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巧克力冒險工廠》是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在1964年寫的兒童小說,是歐美孩童們耳熟能詳的兒童讀物,不過,當小說經由提姆波頓大導的精心改編,在電影裡我們見到了《巧克力工廠》詭譎怪誕的一面。擅用冷色調或詭異的瑰麗色彩來營造陰鬱氣氛與黑色幽默是提姆波頓的特點;但,當黑暗的提姆波頓遇上溫暖的兒童讀物,誰會知道,這兩種看似互斥的元素竟能融合的如此恰到好處。
巧克力工廠的大老闆威利旺卡孑然一身,為了尋找工廠接班人,在五塊巧克力裡分別藏入五張金獎券,邀請五位兒童及其家長進入工廠參觀,兒童們除了離開時能帶走好幾卡車的巧克力,其中一人將會贏得終極大獎。
鏡頭轉到倫敦市區外的那塊荒地,那兒豎立一棟破舊的歪斜小木屋,這是查理的家。查理是個懂事到令人心疼的小男孩,一家三口加上四位爺爺奶奶共同棲身在這狹小空間,身體不好的爺爺奶奶們擠臥在同一張雙人床上,更慘的是,查理的父親因工廠機械化遭到裁員。查理一家雖撐得辛苦,卻毫不灰心埋怨,一家子相親相愛,充滿正面力量。
一年生日只能吃一次巧克力的查理在機緣之下得到了金獎券(golden ticket)。Golden Ticket在當代英文中使用普遍,指的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也可以用譬喻的方式來形容到某處做某事的「門票」。一般人很少去追溯Golden Ticket這個常見用語的起源,事實上,Golden Ticket正是來自威利旺卡在巧克力中隨機包下的金獎券。
得到金獎券的查理即使興奮不已,看到清苦的家境,理智的興起賣掉金獎券以兌換高額現金的念頭。喬治爺爺見狀,告訴查理:錢是種平凡(英文是common,但DVD翻「俗氣」也很有味道)的物品,政府每天都在印新的鈔票,但金獎券全世界只有五張,且不會再有(that's all there's ever going to be),甘願放棄(give up)如此珍貴的金獎券簡直跟傻瓜(dummy)沒兩樣了。爺爺輕柔的問查理:「你是傻瓜嗎?」Dummy這個字原指徒有空殼的仿製品,帶有「沒有生命」、「空有其表」的寓意在其中,在英文口語則轉換成「傻瓜、笨蛋」的意思。查理聽爺爺一說,自然改變心意,準備到旺卡的巧克力工廠探險一番。
由於旺卡的工廠曾遭其它糖果商的間諜潛入而損失許多商業機密,旺卡只好先關閉工廠。日後,當工廠重新恢復營運時,沒有人影出入,但新鮮可口的巧克力卻源源不絕從工廠產出,其背後的秘密讓人好奇。身為前員工的喬爺爺看到孫子拿到金獎券,虛弱的身體馬上恢復健康神采,希望能跟威利旺卡「敘敘舊」。想當然爾,當旺卡得知爺爺身為前員工,之前被商業間諜入侵的不堪回憶頓時湧入腦中,生氣的問爺爺是否曾是卑鄙的間諜(despicable spy)。除此之外,旺卡還用了一系列押著「字頭韻」(alliteration,指每個單字的起頭字母或發音相同)的字詞(parasitic copycat candy-making cads寄生在別人身上的冒牌糖果製造大混蛋)來發洩他對仿冒商的憤恨。這短短的四個字裡有三個字用C開頭,共有五個音節有“k”的發音,念起來不但順口並充滿殺氣,可能是“k”這個發音讓人想到“kill”這個字。旺卡雖差點氣得大爆青筋,經過爺爺澄清馬上臉色一改,臉上堆滿笑容的歡迎爺爺和查理。
參觀過程裡,一行人坐船經過一間房間,裡頭的奧柏倫柏不斷揮鞭擊打被吊在天花板上的乳牛,查理見狀,馬上就了解這是「打泡奶油」(Whipped Cream)的製作過程。但維露卡卻質疑旺卡,這實在是很沒道理(That doesn't make sense.),旺卡又說了另一句有趣的英文:“Whipped cream isn't whipped cream at all unless it's been whipped with whips.”(打泡奶油若沒有用鞭子一打再打,便不算是打泡奶油)這句短短的句子裡出現了四個whip,共有三種詞性變化(形容詞Whipped Cream;動詞whipped鞭打;名詞whips鞭子)。除了這些,旺卡更加強調:「這是眾所皆知的道理。」
由此可知,旺卡的巧克力工廠不但沒道理,也沒有合乎正常邏輯的意義,從一開始的迎賓木偶音樂秀便可窺出端倪──木偶不但被燒壞,而旺卡也沒有坐在隆重出場的「寶座」上,因為旺卡認為:「在台上我就看不到如此精采的表演啦!你說是吧?」旺卡和這座巧克力工廠實在怪異到極點,麥克不禁抱怨,這真是太沒有意義了(it’s pointless),不過有趣的是,查理卻回應:「糖果本身就不需要有意義,所以才是糖果呀!」
查理的回應打動了旺卡的心,也許糖果的存在只為了帶給人們幸福快樂的感覺,其餘都不必深究。但《巧克力工廠》真的如此沒有意義嗎?旺卡邀請了五位孩童與家長到工廠參觀,其中四位兒童在參觀過程犯下過錯,除了有奧柏倫柏人的即興說教歌舞,他們還遭到了一生無法改變的懲罰,甚至,被丟進垃圾場的維露卡差點被焚化爐活活燒死。聖經裡提到人類有七種致命原罪(seven deadly sins):暴怒(wrath)、貪婪(greed)、懶惰(sloth)、驕傲(pride)、淫慾(lust)、嫉妒(envy)、貪食(gluttony)。在《巧克力工廠》中,四個小孩各犯下其中一種「罪行」:奧古斯塔是貪食、維露卡是貪婪、麥可是懶惰/暴怒、紫羅蘭是驕傲,這些罪行招致了無法恢復的後果。這是《巧克力工廠》美好的糖衣下所包藏的恐怖現實。想一想,這樣的工廠是不是很可怕?
作家羅爾德‧達爾將巧克力工廠塑造成一個只會在想像中成真的美好世界,那是用巧克力打造又不會融化的七彩王國。而王國的主人威利旺卡則是一位怪異的、瘋狂的、有一段辛酸過往的糖果狂人,他的邏輯跟我們不同,講的話我們不是很懂,卻又好像充滿玄機。這樣的題材換成迪士尼製作或許會成為一部甜膩美好的兒童電影,但《巧克力工廠》與提姆波頓的結合是如此完美無瑕,因為提姆波頓看見了小說中這些大人不願明說的恐怖元素,在本片中細細埋下許多讓觀眾不時感到的不安氣氛:不斷爬半音的的小調配樂、鮮豔又詭譎的色彩、威利旺卡蒼白沒有表情的臉、幸災樂禍的奧柏倫柏人、以及危機四伏的工廠……等。由此看來,旺卡的工廠不但別有深義,更是一個在潛意識讓小孩懼怕的警世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