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豐沛創作能量,百花齊放:2019台灣短片綜論(上)
編按:本文轉載自即將上線、影視聽中心發行的《2020台灣電影年鑑》,聚焦討論的是2019年的台灣電影大事。短片比起長片向來不受矚目,可是台灣每年短片產量之豐富與精彩,實不遜於長片。本文由影評人翁煌德撰稿,分上下篇,綜觀2019年台灣短片的豐沛創作能量。
有別於進入商業體系映演的電影長片,短片通常不必將是否能回收納入製作考量,因此通常沒有既定的包袱存在。創作者不需要顧慮到對岸市場,也不需要考量到題材是不是難以獲得回收。因此,無論是在政治議題、性別議題等面向的討論往往更多元,比起經常得經歷多年籌備的長片而言,短片對社會現狀的反映經常也更為即時。
許多短片的誕生大多是來自下列兩種情況,一是學生藉此展現學習所成,相當大宗的作品皆是課堂作業或畢業製作;二是已有影像製作經驗的專業導演,想藉此展現所長,多期盼藉由短片創作獲得矚目,進而獲得更多拍攝電影長片(抑或電視劇集)的籌碼。但環顧近年的台灣短片創作,可感受到學生或職業人士所製作的短片未必涇渭分明,創作能量同樣可觀。
回應社會議題的即時性
方才提到短片對議題的回應,由梁秀紅執導的《前世情人的情人》(2019)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該短片出自公視新創電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金馬電影學院合製的《4X相識》系列,請來四位新銳導演陳定寧、林亞佑、梁秀紅、林世菁分別援引四部台灣經典台語片,以現代角度賦予其新意。其中《前世情人的情人》所對應的作品是由辛奇執導的《三八新娘憨子婿》(1967)。
▍延伸閱讀
659期【電影特寫】
|
在原作中,男主角到女友家拜訪,豈料女友的母親忽然返家,男方只好在慌亂中四處找地方躲藏。但在《前世情人的情人》之中,男女之情卻成了女女之情(江沂宸、林映唯飾),原先對所見一時難以理解的父親(吳朋奉飾)從不解到從善如流,令人動容。導演梁秀紅發現與其照本致敬,不如以家庭、性別觀念的改變作為切入,與其說是賦予舊作新意,而更像是對舊時代、舊觀念的揮別,無疑是一部成功跳脫框架的作品。
而在陳奕凱執導的《偷偷》(2019)當中,同志的命題也可能與其他議題的討論相互交融,迸發出不同的可能性。在劇中,性格木訥的高中生謝英杰(廖博彥飾)在違反校規接受懲罰後,結識了倜儻不羈的少年陳保哲(林澤凱飾)。謝英杰暗自迷戀他,卻不敢老實道出心中所想,當陳保哲約他去看校園裡的「四腳獸」時,他終於難掩春心蕩漾。陳奕凱以細膩的視覺構築暗示了主人翁的壓抑性情,不過當你以為作品只關於單戀,謝英杰對教官(賈孝國飾)的反叛,卻一下將作品的高度拉升成了對保守社會制約、威權的控訴。
教官是否該退出校園的議論近年從未停歇,雖然教官的功能已與昔日戒嚴時期不同,但其背負的威權符碼仍然備受爭議。《偷偷》獲得了2019年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短片獎提名,巧妙的是,同一年對教官身分多有批判的長片《返校》(2019)也同樣大放異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導演陳奕凱的另一個身分是廣受歡迎的YouTuber「樂咖」,他與友人鍾佳播、趙福臨共同創辦喜劇短片平台「反正我很閒」而廣受矚目,許多影片製作內容皆以戲謔態度諷刺資本主義,或者以哲學角度趣味論證男女情愛關係。這些系列作品接觸到的觀眾,可能是《偷偷》的數萬倍。
隨著串流媒體當道,國人對短片形式的創作接受度越來越高,如果創作者能在短時間抓住觀者眼球,點閱率甚至可達數十萬與上百萬之譜。固然在製作質感未必符合影展、獎項標準,但其內容表述若能符合觀眾喜好、獲得共鳴,影響力是超乎想像的。事實上,有許多短片導演將自己的作品安排一至兩年週期的影展規劃,但接觸觀眾絕對遠不如直接將作品放在網路上面對觀眾,固然這也牽涉到影片類型是否適合的問題。未來參展短片是否有可能獲得更多直接登上串流的機會,也端看國內是否成立理想的平台、篩選機制,提供合宜的分潤機制。這些問題,來年皆值得持續觀察。
網路平台嘗試短片開發
談到網路平台,於2019年成立的「一丁目 NEXT FILM」短片網路發行平台堪稱是一個深具野心的嘗試(編按:媒體報導今年二月壹傳媒一波裁員,傳「一丁目」全組解散,網站目前已搜尋不到,YouTube也久未更新)。該平台由壹傳媒成立,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請來香港導演歐文傑擔任總監,開台的原創系列作則以「2020台灣總統大選」為主題,請來施文翰、蔡恕爾、吳季恩和王傢軍四位導演分別執導與之有關的短片作品。
▍延伸閱讀
660期【電影特寫】
|
香港在2019年因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俗稱反送中)運動而陷入動盪,隨著中共當局對香港的加強控管,台灣已成華語世界唯一具有實質意義的民主綠洲。奇特的是,有別於香港電影,台灣本地創作對政治議題的創作描寫不多,即便是承繼香港《十年》的短片輯《十年台灣》(2018)大多都繞過了對政治環境的觀察。或許是這次訂定出來的主題更為明確,創作者多半更為了當。
蔡恕爾導演的《吉日出遊》以小學生林韋凱(陳柏勳飾)的處境為主視角,他眼睜睜地看著父母因為即將到來的選舉而撕裂感情,林父(劉明勳飾)在街上辱罵連署市長罷免活動的組織者(暗示為高雄市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林母(黃采儀飾)與之立場不同,經常與彼此對罵。導演以此指控選舉狂熱所造成的對立何以吞噬彼此之間的情感。始終帶有著尖銳感的詭譎配樂,使得觀者宛如在觀賞一個邪教祭典,顯示選舉就像是一個確保人民永保青春、生命力的儀式。
吳季恩導演的《田中的紅旗幟》的選材則更為激進,他同樣以兒童視角出發,不過劇中的孩童小森(鄭逸軒飾)所面臨的世界,卻是台灣已然遭受中共統治的未來。他的父親阿林(劉純佑飾)是一名持不同政見者,疑似因為得罪中共當局而被迫流亡,小森只能與祖父樹仔(蔡明修飾)相依為命。導演以黑白攝影為基底,運用長鏡頭環顧晦暗無光的世界,無法分辨顏色的旗幟(據片名,這理應為紅旗),似乎也暗示了是非公理的淪喪。
歷史與社會現實的再現
然而,在更具自由度的學生創作當中,對政治的反映出奇地稀少,朝陽科技大學程威誌導演的《炸彈俠》描寫了兩岸統一之後的極權世界,導演混合了多種媒材進行創作,雖然成效未盡理想,但其企圖心仍值得肯定。台北藝術大學林治文導演的《母親的呼喚》(2020)則嘗試回到了白色恐怖時期的監獄,對於學生創作而言,時代還原的難度甚高,在語言或服裝道具的考據上難以做到盡善盡美,但導演選用狹小空間以反映時代肅殺氛圍的設想確實十分有效。隨著長片《返校》所獲得的高度關注,對於威權時代的回溯也可能成為未來短片創作的熱門題材。
別再以為學生的創作題材還是只侷限在童年經驗、青春愛情的範疇之中。台北藝術大學的游珈瑄導演的《家庭式》(2019),靈感便是出自於《報導者》的專題報導《廢墟裡的少年》。該報導開宗明義指出台灣尚有兩萬名少年生活在高風險家庭之中,這些少年因為家人的不幸,有些人被迫輟學,有些人很早就成為童工或少年工。報導談及了貧窮是何以世襲,而社會大眾卻少有機會正視這個現象的存在。
在《家庭式》之中,少女亞云(游珈瑄飾)與阿嬤(郭美華飾)生活在一個地下賭場當中,一位鄰家大哥常常請她買飲料,分她一點跑腿費,但真正目的是想要趁機「揩油」。亞云卻甘願承受騷擾,心想只要存到參加畢業旅行的錢,怎樣都好。賭客佳嘉(陳又瑄飾)向亞云伸出了援手,只是她的提議是請她幫忙詐賭。原先百般抗拒的亞云得到了好處,逐漸深陷其中,越來越像自己原先痛恨的那些大人。
游珈瑄並沒有讓故事的調性顯得特別灰暗,甚至在收場帶出了一點光明,但細想便知,角色的笑顏,事實上是純真的流失。自導自演的游珈瑄精湛地演出了尊嚴感與道德觀逐漸喪失的層次轉變,展現了驚人的全方位才華。《家庭式》在2020年才真正大放異彩,不僅是年度唯一角逐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的台灣作品,也在台北電影獎獲得最佳短片、女主角、新演員三項提名殊榮。
總結而言,《家庭式》的出色,在於並未落入許多短片創作的窠臼,即一廂情願地將底層社會描寫成龍蛇雜處的不幸之地,許多過度「賣慘」的作品,或許往往是所謂的中上層階級對底層階級帶有成見的評價。
台北藝術大學的李培㚤導演以《無塵之地》(2019)同樣體現了她對底層社會的細膩觀察,且故事背景同樣在賭場。生活在大排溝旁的李鳳樓(黃瀞怡飾)與女兒阿喜(陳昀析飾)相濡以沫,隨著劇情向下推演,方知她與弟弟李昆潔(徐鈞浩飾)可能存在亂倫關係。導演深知題材敏感且具有煽動性,卻採用極其節制的手法交代、鋪墊,使得觀眾難免有墜入五里霧之感,卻又不由得醉心於其中的死亡氣息。場景、角色的調度概念皆有職業水準,本片在攝影、剪輯與美術的表現也分別獲得了同年度的金鐘獎提名。
相形之下,廖崇傑導演的《一狗》(2020)在選材上更容易引來剝削的質疑。少年一狗(錢立訢飾)為情所困,在狐群狗黨的鼓吹下前往酒店開眼界,但他途中只惦記著心愛的女友。陪伴他度過這個漫漫長夜的是青澀的33號女孩(許瑩美飾),一狗起先拒絕與之太親熱,反而讓女孩認為他與其他男人不同。在這一晚,33號女孩從一個象徵著情慾的、沒有名字的物件/性工作者,重新變回了一個等待被愛的女人。不過這種冀望無疑帶給了她更殘酷的傷害。
直觀來看,《一狗》是一部富有大男人氣息(或說臭味)的作品,一群男人戲謔地大開褻瀆的玩笑,將女性視為玩物。片末一狗對33號女孩最後以無情口吻提出來的要求,象徵著良善與真誠的破滅。或有觀者認為片中的種種呈現冒犯了女性,但換句話說,這也是導演廖崇傑對男性提出來最嚴厲的控訴。導演在創作上展現的恣意/自信,顯示了他不僅通盤了解身為男性的自己,也熟稔人性的黑暗面。前途無量的女主角許瑩美的層次上的細緻轉換,可說是完美傳達了導演的創作意念。
開拓多元性別與情慾的光譜
涉及性慾有關議題的作品,在台灣往往少有機會獲得探討空間。葉信萱導演的《好想被觸摸呀》(2018)混合了手繪、黏土等不同的動畫媒材,描繪一個渴望性的「熊」的一夜狂歡,生動自如,風格炫目。另一部觸及此題的或許是來自台北藝術大學,由張均瑜和洪德高聯合執導的喜劇之作《未命名》(2019)。在故事之初,主人翁洪家豪(洪德高飾)因為約砲對象不如預期,千方百計想擺脫他的糾纏。隨著手機交友軟體興盛,約砲成了時下青年排解性需求的出口,對於從未有相關經驗的人而言,這宛如一個都市傳說。
《未命名》顯然完全沒有將之視為禁忌,反而是輕鬆寫意地帶過約砲文化的敘述。這可能比起一個導演花費一整部作品的時間認真探討,更能體現它的自然而然。事實上,這部作品真正的主旨,是在於性別、性向認同的探討。在劇中,中性女孩張雅婷(張均瑜飾)常常與男同志好友洪家豪廝混,張雅婷不滿自己的菜市場名,急欲改名,但她真正想擺脫的,是自己所認同的個人形象被女性化的名字給綑綁。
▍延伸閱讀
666期【焦點影評】
|
觀者不免先入為主地界定兩人的關係,只因為張雅婷的外型中性,而洪家豪是一名男同志。殊不知片名的「未命名」,不僅僅是名字本身的不確定,也表達了關係之間的不確定。張均瑜和洪德高分別執導,卻也分飾男、女主角,自行掌控並且清楚詮釋了角色的心理狀態,其中富有巧思的停車格隱喻,也高明地表現了在當下社會所知的期待與框架之下,還存在各種不同的性別、性向的可能。可說沒有一部作品比《未命名》更能表達現在台灣社會在性別議題上的多元性了。該片也獲選了2019年金馬影展觀摩,足以證明它的代表性。
另一部在性別認同的議論上也著卓越呈現的作品,還包括陳可芸導演的《她他》(2019)。這部片與《未命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關乎性別認同的不確定性。女孩(王渝屏飾)滿心想著與自己迷戀的男孩(林暉閔飾)共度春宵,怎料男孩的態度太溫吞,但他不是沒有接受到對方的暗示,也不是對性接觸感到緊張,而是他很可能壓根喜歡的就不是女性。有別於過往這類題材的刻板規範,導演對性別角色的設定與刻畫有著破格的野心,在情境的打造與對白的編寫,都非常出色。尤其兩位演員的精湛演出,將故事的層次再往上提高了一層。
牽涉到性別相關的議題,尚有多部作品值得一書。其中來自義守大學,萬簫桐自導自演的《蘋果》便是一部篇幅短小、訊息精練,但卻令人由衷難忘的佳作。身材略顯豐腴的女主角常夏(萬簫桐飾)深信商業廣告當中的描述,將蘋果置放於兩腿之間,作為測量自己是否能符合世俗審美的標準。許多女性在媒體、廣告渲染之下,篤信既定的身材標準才等同美,這種自卑感無非是這類虛幻的社會價值所強加。本片在創教育影展榮獲首獎殊榮。■
▍延伸閱讀
682期【電影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