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蜂巢的反擊:南方影展年度主題「家」
他剝除掉所有的偽善、半真半假,以及貪婪權勢的假面,因為它們只會滋養無知,而無知是一種無視於現實的盲目形式。也因為它們鄙視記憶,包括語言本身的記憶,而記憶卻是我們的最大遺產。
──John Berger 《留住一切親愛的》
他們開著借來的大型宣傳車,大街小巷地為自己的影展發聲造勢。南方影展,紀錄片時常選得比劇情片更多,充滿生活磨難的題材也往往大於華麗歡愉的電影。今年他們帶來了具有話題性的影片,中國導演應亮的《我還有話要說》,這部改編自2008年震驚中國社會的楊佳襲警案的故事,事件本身已經引起很大的爭議,尤其影片獨特的視角,不碰觸襲警案的法律道德問題,轉而聚焦在楊佳母親為了見兒子一面的心情寫照,讓觀眾從親子人性的角度窺見中國社會的問題;而台灣方面也有洪瑞發的《輪子路上跑》,講述砂石車的議題,導演如實而真切的呈現出政府、業者、司機、車禍被害者與社區居民立場的角力與對抗,相當精采的作品。南方的選片總是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連結,也許是因為其工作人員大多是能跋山涉水、為抗爭奔走的紀錄片工作者,我們很難不被他們的熱情生命力感染,也很容易會被他們對地方環境細膩又慈悲的觀察所感動。這次放映週報特別訪問了南方影展執行長平烈偉,請他帶大家窺探南影的種種歷程。
▲《我還有話要說》劇照
游千慧(以下簡稱游):有關今年影展「家」的主題命名,跟現實因素的關聯?
平烈偉(以下簡稱平):前幾年我們討論過「新移民」、環境以及一些當代議題,而今年訂定的年度主題,南方影像學會理事長黃淑梅提出一個「家」的概念,希望能透過「家」這個社會中的小單位來呈現更多事,淑梅原本就是紀錄片工作者,她也拍過有關921、八八風災等題材,很熟悉這些當代社會環境變遷,她認為這樣的災難事件會帶出人與人之間或家庭關係的改變。南影學會在前陣子曾做過「八八風災宣言計劃」,我們進入重建屋或永久屋去播映電影,跟當地居民與社區發展協會互動,但我們發現,當他們從原來的居住地到新的永久屋時是笑不出來的,家的感覺變成陌生的環境,變成像觀光區的氛圍。時間再往回推,這一兩年也不斷有老房屋拆遷、眷村消失,或是士林王家面臨都更等問題,從「家」這個主題可以拉出許多軸線,包括親人家庭之間,以及整個經濟環境變化,甚至於政治層面的問題,我認為這些現況很適合當成今年年度主題,再放大一點看,事實上「家」也牽扯到全球生存環境,近年生態氣候環境遭逢劇變,地球上的種種變遷也涵蓋在「家」的問題之中。
游:今年海報上黃底黑線條的設計相當搶眼,能否聊聊關於主視覺的設計?
平:這次我們用蜂窩的形作為主視覺,蜂窩是以黑白為底,看起來也有點破損,那個破損正是南影要表達的東西。雖然「家」的外殼還在,但裡面蘊含的生命故事跟傳統家庭的概念已經不同了。表面上還是傳統的「家」的形態,但那些破損孔洞有點像是拆遷或是都更的過程。使用蜂巢作為主視覺的另一個原因是,當外來者攻擊蜂窩的時候,蜜蜂不都是群體飛出來對抗,這也是我們想表達的概念,當我們的「家」被外在的力量侵犯,我們也要集體站出來作一些回應與對抗。這也代表了南方影展的選片指標,具有濃厚的社會關懷與人文精神,這些電影也許有爭議性,但都是創新的作品。
游:請更細部地談一談年度主題之下的三個子題規劃,有沒有什麼特殊考量?
平:「家之絮語」就是今年的主題單元,我們到國外影展選片,把相關題材的影片邀至南方影展播映,另兩個子題單元的規劃其實也很類似,只是把關於「家」的影片更聚焦於特定的地方;規劃「硬地香港」的原因,是這幾年我們跟香港的電影獨立工作者開始有一些互動與連結,過去我們熟知的香港片影大都屬於警匪片、懸疑片等具有商業色彩的電影,但近幾年在做徵件時,我們發現香港的學生作品有很多關懷在地、注重城市變遷的影像素材,香港獨立電影試圖要透過影像來說一些不同以往的故事,因此我們就透過關係與香港電影工作者保持密切互動。
事實上自從97回歸之後,港人的經濟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動,中國成為強制入侵的政權,除了造成種族認同的問題之外,原本的生活氛圍也有很大的改變,許多年輕人也開始走上街頭,這有點像台灣早期學運的情形,因為人民不滿中國政府,開始有一些衝撞,獨立電影想呈現的就是這一塊。另一方面,香港也是高度經濟發發的土地,他們同樣面臨了都更問題,例如最近吵得很熱的「菜園村」事件,港政府想要蓋一條高速鐵路,但因路線經過該村落,就要強制徵收土地......這些其實都很扣合今年南方「家」的主題,兩相對照,台灣和香港雖然位於兩地,但好像都在發生類似的事,也訴說著同樣的故事。
▲《中國門》劇照
而「影格‧日常‧家在六堆」是客委會「六堆常民人物誌」的計劃,他們每年要拍十部紀錄短片,預計要拍到一百部,南影這次播放的是他們第二期的計劃,這一期是客委會委案請南影學會執行的,原本想命名為「南方x六堆」(但被客委會駁回),我們當初徵選十位導演進入六堆拍攝紀錄片,而完成的影片就希望藉由影展的推廣,讓更多人看見六堆在地的故事。這十個導演拍攝的議題包含客家族群的認同、農村的發展、在地環境的改善等等,其實都是關於希望自己的家園能被友善對待,六堆居民能快樂生活為主軸的影像。在南影的年度主題下,這三個子題各自指涉到不同地方,其實也是滿好的搭配與對照。
游:南方影展至今也有十二年的歷史,現在的運作模式與以前有什麼不同嗎?
平:早期的南方影展與學校(臺南藝術大學)有很緊密的關係,當時都是學生無條件地投入承辦這件事,那時的工作地點是在南藝大的媒體中心,工作量雖然很大,但大家一起辦影展的熱絡氣氛也慢慢被形塑起來。為什麼我們到現在都沒有策展人,也是因為從那時開始就是全體合力策展選片,我們的工作脈絡就在那樣的情況下形成。後來南影學會從學校獨立出來,因為工作環境被拉出學校,所以能全程參與的學生越來越少,而且因為經費不足,正式人員的流失量不小。我們目前正積極培訓一些新血加入,也希望能給工作人員一份穩定的收入,先照顧好所有的同伴,讓有熱情的人能在此生根,能為南方影展多付出幾年的努力。另外,南方影展這幾年也學會跟許多不同單位合作,而不只是單純邀片,例如規劃「硬地香港」就是跟香港一些獨立影像的組織做聯繫與互動,這樣的交流其實很棒,未來我們也許會嘗試跟不同地區的獨立影像工作者合作。
▲《輪子路上跑》劇照
游:執行長往後還會繼續撐起南方影展的營運?
平:應該會吧(笑)!我從2007年開始參與南方影展,這一路走來,年年都覺得很辛苦,賺得的酬勞其實也難以謀生(笑),但是每當活動開始,到了影展現場跟影人互動時,本來在準備期間已耗盡的精力就好像會被慢慢補充回來,這時就會覺得做這件事是有意義的,雖然真的很累,但是件能感動自己的事!
這是一個獨立募款籌辦的影展,因此會有經費預算上的困難,而我們選擇的策展路線比較偏向當代議題、紀錄片,也是非主流商業的影像,相對來說南方所選映的電影並不那麼容易吸引人來觀看,所以在募款或票房上都有一定的壓力。雖然每年都會覺得很辛苦,但我們策展的原則很蠻堅定。南方影展一直以來的脈絡,都希望夠能關注社會上沒有被看見的東西,也因為我們為數不多的經費都募得很辛苦,所以更希望能把錢花得淋漓盡致,而不是想用錢滾錢,辦個商業影展回本,我們希望在有限的預算中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它可以張顯影像價值、影像教育,或是傳遞一些重要訊息。
游:最後請推薦今年南方影展有那些非看不可的電影?
平:我滿喜歡李培㚤導演的《藍眼圈說她要走了》,女主角是行腳節目出身的鴨子(本名高伊玲)她這次突破以往風格幽默風趣的形象,飾演一位遭逢社會輿論壓力且不被家人接受的更生人角色,不僅寫實的呈現這些被社會遺棄的邊緣人物,讓觀眾體會更生人在社會上的尷尬處境,其演技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另一部強力推薦的是與考試教育有關的片,只不過場景轉到對岸中國,王楊導演的《中國門》讓我想起當初聯考的壓力,在學校兩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以及在K書中心的痛苦回憶,如今這個變態的社會樣貌,一種被扭曲的教育與人格,在中國當代社會裡完全被複製放大。
最後要特別一提的是印度電影《我的爸,妳好嗎?》,導演泰迪.蘇里亞馬扎(Teddy Soeriaatmadja)在影片中處理了有關性別的議題,敘述一個女兒為了從小就分開的父親而前往大城市,但等待女兒的卻是她無法直視的父親形象──妖嬌女郎,這一刻衝擊著女兒對於父親的期待與想像,也強烈批判父權既定的傳統價值,這幾部電影都非常值得一看。
2012南方影展 將在11月30日~12月12日於台南市吳園藝文中心舉行
詳情請見官方部落格:http://southfilmtw.pixnet.net
南方影展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southfilmtw?fref=ts
(以上圖片由南方影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