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方文化而生的台灣戲劇觀察——《神之鄉》影集與大溪在地關係

698
2021-09-08

2021年,已經舉辦一百多年的桃園大溪「無形文化資產」六廿四遶境活動(在農曆六二四舉辦的關聖帝君遶境儀式),在疫情影響下停辦。這項消息讓在地信眾、文史愛好者,或近年跟著「大溪大禧」活動而關注大溪的年輕人們,紛紛感到惋惜,然而在電視上,以六廿四為題材的影集《神之鄉》恰好彌補了大家的盼望,帶來最高收視率達三的成績(最後一集在公視播出有3.17),成為近期受矚目台劇之一。筆者作為短居大溪一年的地方工作者,試以《神之鄉》為例,分享觀察到的地方與戲劇的關聯。

 

田野而生的在地影集

《神之鄉》立基在熟稔大溪在地的漫畫作品上,並增添新角色豐富內容,雖有劇情交代不足或多條線過於混雜之處,但其嘗試打開鄉土戲劇新風格,以及比以往更積極的田野調查基礎,使本齣劇格外貼近在地。

此齣影劇出自大溪漫畫家左萱的同名作品,漫畫描繪一位大溪外出子弟夏志薰(李玉璽飾),因為學校報告而回鄉尋找親情、熟悉的童年玩伴,期望履行童年約定的故事。漫畫由蓋亞文化出版,已翻譯成日文及法文推廣海外。此次影劇為莊景燊導演,並由其長期搭擋王莉雯編劇,演員陣容找來新生代的李玉璽和資深的王識賢、李李仁、王彩樺、廖威廉、黃鐙輝等人,在劇本、選角都有跨界與開展鄉土偶像劇新面向的野心,安排即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細讀原著與看完影集後能發現,雖然劇情改編自漫畫,且一些台詞與劇情大綱沿用漫畫中的情節,但劇本的故事與漫畫本身依然不大相同,像是漫畫著重於主角本身對於童年的回憶、心境變化,以及主角與父親的情感連結,但影集加入了黃世介(李李仁飾)的虎膽堂故事、在地理髮店與餅舖等內容,並改以夏天龍(王識賢飾)與黃世介的同門師兄弟情為主軸,讓劇情、角色更加生動。

 延伸閱讀
 

 
696期【放映頭條】
 

相較於過往台灣電影《陣頭》、《大稻埕》或近期偏溫馨鄉土的《花甲男孩》及《俗女養成記》這類成長故事影集,著實能看見編劇在此齣劇,更積極融入地方元素並予以強調的一面,例如:藉由大溪人鳳飛飛的歌曲串連親情、台詞提到大溪過往重要的樟木產業、花了近20萬製作傳統的「彩牌」、講究舉神將的細節……這些都是過往同類戲劇未著力處。劇組除了延續左萱在漫畫創作時對於大溪場景與傳統信仰文化特色的強調,從對話及場景安排,都可看出編劇用心的田野調查,增加了劇情的真實感與可看性。讓人想到編劇在撰寫先前作品《引爆點》時,先花力氣深入探討台灣環保議題後,才寫出貼近議題本身的劇情轉折驚喜。

但是影集短短10集,也讓人有時會摸不清一些角色的用意,尤其戲中的女主角「台北俗」陳暖暖(項婕如飾),不論在漫畫或影集,她都成了一位真正刻板印象中、只會傻傻暗戀的「台北俗小女生」;多增加的理髮店老闆娘和黃世介有許多互動,但劇情曖昧得讓人不知道他們是否會有其他發展;葉雲(謝怡芬飾)與夏天龍的離異過程轉折極快……雖然比起漫畫,編劇已用心擴寫入新的宗教表演元素、女性也能練習神將等情節,頗見增色,但一些交代不清的部分,讓人不禁懷疑是否因預期有下一季才特意安排。

無標題

鄉親啊~你敢有看到?

田野而生的影劇一方面讓更多觀眾認識大溪,使在地居民感受與接收外界觀看地方的反饋;另一方面,劇組透過政府補助及利用在地元素轉化的產品銷售,則與地方民眾和單位相互影響及互動,試圖打開影劇行銷在地的新方向。

從《神之鄉》播映第一集開始,大溪的在地臉書社團中不斷放送相關消息,鄉親們也十分關注這齣以大溪為主題背景的連續劇,到底會帶來如何的驚喜與內容?大溪一些孩子每到開播前,總會擺好椅子和零食,拉著爸媽感受自己長大的家鄉出現在螢幕上的奇特感受。

戲劇實在的介紹了大溪的景點及特色,不論是景中詳細插入普濟堂、石板古道、大溪名人鳳飛飛的介紹,取景上也納入三層福安宮、內柵三和木藝、草店尾、中山路新南12等場景,雖然影集本身沒有特地標榜在做「大溪宣傳」,卻實質為這個地方帶來不少關注。

像是許多民眾會跑到戲劇場景的「聖恩社」取景地、三和木藝(平時是農村與木工手作為營業)合照問劇情;也有人打電話詢問平常是文創商店,出借場地作為劇中餅店的新南12詢問餅價。這樣的觀眾反應雖然讓在地民眾哭笑不得,但鄉親們除了親自體驗身在劇景中的驚喜,更體會到戲劇行銷的能量與魅力。

回到戲劇本身的行銷來看,在經費上,《神之鄉》由映畫傳播與東森電視合資5000萬製作,也獲得文化部「109年度超高畫質電視節目製作補助案」2000萬元補助,另外也獲得少量的桃園市文化局影視出版補助。

在戲劇將播完時,劇組趁熱在臉書上推出「神之鄉月光餅禮盒組」及「陀螺炸雞和天龍湯」的上架預告。前者是改至大溪原有的特色月光餅,後者則是劇中自行發明的菜路,是台灣少見以在地元素做行銷的劇組團隊。

無標題

無標題

劇組雖借用了大溪特色做宣傳行銷,但熟稔觀光產業的許多大溪單位,當然也不遑多讓的趁機拓展民眾對大溪的認識。就像與漫畫家左萱合作已久的在地博物館,近期也規劃與推出「神之鄉特展」,銜接著戲劇內容做更深入的在地文化介紹,已在疫情稍解封後吸引不少人前來參觀合照。

對大溪而言,與戲劇結合的觀光行銷並不是新鮮事,早在2008年的偶像劇《命中注定我愛你》中,女主角的家鄉「薑母島」其實是石門水庫阿姆坪旁的枕頭山,後才因戲劇而逐漸被稱呼作薑母島。阿姆坪旅遊業的前輩提起,當時因偶像劇慕名而來搭船觀光的旅客,讓原本已逐漸沒落的石門水庫旅遊業稍有一點生機。

大溪雖已是著名的觀光小鎮,但藉由戲劇的推波助瀾,不只影響在地觀眾的注目,以及對家鄉的認知,也吸引一些遊客的光臨。這樣的操作,不知道是否近期的台劇也會繼續沿用?就像下半年即將推出、以新竹縣新埔鄉茶葉大亨姜阿新為故事基底的《茶金》,是否會為台灣的在地觀光及產業帶來不一樣的影響、影響疫情後觀光可能回溫的地方發展?

 

在地文化漫畫改編的影視作品

 vspace=

逐漸興起的「漫畫改編」藉由政策推廣逐漸上線,多部影劇也陸續到位,但其背後卻深深考驗著導演與編劇的功力。雖然2019年改編至漫畫家阮光民的《用九柑仔店》才是近一波打頭陣由漫畫改編台語劇之作,且內容也以「遊子回鄉」、「延續傳統」、「探討親情」為主軸,然而,不論是《用九》或《神之鄉》,它們都是近年台灣推動漫畫IP的現行範例之一。

過去台灣總是夯日本漫畫改編的偶像劇,近年藉由中研院的推動,除了有「CCC創作集」的出版外,也媒合將漫畫IP被轉譯改編的機會,像是在《神之鄉》後,《北城百畫帖》也在預計播映的清單中。

然而,改編這件事其實考驗著導演的功力。以本齣劇的莊景燊導演而言,雖然他近期較為人知的作品為《引爆點》及《最乖巧的殺人犯》此類更接近社會議題的電影,但《神之鄉》並不是他第一次掌握親情為主、職業為輔的在地題材。他2013年的《三朵花純理髮》,以兄妹情誼和同志議題為主軸,講述地方理髮廳的故事,不僅受到當年度金鐘獎的肯定,也感動不少民眾。此次《神之鄉》加入的理髮店情節,讓人聯想到導演的前作,但其在處理兄弟情誼、親情轉折上的慷慨激昂,加上鄉土派演員的演技,顯然脫去過往清新的路線,端出情感更濃郁的安排,也讓這齣奠基於青年視角漫畫上的影集,有更多原創成分。

無標題

 

多元形式的在地故事改編作品

如果我們從桃園台地蜿蜒而下,穿過武陵橋後,右手邊山坡上即是大溪普濟堂的所在,也是《神之鄉》拍攝的主要場景;轉頭看夜晚閃爍霓虹的廟宇,與最具象徵性的大溪橋,讓人有種踏實回家的安心感。車子一來一回轉彎十幾次後,終於爬上位於第二層河階地的大溪老街,此時,人們會深刻體驗進大溪老城的儀式感。

這是來到大溪的浪漫,也是《神之鄉》第一集中男主角坐在公車上回鄉時看見大漢溪的開場。戲劇中介紹式的插入多場在地歷史文化解說難免讓人感到生硬,但作為溝通外界並傳達地方文化與在地成長故事的介質,觀眾仍可十足感受到劇本的誠意與用心。

人因土地而生,故事也是,在日本影集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小海女》與日本岩手縣的關聯;同樣是以地方為背景的故事,走小眾、頹靡風格、拼湊爵士與煙味的《大川端偵探所》,亦令人回味十足,也精彩拍到淺草的街景與老城鎮的風味,並在劇本上採納在地元素。

就如同台灣的地方故事,有三十多年前上映、依然為許多觀光客津津樂道的《戀戀風塵》、《悲情城市》與台灣北部山區小鎮;也有2020年後多部在地戲劇逐漸發芽成長,讓觀眾從影視作品中看見土地的改變,也陸續紀錄近年台灣在地多元發展的樣貌。《神之鄉》也許是個台灣小鎮觀光行銷與影視作品結合的新嘗試,期待未來有更多將在地歷史文化與故事,以更多元與豐富形式拍出的影視作品,為各位帶來觀看台灣地方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