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今年奧斯卡金像獎才剛落幕不久,記憶猶新的是那長至十片的最佳影片入圍名單。雖說影展及獎項一向跟商業炒作息息相關,奧斯卡這次廣開入圍大門,為的是希望能幫助更多好片增加曝光率,即使最終沒抱回大獎,只要沾沾入圍之名,影片所得到的關注及利益絕對是以往的好幾倍。不管商業利益如何計算,影迷們在乎的還是好電影,過去奧斯卡影迷把五片入圍影片看完就算做了功課,雖今年「課業加重」,若是有幸看完全部十片,相信必不嫌苦且樂在其中。跟著奧斯卡的腳步,電影英文在三月中要為大家介紹兩部入圍今年最佳影片的電影,本週率先登場的,是由永遠充滿魅力的喬治克隆尼所領銜主演的《型男飛行日誌》。
萊恩是一位「無拘無束」的工作狂,他的工作必須經常出差在外,替各公司沒膽老闆來開除員工。由於搭乘航班前往出差幾乎是萊恩每天的例行公事,天空,是他的家。第一段對白出現在電影開頭,萊恩對觀眾做了個邀請(To know me is to fly with me.),希望觀眾們一同與他搭機,並窺看這與眾不同的另類生活。在這電影片段中,我們看見萊恩先以熟稔又快速的方式打包行李,進到機場後,他更以優雅的姿態迅速通過繁複的通關過程。萊恩能這樣不斷活在旅途中卻一點都不感到辛勞的秘訣是手上一張張的信用卡和貴賓卡,只要卡片一刷,萊恩這VIP級的貴賓顧客身分立即顯示,接著迎面而來的,是一連串的優惠和貴賓服務。在這段對白中萊恩前後用了system(制度)和systemized(有制度、規律的)兩字,可見對於萊恩而言,一個穩定、有規律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這樣,他的世界才能像行星般,規律的繞著軌道運行(orbit),也就是生活正常運作的意思。
如此重視規律的萊恩對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當他帶第一次出差的娜塔莉出外見識,萊恩迫不及待的與娜塔莉分享自己長期觀察出的「機場教戰守則」,尤其在通關這方面,為了省時間,萊恩告訴娜塔莉最好的方式,是緊跟在有效率的亞洲人後面,而非排在隨時可能被臨檢的中東人後。娜塔莉一聽萊恩這麼說,眉頭一皺向著萊恩罵道:「這可是種族歧視(racist)耶!」萊恩聽見連忙否認:「不,這只是刻板印象(stereotype)而已。」相信看到這裡,大多數的觀眾都像我一樣心想:「種族歧視跟刻板印象不都一樣,萊恩到底在耍什麼嘴皮子?」其實,仔細想想,刻板印象與種族歧視還是有差別的,刻版印象的對象不限種族,它可以是一個事件、一個地區、甚至物品及動物……等。刻板印象是一種想法,但它不一定帶有歧視之意,就像萊恩認為亞洲人很有效率,這是種誇讚,並非歧視。萊恩說刻板印象讓事情便捷(faster),他雖沒有解釋,但這正是他墨守成規的生活態度,是讓他穩定處世的方法,非常方便。萊恩除了在工作上有一套應對原則,對於人際關係也相同。萊恩相信人際關係是人生中最沉重的包袱,也因如此,他不願意對任何人放入感情,他相信人並不是共生的動物(symbiotic animals),不需要一輩子成雙成對。
電影進行到此,相信大部分的觀眾已對萊恩的人生觀瞭若指掌。不過,萊恩的生活在此時面臨兩顆震撼彈。萊恩的老闆決定採用娜塔莉的提議,以透過網路遠端裁員的方式節省居高不下的出差費用。這個改變將使萊恩不再出差,他必須離開他空中的家,被迫留滯公司,並面對一直以來都以出差為由而無心經營的人際關係。除了工作上的變動,萊恩也在出差過程中與一名熟女相遇相戀,兩人完美的相處模式加上娜塔莉的「鼓勵」之下,萊恩對於人際關係的看法似乎漸漸改變,居無定所的漂泊男人如今竟感到寂寞,也慎重考慮是否人生中真的需要另一半(a date / a plus-one)。
常看電影的觀眾會發現許多電影會運用二元對立法則(binary opposition),將電影裡的人物、事件區分為簡單的正反對比(例如:正反派的對立、價值觀的對立),當觀眾接收到如此明瞭的訊息,在觀影時很容易就能把電影裡的所有事物一分為二,看到壞人時會恨之入骨,看到好人時會同情心疼,但這類電影若處理不當,劇情很容易陷入空洞,變得單調無趣。《型男飛行日誌》乍看之下,利用眾多對立的價值觀(新舊工作模式的對比、孑然一身與擁有伴侶的生活方式)來訴求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因此,觀眾體會到娜塔莉所設計的遠端開除模式是多麼的理想化、多麼的無情殘酷;而萊恩的空背包理論看似新奇,實際上也只是他替自己失敗的人際關係所編織的堂皇藉口。但,真的是這樣嗎?新科技真的是冷漠無情,而良好的人際關係真的是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正因為人生中無法用二元對立法來切割的事情與價值觀太多,很多事情不能看單方面而驟下定論,電影的結局給觀眾無盡的討論空間,逼著觀眾在下定論前先思考釐清正反雙方的優缺點,但即使如此,要給自己一個清楚的答案仍然十分困難,就算下了結論,我們又怎能保證未來不會像男女主角們一樣,因為人生境遇而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電影雖劃下句點,但故事仍未結束,就像我們時常猜想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是否永遠幸福快樂,我們永遠猜不透電影人物劇終後的無限可能,這正是《型男飛行日誌》成功的地方,因為它不老套、不說教,但卻餘韻無窮。
電影的最後一幕是男主角拉著行李站在龐大的班機時刻表前,高大的萊恩此刻看似渺小無助,他的神情也不如以往自信,好似悵然所失,這才是英文片名“Up in the Air”的最高境界。的確,“Up in the Air”一開始如字面指的,是男主角當「空中飛人」的特殊工作內容,但是,“Up in the Air”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指的是無法做決定、一切都仍未定數的不定狀態。這是萊恩在劇終時的複雜心境,當他深信的價值觀被打破卻又因此受傷,很難在一時之間再度決擇自己日後的行事標準。若觀眾在電影結束後仍然停留在座位上,不久之後,你會聽見一位名為“Kevin”的人告訴導演,他寫了一首歌“Up in the Air”,記錄了他在失業之後面對未來的焦慮與不確定,這是“Up in the Air”的第三層意義,跟劇情也息息相關。當觀眾看完電影,你有感覺到一切都“Up in the Air”的悵然之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