠了。
蓋斯當時看著電視做出評論:「Hudson, he’s really painting the corners tonight. Guy’s a true artist」。在棒球用語中,paint指的是pitch,就是「投球」的意思。蓋斯說Hudson這位球員是個藝術家,是沿著paint有「畫畫」的意思而來,表示讚賞他投的內角球成功讓對方無法打擊成功。與paint the corners(投內角球)有關的慣用語有「paint someone/oneself into a corner」,為「使某人/自己陷入困境」。
棒球是美國最熱門的運動之一,棒球文化也常與美國人的生活相結合,在美式英文中,與棒球有關的慣用語可說是俯拾即是。在此列舉幾個例子,strike out(三振出局)若用在日常生活中為「失敗」的意思;to drop the ball(在球賽中掉球)可以表示重大失誤,特別是在商業的場合上;to throw someone a curveball(投一記曲球)則可以指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招。
正因美國棒球風行全國,甚至全世界,各個球隊都爭相發掘潛力選手,以培養為明星球員。蓋斯作為一個球探,受到球員能力由電腦計算、並數據化的衝擊。他的同事菲力普對蓋斯這種親自到場看球賽的球探嗤之以鼻。第二段對話中,可以聽到他開口閉口都是數字,以數據來評判球員,並且無視該球員在人品上的疑慮。菲力普認為倚靠電腦是「stay current」的行為。Stay current是「與時俱進」的意思,某些情況也能做「關心時事」來用。只是,菲力普的「與時俱進」似乎意味著完全屏棄過去的做法,是否真的萬無一失,就得繼續看下去了。
蓋斯所屬的球隊看上了一顆新星:金特。他的打擊率超高,表現亮眼,眾多球隊都在觀察。根據菲力普的數據,一定要簽下金特。然而,在蓋斯的觀察下,金特「無法打擊曲球」。在各球隊觀察金特打球的期間,金特沒有遇到曲球,所以幾乎百發百中。但是在他的打擊中,有一些很細微的瑕疵,是電腦數據無法呈現的。
最後一段對話裡,米琪找來一位擅長曲球的投手,金特當場曝露了弱點,這時蓋斯氣燄很高地對菲力普說:「What do you say now? 」。這個句子不是要問「你說什麼」,而是「你現在還有什麼話好說」。如果不是在這種有點反嗆的情境下,多數時候「what do you say」其實就等於口語的「what do you think」,是詢問對方意見的。如果真的是要問「你說什麼」,則是說「what did you say」。電影到了此刻讓蓋斯反擊成功,不但和女兒米琪達到了某種程度的和解,更在與菲力普的競爭上大獲全勝,這種親自看球的球探遠比冷血的電腦厲害。
這部電影或有不周到之處:它的價值判斷強烈,擁護比較傳統的、充滿關懷的做事方式,而完全貶低較新潮、高端的科技。雖然蓋斯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但是從菲力普和金特「自視甚高」的特質中,我們很早的就能看出必然將有「逆轉」的局面。不過若把這部電影看作一場球賽,這大概也是它好看之處吧。
此外,貫穿全片的「曲球障礙」(Trouble with the Curve)除了是金特的致命弱點,也象徵了蓋斯與同事、與女兒之間的某個「癥結」,由於彼此都不夠細心,所以每次相處時都有「曲球障礙」,只用蠻力去打,明知一個變化球飛來,卻總是揮棒落空。在人與人相處之中,不乏這種「磁場不合」、「話不投機三句多」的交往模式(蓋斯和米琪的鴻溝更是典型的親子之間的隔閡和拒絕溝通),如何去打中這一顆總是在最後一刻錯過的曲球,尋求一個有效的溝通,或許是本片更值得深思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