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與企業的力量幫助最需要的人: 訪《來得及說再見》監製林立莉、李亞梅
由三部短片集結而成的紀錄片《來得及說再見》,是統一超商(7-Eleven)繼《拔一條河》之後,第二次投入拍攝公益紀錄片,集結陳芯宜、沈可尚、以及黃嘉俊三位導演,為社會福利團體「門諾基金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以及「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拍攝紀錄片,帶社會大眾重視長者福祉、肝病防治等議題。比起《拔一條河》,這次7-Eleven品牌符號自始至終從未出現在任何一段影片內容之中,將舞台留給社福團體與鏡頭下的人生故事。台灣近年談到企業或社會福利團體贊助,常和置入機構形象或團體宣導訊息脫不了關係,但《來得及說再見》從出資企業到合作團體皆能放手讓三位創作者運用影像語言與創意講出動人的生命故事,他們展現的氣度十分值得尊敬。
出品方統一超商由公關部林立莉部長出馬,與穀得電影製片李亞梅一同擔任監製。拍攝《來得及說再見》的動機,來自林立莉從《拔一條河》的社會回饋中所獲得的極大鼓舞。「它讓我感受到很棒的回饋,例如再回到甲仙,當地人告訴我:『人回來了』,外配新娘告訴我『芭樂有品牌了,不用再掛燕巢的名義,走到哪裡都有人認得甲仙芭樂。』又例如甲仙國中有了拔河隊,他們有圖書館了,店長也不斷回饋很好的消息,這似乎就是價值所在,之前的辛苦都再不是辛苦。」她笑著回憶。儘管該片票房並未能產生盈餘和甲仙居民共享,但社會的迴響已為甲仙帶來莫大幫助。電影下檔後,林立莉某日在為了公益活動前往甲仙的路上回想過去的成果,「《拔一條河》的迴響讓地方受惠比我們多很多,我有沒有可能再用這樣的方式和大眾溝通?」林立莉說。
《拔一條河》也是林立莉與李亞梅合作的第一部長片,除了和統一超商合作之外,李亞梅也和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過《被遺忘的時光》、《長情的告白》等紀錄片,她認為這些合作單位都從他們第一部電影上映的過程中,看到了影像的力量,「就算是《被遺忘的時光》一開始只有在台北戲院上映,但因為上映需要做媒體宣傳,也因而獲得全國知名度,在推廣議題上更有效率。《拔一條河》則讓企業形象被看見,也幫弱勢族群推廣議題,甲仙居民因而受到關注,比以前辦很多場活動效益好很多。」李亞梅說。也因為這樣,這些團體都一部接著一部拍下去。失智老人基金會後續又拍了關於失智議題的劇情片《昨日的記憶》與長期照護議題的紀錄片《長情的告白》,統一超商則是在這次選擇以老人照護與疾病疾病為主題拍了《來得及說再見》。
為弱勢社福團體雪中送炭 帶觀眾深刻瞭解人生考驗
老、病、死是許多人避諱的話題,卻仍是所有人必經的過程,再加上國民健康局估計2026年台灣將成為「超高齡國家」,五人之中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長者,到了2060年,台灣還可能成為全球第二老的國家。高齡化議題成為台灣社會的當務之急。
「大家常覺得高齡化議題於我何干,除非到了五十幾歲才會開始關注。」林立莉直言,「和老病死相關的公益合作是最沒有企業願意做的,企業多半願意做小孩子,但我們想公益要做的是雪中送炭,不是錦上添花。在我們二十幾年募款的經驗中,和老人相關的募款成績總是最差,但又何妨試試看和相關的社會團體合作。」因而,這兩年來7-Eleven公關部開始嘗試帶動社會關注高齡化議題,並且在篩選出門諾、肝基會、弘道老人,以及台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基金會、屏東基督教醫院等團體合作,這些機構平時默默耕耘,規模又小,較難吸引企業關注,比起善於自我行銷的知名社會團體,他們更是這間大企業眼中最需要幫助的對象。因此公關部在超商門市為他們舉辦零錢捐募款,除此之外,他們更進一步思考除了募款,他們又還有什麼資源,可以讓7-Eleven發揮通路媒體的力量將,讓這些團體倡議的議題——「獨居老人照護」、「肝病防治」——更靠近大眾,尤其是超商的主力客群:年輕人。拍攝一部紀錄片的想法於焉而生。
但《來得及說再見》的嚴肅主題不可避免地將讓觀眾目睹老年或罹病生活中的考驗與障礙,並不像近年主流院線紀錄片熱鬧、勵志的走向,但林立莉認為企業贊助紀錄片拍攝,不應自限於一種呈現方式,「看電影不應只是純粹消遣、娛樂,我希望用電影讓觀眾更深刻瞭解人生的考驗,也希望《來》片是用具象的方式,很直接地讓觀眾感受到社會的問題和公益團體的需要。」林立莉說。
電影只是議題操作的一環
傾注企業資源將高齡議題帶進年輕族群生活圈
對於林立莉決定拍攝《來得及說再見》的企圖,以及企業背後的全力支持,李亞梅表示認同,「當企業願意回饋時,是值得尊敬的。尤其他們不挑最討好的題材,而是一般人最排斥的議題。」
但李亞梅也直言,從商業角度來看題材本身並不討喜,若要帶起社會關注,必須要在宣傳與包場兩方向上分頭推動。行銷宣傳的策略上,他希望透過三個導演首度和拍紀錄片的話題,可以吸引媒體的興趣,以確保上映訊息與影片的議題在媒體上有一定的曝光。但媒體報導不一定能轉換成票房,因而還是需要靠相關合作單位以及各界的包場,把觀眾送進戲院。林立莉與李亞梅皆表示7-Eleven及相關企業自身的包場號召力強,「當時《拔一條河》上映,7-Eleven企業本身及上下游廠商就包了100多場。」李亞梅說。加上這次還有三個合作社會團體,希望在所有相關團體協力推動下,能帶更多觀眾進入戲院,只要大家能從這三段影片中的精神與意義獲得感動,就能累積一點口碑。
而在宣傳資源上,7-Eleven則是大力提供最充足的資源——用林立莉的話說:「就是商業片的上映規格,一次到位」——總共24支拷貝,將在9月11日全台同步上映,「要做就幫大家一次把議題做到最大,有些合作團體在花東,也有人在台中或南部鄉鎮,沒有全省發行,大家怎麼知道他們的努力。」林立莉說。
其實除了全省大規模上,7-Eleven也將所有手邊通路資源都投入本片的行銷。林立莉說,他們沒有電影發行的專業經驗,但是從通路媒體的角色來思考,他們盡可能的提供所有行銷資源,除了自有行銷資源如各個門市電視播放的「iChannel」、7-Eleven官方粉絲頁、LINE官方帳號等自有平台外,其他關係企業的行銷資源包括「City Café」杯套、統一集團旗餐飲品牌的門市優惠折扣、宅即便外箱版面,甚至是關係百貨活動場地等,都是分文不取全力支援《來得及說再見》的宣傳。
大量的行銷資源投入,目的不只是為了電影的宣傳,更要透過各種活動和管道,讓社會高齡化的議題傳到更多人身上,林立莉解釋「我們希望透過通路媒體的力量將便利商店的主力客群,也就是年輕族群帶進來,一起關注這些議題,因此希望用手上的資源來做出議題焦點。」因而在整個公益推廣的議題操作之下,電影只是其中一環,雖然《來得及說再見》的製作是一個企業公關部門支持社會團體、電影創作者、公共議題推廣的多贏的企劃,從更高的角度來看,「企業參與影片拍攝背負的意義不只是讓影片完成,而是在影片完成之後,應該繼續用企業資源向大眾溝通議題,例如我希望大家看過電影後更願意捐零錢捐,我想要創造的不只是點,而是線、面的議題。」林立莉說。
企業旗下相關資源皆協助推廣《來得及說再見》公益活動的議題推廣,上圖為City Cafe提供咖啡杯套的版面刊登電影訊息,下為9/5週六為7-Eleven再版急百貨戶外廣場舉辦的電影野餐會。
企業退到最後一線
在議題之上加入創作思維
而在這樣的期望下,7-Eleven為參與這部影片的各個單位提供資源,在影片中退居幕後,將舞台完全提供給合作單位和創作者,而三個合作單位也給予創作者完全的自主權,不論是出資的大企業或是參與的社福團體,皆展現了令人稱許的尊重態度。林立莉表示,一開始向公司高層提案時,高層便提醒她企業必須退到最後一線。「我希望呈現的是議題,而不是企業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或是說我們有這樣的平台,讓人家知道背後是我們在支持,還是讓導演和合作團體去發揮他們的想法,畢竟他們才是站在第一線服務的人」林立莉說。李亞梅也曾經建議這位合作伙伴「最公益的形象是人家在看的時候,不會感覺你的存在,人家的印象與好感會更強烈。」
從創作的角度來看,李亞梅也認為若直接按照合作團體的題目拍攝,這樣的紀錄片不會好看,「你從正面切入議題,觀眾是不會感興趣的」李亞梅說。
雖然7-Eleven和這些社福團體合作,是雙方之間的資源結合,「但我們是搞創作的,其中不可能沒有一些創作的思考。如果正面去拍這三段影片,它就是一個宣導短片。那個東西不是我們想做的。而我們找三個導演用他們自己的角度去結合這些議題,我覺得反而是好的。因此,雖然陳芯宜接到的拍攝主題是門諾的『送餐』,她拍的其實是一個人的尊嚴,也就是好好吃飯這件事;沈可尚接到的主題是肝基會的『肝病』,但他在拍人在面對死亡各種不同的態度;黃嘉駿的題目是弘道老人的『修繕』,但他在拍人的相處、婚姻、愛情是什麼,都沒有正面去講他們的主題,這就是我們要的」李亞梅說。她指出,在創作思維下影片因此提升到另一層次,這些導演不再只是為社會團體服務,而是提醒觀眾思考:「反正生老病死都是人之必經,你要不要早點思考、準備?」
而這次《來得及說再見》的攝製和行銷可望帶大眾關注重要議題,支持默默付出的社福團體,7-Eleven投入的資源也支持了台灣紀錄片的創作,對於這樣的產製模式,李亞梅肯定這樣的合作是一個比較好的結合模式,也呼籲更多企業可以思考以這樣的方式推行公益,不但能夠推廣議題,更能夠支持台灣紀錄片創作。李亞梅回憶一開始發現這條路的是楊力洲,「在他開始接受企業委託拍片時,他就跟我說他找到一個在台灣拍紀錄片的方式,就是企業團體出錢,由紀錄片導演拍攝,並推上院線。」這樣的方式可行,其一乃因企業團體能夠提供足夠的資金,讓影片達到一定的水準;二來影片上映後,企業團體有其人脈和資源,幫助影片被更多應該看到的人看到。李亞梅回想「這一開始我不是那麼理解的,但做了幾部片之後,我理解到只要創作不被企業或社福團體牽著走,這的確是很好的方式。一旦牽著走,你就等於為企業的品牌服務,或是公部門的政策服務。那效果就不會好,也失去我們集結社會各界資源做電影的方式。」但其中最重要的前提,便是企業需要完全尊重創作者,而創作者也不能被合作單位立場影響。
〈好好吃飯〉劇照。
用企業資源回饋弱勢 用製片專業貢獻社會
在以資本主義為體制運行的社會下,擁有越多資源的機構,越能在商業上獲取優勢運用規模經濟的影響力先發制人,以獲取更多資源與利益。但是當大型企業願意將部分經費回饋社會,並將手上的各種資源運用在公益的目的上時,它能展現的影響力也是最大最有效的。談到將企業資源注入公益活動時,負責和社會團體洽談公益合作的林立莉也表示:「在企業裡很習慣擁有這樣的資源,但是當你將這些資源灌入這些合作機構,看到他們的眼神,會覺得自己做的這件事很有意義。雖然是公司提供的資源,但你是一個媒介,把它帶到最需要的地方。」
對於製片方而言,談到能夠參與這樣的合作的意義,李亞梅表示「做電影常常都是商業計算,有時是很厭煩的,一點都不浪漫,做這個行業很少有時間作義工和善事,如果我們自己的專業還能做一點點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是很好的機會,這是我自己做這部片子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