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肉老爸》導演高炳權:「玩類型,先搞定三幕劇。」
發展更多樣的類型題材,一直是想要擺脫「小清新」的台灣商業電影的首要課題,因而,從去年至今的國產商業類型電影上,先不論票房上難免幾家歡樂幾家愁,我們確實看到越來越多樣的題材:校園愛情、驚悚電影、都會愛情電影、幫派片、喜劇、動作電影等,琳瑯滿目。一直到今年原本該是國片院線淡季的三、四月,我們還是可以看到諸如瘋狂喜劇《五星級魚干女》、懸疑電影《失控謊言》等類型作品。
隨著近年電視劇積極朝精緻化邁進,類型作品的創作擂臺也延伸到小螢幕,2015年蕭力修跨足電視的推理影集《麻醉風暴》廣受好評,一舉抱回多座金鐘獎。而包括曾在院線上映的《愛情算不算》、《五星級魚干女》在內的「台北捷運愛情系列」電視電影,還有公視近期播映中的「滾石愛情故事」系列單元劇,也都是以浪漫愛情類型為企劃方向,邀請不同的電影、電視創作者分別用創作論劍。有時,這些小螢幕作品反而能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本週六(4/23)在衛視電影台首播的電視電影《鮮肉老爸》就是一個很精彩的例子。
來自過去的鮮肉老爸
《鮮肉老爸》是高炳權在2012年導演電影《愛的麵包魂》後,在2014年為「台北捷運愛情系列」拍攝的電視電影,由吳慷仁、苗可麗領銜主演。主人翁阿給(侯彥西飾演)是一個不切實際又沒有擔當的年輕人,一晚在淡水河邊救回一名年輕男子,沒想到這人竟然說他是阿給失蹤20多年的父親——1990年號稱「亞洲小情人」的偶像團體「奶油起司」的歌星Bony(吳慷仁飾演)。他說自己當年被阿給的媽媽(苗可麗飾演)趕出家門後誤闖時光裂縫,因而來到2014年。他希望快點找出回到1990年的辦法,卻一直被別人當作神經病。而這段「超時空團圓」,也讓Bony和阿給與他的家人也鬧出不少笑話。好不容易終於讓家人們相信了他的故事,並且諒解他20年來的缺席,但Bony最後能不能成功回到過去,真的彌補失去的時光?
繼電影《大稻埕》與今年的偶像劇《1989一念間》後,我們再度看到一則穿越時空的奇幻愛情故事,其中融合了喜劇、愛情、親情與成長等元素,還因為導演加入了一些九〇年代流行樂的懷舊元素,特別請來曹西平在劇中扮演退役偶像歌手,更大展舞技,這些設計不但有懷舊、有驚喜,精彩緊湊的故事也讓觀眾變成看戲的傻子,和劇中人一起大笑,因為他們的愛情而感動。
不過這個以捷運淡水站為背景的拍攝企劃原本並沒有這麼奇幻,只是一個關於街頭藝人的愛情故事,穿越的劇情,是高炳權接下任務後加進來的構想,也讓影片最後的模樣和最初的構想完全不同。但這樣的靈感並不是無中生有,其實來自高炳權在父親過世兩年多後的一場夢,「一晚我夢到在現場拍戲,當時正要去車上拿水喝,就看到一個陌生人在翻車上的冰箱,雖然心裡納悶,我還是請他拿瓶水給我,沒想到等他轉過身來,我發現那竟然是我30歲的爸爸,手上還拿著兩瓶他愛喝的啤酒。當時,我覺得他好像要跟我講什麼,卻一直講不出來。那一場夢讓我覺得他真的回來了,親人過世之後做過那麼多的夢,都沒有這次真實。」或許,想要知道當時父親到底想跟他說些什麼,或者是對父親的思念,又或者出於自己身為人父對小孩的掛念,這些心情似乎都被高炳權寫進了《鮮肉老爸》裡。
吳慷仁星爺上身演技超展開
除了奇幻的穿越劇情,《鮮肉老爸》還有著明確的喜劇風格,不過和《五星級魚干女》那樣瘋狂又有日片味的調性不同,《鮮肉老爸》的節奏與笑哏設計,更有一點周星馳電影的味道,尤其當我們看到在《麻醉風暴》中扮演熱血保險業務員的吳慷仁,在本片之中扮演個性不成熟又有點自戀的Bony,不時將他講話速度加快、音調拔高八度,還真有一點像是星爺上身。高炳權表示一開始也沒想到會玩這麼大,只是因為片中有一些笑料鋪陳的方式很跳躍,便嘗試用這樣的方式表現。談到喜劇風格的尺度拿捏,高炳權認為自己無法像《五星級魚干女》那樣天馬行空,「我自己還是比較習慣在某種寫實基調下來做,大部分還是用情境來營造喜劇的效果,情境本身是荒謬的,但是實際上卻是可能發生的。」
除了三位主要演員的表現精采之外,片中還有令人意外的彩蛋:《五星級魚干女》中的外國帥哥周厚安也在本片中客串一角,扮演一名自以為是耶穌的精神病患,還講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高炳權還透露,由於《鮮肉老爸》是這一系列中最早定案開拍的作品,所以本片是周厚安真正首次演出電影的處女秀。
除了演員表現精采,《愛情算不算》的導演林君陽也為本片掌鏡,高炳權與林君陽從大學同學到一起拍攝《愛的麵包魂》已經有不錯的默契,加上後許兩人各自在創作上又累積了更多經驗,讓他們這次的拍攝工作非常順利。本片在按照電視劇的拍攝作業下進行,兩個月就完成劇本,兩週完成150分鐘的素材拍攝,一週完成剪接,今年再用一週完成最後的後製,儘管過拍攝時程匆促,高炳權對於這部電視電影的成品充滿信心。
電視劇以上,電影未滿
不過,在經費與作業時間只略優於電視劇的條件之下,高炳權覺得《鮮肉老爸》跟他心中認為的「電影」,還差了一點距離:「一部電影需要一個月拍攝,《鮮肉老爸》用兩週就拍完了,加上後製,前前後後也只花了三個月,質感還是有差。如果我們能再剪細一點,補拍幾場戲,它就可以是一部電影了。它的製作水準(production value)還沒到電影的格局,很多東西也還可以再冷靜下來思考,鏡頭拍法還可以再多花心思設計,例如現在的《鮮肉老爸》劇情主要還是靠對白推進,但如果是電影,我就會希望有更多東西靠人物動作帶出來的。」
但是,儘管這些條件都被滿足,高炳權卻也老實說,「它雖然會比較好看,說不定可以上院線,但是它的票房可能是不好的。」
這個回答正是我最近心中的疑問。不論是鄭文堂的《菜鳥》、林孝謙的《五星級魚干女》、或最近上映的樓一安《失控謊言》,他們都是類型明確,故事流暢的作品,在票房上的反應卻也都叫好不叫座,難以獲得觀眾的信心支持,難不成不論國片或好萊塢片的觀眾,對於國產類型片都沒有信心?
高炳權認為,商業類型片是否能夠成功,除了作品要好,關鍵是背後的「局」跟「勢」。先有局才會有勢,一部電影背後的佈局成功了,氣勢才會跟著被烘托。而卡司、拍攝題材的選擇,或是團隊的班底組成、檔期安排、議題的操作,都是「局」的一部份,「先不論拍的好不好,卡司一擺出來就要讓人覺得非看不可,或是你看魏德聖導演現在拍的跨年片,愛情歌舞劇對台灣觀眾而言可能很陌生,但是當魏德聖在跨年檔做這件事情,他本身就是一個令人好奇的事情,這就是魏導厲害的地方。」如果是他自己的《鮮肉老爸》要拍成一部院線片呢?「就現在的劇本而言,可能需要很強的卡司,如果沒有卡司,我的劇本可能就要打散重寫,可能是強調劇情中的親情,或是嚴肅一點,或者試著扣到某個議題,這樣或許就有機會走影展路線。我覺得這個是電影。」電影,不單單是銀幕上呈現的映像,在高炳權的認知裡,各個階段的佈局,以及如何讓它透過宣傳策略被觀眾期待,都是電影的一部分。
「拍有誠意的商業片,是我的信仰」
問到導演是否將類型電影當作自己創作的主要目標,高炳權認為自己不擅長拍攝文藝電影,而目前自己看到不錯的題材,的確也容易朝套用類型的方向思考。自認受好萊塢電影影響很深,高炳權很難壓抑心中嘗試拍攝類型電影的企圖,「拍攝以故事為主的電影,很難不去思考後面的市場,因為這樣才拍的出來。這也是為什麼我想去中國市場的原因,你做類型的話,他們那邊才供養的起啊!在台灣拍攝類型電影,如果真的要把拍攝預算硬撐到足夠的規模,市場又很難支撐,這個賭注太大了,一部拍攝成本六、七千萬的電影,票房必須要破億才能回收,大家壓力都很大。但對創作者而言,我們還是想拍嘛!」
但說到底,這兩年都將心力放在寫劇本上的高炳權,現階段對自己的期許是當一個說故事的好手,「我現在的目標是在40歲之前把三幕劇的架構練紮實。結構是你的基本功,你每場戲想要玩什麼,反而是次要。」畢竟卡司與IP都只是商業策略上的錦上添花,或是短線炒作,回到創作面與類型片的娛樂層面,說好故事才是真功夫。對於更遠的未來,高炳權認為或許充滿變數,「或許我四十歲之後拍了夠多了,我可能會開始嘗試不一樣的創作方式。但是我現在想玩的,就是各式各樣的題材,想拍有明確故事的電影。我想拍商業電影,但是我不會亂搞,我想做的就是有誠意的商業電影。這是我的信仰。」
延伸閱讀:
343期【放映頭條】
〈愛情與麵包同時享受:《愛的麵包魂》導演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