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啟程:《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小莉(Liz)的人生符合所有美滿的標準:事業、家庭、財富。然而,這樣富足的生活,她卻越過越空虛。一天夜晚,莫名的悲傷再度湧上心頭,但是這次,小莉終於決定不再妥協,下定決心結束這段令她窒息的婚姻。然而,這還無法滿足她對幸福的渴求。既然擺脫了原本的生活,就需要展開另一段旅程。於是小莉為自己訂下目標:一年的時間、三個國家,她希望在旅途中找出生命的意義和快樂的源泉。
看電影除了娛樂,另一大收穫是認識課本沒教的道地異國文化,更甚者,語言。本片主題十分生活化,出現許多貼近日常生活的慣用語。
小莉和丈夫 史帝芬在派對上和朋友夫婦迪莉亞和安迪聊天,席間人妻們暫時離開,兩位人夫繼續話家常。當安迪問及史帝芬的工作近況才知道,原來好友 已經換工作,從古董車業轉行當糕餅主廚(Pastry chef)。不過安迪還是習慣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他的職業 :「you mean you’re a baker. (你指你是烘焙師)」然後,他接著問 史帝芬:「Do you want to get baked?」
此為美式英語的文字遊戲,“get baked” 在美式口語中常指吸大麻,其他意思近似且更常見的用語有:“get stoned”或“get loaded”,兩者皆可指嗑藥或喝醉。安迪想把接不下去的話題(史帝芬的工作)硬是自認幽默地轉為另一個話題:「想呼一管嗎?」如此口語化的用法常出現在日常生活的對話中,熟悉英美電影的觀眾較有機會接觸與理解,但大多數觀眾不了解也無法產生共鳴,必須仰賴翻譯的功力。
字幕翻譯為不同文化的媒介,應當要以能引起觀眾共鳴的方式將兩種語言作連結。當小莉決定提出離婚訴求,她和丈夫去找律師協商談條件。然而,對史帝芬而言,妻子堅決分手的原因令他困惑,也因此心生不平,導致首次談判陷入膠著狀態。律師和小莉步出辦公室時,她安慰小莉:「These things usually have a way of working themselves out.」這句常用語指「凡事都會沒事」,勸人別太操心,而翻譯將此句譯為「船到橋頭自然直」,頗為合適,能讓普遍觀眾立刻理解。
字幕翻譯不須非得文鄒鄒,若在適當時機使用日常口語,甚至俚俗用語會更具親切感。離婚後的小莉並沒有立即釐清人生的疑惑,相反地,她和男友大衛的關係又觸礁了。於是,她決定完全擺脫原本的生活,跳出自己的「舒適圈(comfort zone)」去尋找自我。小莉帶著這個重大的決定,先去尋求摯友迪莉亞的支持。然而,已為人母的迪莉亞只覺得好友未免過於輕率,小莉的行徑在她眼中,無非是為躲避生活的責任而「拍拍屁股走人」。中文很有趣的一點,就是以動作展現心態,而這頗具畫面感的句子對應到原文也十分切合。“check out”一詞生動地描述人們有時就像離開人生的旅店一般,一旦待不住,說走就走。
翻譯字幕必須當心誤譯。小莉看著迪莉亞開心地照料自己的寶貝兒子,不禁好奇她是如何確定自己想要小孩。雖然下定決心的時刻早記不清,迪莉亞卻一直在為生兒育女做準備。她給小莉看自己收集寶寶用品的盒子,裡面充滿著她對為人母的憧憬──包括一件可愛的寶寶衣服。小莉把衣服拿起來貼在自己身上,讚歎「好可愛」,然後開玩笑:「Does this come in my size?」這句話在服飾、鞋類的店裡會常常用到,問的是「有沒有我的尺寸?」不過這裡翻譯卻有所缺失,被譯成了「這是我的尺寸呢」。
誤譯有時會產生自語意斷層。小莉因和丈夫的離婚協議談判未果而傷神,她幾乎肯定史帝芬恨她。看著她的憂愁,朋友們都給予鼓勵。大衛認為,她的丈夫雖然心碎,但不致恨她,而迪莉亞也在一旁以傾聽表示支持。然而此時,一向有點狀況外的安迪卻老實地說出內心話:「I think he hates you.」他的不識相令妻子抓狂,她表示「 I’m never letting you out of the basement.」
在這裡,迪莉亞以半開玩笑的方式譴責丈夫不懂挑時機說話。「關進地下室」代表美國文化所熟悉的懲罰方式──禁足(grounded)。但本段卻譯為「我真不該把你放出地下室。」讓誤譯句意與正確原文產生差距。迪莉亞本意在譴責安迪,順便警告他將遭受懲處;後者卻變成開玩笑的方式表達他在此之前就遭「禁足」伺候,沒想到「假釋期間」又闖禍了。考量語意,本句可考慮譯為「回家有你受的!」
字幕翻譯者往往需由英美文化的思維理解原文,再以觀眾的文化角度轉換語句。轉換中,中英文越貼切,則電影的流暢度越高,影片的娛樂品質也就越高。
劇照引用自【開眼電影網】:
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still&filmid=feen9087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