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總統先生》Frost/Nixon

264
2015-03-04

政治人物往往舌燦蓮花,在政壇或公共場合叱吒風雲,然而,一切的意氣風發若不好好把持,受到誘惑的時候不小心屈服其下,一件醜聞就足以在一夕之間毀了長久以來苦心經營的政治版圖。政治人物發生醜聞對當今台灣人已不是什麼大新聞,但早在四十幾年前,在美國尼克森總統任期內所爆發的「水門事件」讓他成為美國第一位遭到彈劾,也是第一位因醜聞引咎辭職的美國總統。



水門案(Watergate)的起因只是一宗看似單純的竊盜案:一幫盜匪(後來證實是共和黨人)侵入民主黨位於水門大廈的總部,安裝竊聽器並拍攝文件時被當場逮到。由於時值尼克森總統競選連任選舉的前幾個月,這宗竊盜案遭到大眾懷疑是否與白宮相關。經過《華盛頓郵報》兩位記者鍥而不捨的追查,加上「深喉嚨」的爆料與證實,本案的幕後主謀終於指向已成功連任的尼克森總統。儘管尼克森總統因此引咎辭職,但接任的福特總統為平息因水門案所引發的一切不安,特赦尼克森讓他免於接受任何形式的法律懲罰,也因此,尼克森總統對於「水門事件」的看法一直保持沉默,不但沒有向美國大眾表達歉意,也未曾承認自己有罪。本片《請問總統先生》的歷史背景即建立在這個時間點上,英國電視主持人大衛佛斯特希望藉著對於尼克森的一系列訪談,讓尼克森公開的向世人承認罪過。



大衛佛斯特對於訪談尼克森野心極高,但接受訪問的尼克森也不是好惹的料,正如導演朗霍華(Ron Howard)所說:「佛斯特對上尼克森猶如一場拳擊比賽。」由於尼克森向來以難以捉摸的個性聞名而有Tricky Dick的稱號,要怎樣使口才絕佳又狡猾的尼克森俯首認罪更是難上加難。這場小蝦米遇上大鯨魚的對戰不只場上表現重要,在情蒐方面也需苦心備戰。佛斯特陣營不只遇上資金籌措的問題(佛斯特甚至自掏腰包來補上資金缺口),更是一場艱難的職涯賭注,若訪問失敗,佛斯特的主持生涯也告一段落。



即使準備的過程繁複辛勞,佛斯特的研究小組也找時間打趣消遣。當研究小組模擬訪問過程時,約翰開玩笑的要巴伯扮演尼克森說出對甘迺迪的看法。尼克森與甘迺迪最為知名的恩怨情仇即為兩人互為敵手的總統大選。在電視上英俊瀟灑的甘迺迪讓民眾為之瘋狂,相反的,以流汗著名的尼克森則出盡洋相。尼克森對於「好朋友」甘迺迪只能恨得牙癢癢,而扮演尼克森的巴伯則把這樣的情感巧妙發揮到極致,逗得一行好友哈哈大笑,這是本片中難得的輕鬆片段。



《請問總統先生》改編自同名舞台劇,電影中兩位主角也都是舞台劇的原始卡司。由於本片改編自舞台劇,而舞台劇本又根據真實訪談略加增減而成,雖本片沒有大製作場面,但犀利的對白與充滿張力的簡單場景是本片成功的一大原因。在電影中,佛斯特和尼克森這時已經歷過三次訪談,每一次尼克森都可以巧妙的方式把佛斯特犀利的問題轉化為對自己施政的吹捧,佛斯特面對最後一次主題為水門案的訪談憂心忡忡,在訪談前某天晚上還接到尼克森總統的電話。這是劇本虛構、與事實不符的一幕戲,卻道盡了尼克森與佛斯特兩人此時此刻的處境。說尼克森此時同樣因焦慮酒醉也好,或為了用心理戰術給佛斯特下馬威也罷,尼克森總統在看似友好的言談中,論及兩人的相似之處──兩人在事業奮鬥上,都只是沒有雄厚家庭背景的渺小之人(little man),甚至可能是輸家(loser),在這個將畢生事業孤注一擲的時刻,希望能再度成功,重返鎂光燈前(into the limelight)、重登事業舞台(back into winner’s podium)。在談話即將結束前,尼克森更毫不諱言的說了重話,告訴佛斯特他必然會贏得這場會談的勝利。



也許是尼克森的這通電話讓佛斯特驚覺準備不足,佛斯特開始再度積極回顧早已準備好並已和研究團隊們研討許久的資料,更派出詹姆斯前往取得一份未曾公開的錄音帶及其手稿。和之前訪談不太一樣的是,此次佛斯特毫不輕忽對手,在訪談時也屢屢主動追擊,終於讓尼克森說出了在美國電視訪談史上最為之震撼的一席話:「你要做很多事情,但不是每件都能依循最嚴格的法律標準,合乎法律,但你還是做了,只為了讓國家享有更好的利益。……如果當總統決定這樣做,這就不是非法的(you gotta do a lot of things sometimes that are not always, in the strictest sense of the law, legal, but you do them because they’re in the greater interests of the nation! ……when the President does it, that means, it's not illegal!)」。這句話聽起來像耍嘴皮般的玩弄語言,尼克森把「犯罪」這件事情講得似乎是逼不得已、帶有條件並且是為國家福祉著想的,但事實上,再怎樣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止不住話中洩露出的玄機──尼克森第一次在大眾面前坦然承認做了非法的事情。



若這幾場訪問真的是場拳擊賽,在幾回合中不斷被擊倒的佛斯特在比賽終止前突然毫不留情的給尼克森致命一擊,這一擊不但重重擊倒了尼克森的事業與人品,也擊出了尼克森一直默然不語的歉意。美國人民第一次聽見由這位政壇巨人湧流出來的無盡歉語,也第一次在螢幕上發現,此刻的難堪讓尼克森看似如此的瘦弱渺小,此訪談是尼克森最後一次在電視前亮相。相較之下,在訪談中一路扮演落水狗的佛斯特此刻恍如英雄,這位英國主持人一夕成名,佛斯特終於能夠在紐約名流聚集的Sardi’s餐廳訂位用餐。



尼克森不是一位壞總統,他在任內停止了越戰,也是美國第一位前往中國大陸參訪的美國總統,但可惜的是,水門事件壞了尼克森辛苦建立的名聲。佛斯特的研究團隊隊員詹姆斯說:「電視所造成最罪大惡極的欺騙,是它會簡化或削減偉大又複雜的思想、部分的時間,整個職業生涯縮減在單一鏡頭中(The first and greatest sin of the deception of television is that it simplifies; it diminishes great, complex ideas, trenches of time; whole careers become reduced to a single snapshot.)」。一九七七年看電視轉播這場訪談的美國人會了解詹姆斯的這一席話,因為他們親眼目睹電視中的尼克森由不可一世轉變為落寞輸家,但幸虧本片,二○一○年的我們得以重溫當時訪談時的景況。電視上的一句話、一個特寫鏡頭(a single snapshot)足以毀壞一個人一生的事業,而在同一時間,它也扭轉了佛斯特的未來。忠實記錄一切的攝影機及毫無保留呈現的電視實在十分殘酷,儘管尼克森在大部分的訪談時間中表現優異,在這短短的時刻又淪落為眾人指責的無敵大壞蛋。



水門事件的英文Watergate日後成為美國總統醜聞的代名詞,在世界媒體上,只要有關美國總統的醜聞都會被冠上“gate”這個英文字:雷根總統的伊朗門事件(Irangate)、柯林頓總統的陸文斯基醜聞(Monicagate)…等,相信與「門」字遠離,是所有美國總統任內做為警惕的準則。



在影史上與水門事件或尼克森總統相關的電影有好幾部,而《請問總統先生》藉由精彩的劇本對白,以及兩位主角極為精準的演技,讓本片雖以小成本製作,卻也大有看頭。看膩了台灣大多以政黨取向為主的談話性節目嗎,不妨看一下清爽的《請問總統先生》來解解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