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露的島嶼:悼新藤兼人
電影史上第二年邁的導演於2012年5月29日在家與世長辭
(註1),這位日本導演曾經在《裸島》當中以黑白的攝影風格,攝下了辛苦農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命節奏,配上瀨戶內海那蒼白的波浪,顯露出下層階級被地主壓榨的無聲痛苦;又或是在《鬼婆》當中那不時突露的抽象地景,為森冷的氣氛多加了一份疏離感。不過也許這都可溯源至他出生於廣島的痛苦經歷。
在三十三歲的時候,他看見自己出生的那塊土地,受到美軍的原子彈襲擊,成為了一片的廢墟與殘垣,無可復原、拾起的生活樣貌就這樣赤裸地攤開在他面前,六年之後,他拍出了《原爆之子》,地景,或人生活的那塊土地,至此成為他作品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又或者,這份對於地景的堅持,是來自於他的恩師溝口健二那裡,如同我們在《西鶴一代女》當中所看到的,田中絹代孤伶伶行走的身影。
1912年4月出生於廣島市的新藤兼人,在1937年投稿《電影評論》獲獎後,進入電影界,而後拜溝口健二為師。在1950年時拍攝了首部作《愛妻的故事》,正式打開了他的聲名,自此,他這一生中拍出了四十五部作品。許多人稱他的電影風格充滿了紀實性的犀利目光,深入地探討了日本戰後、原爆後的總總後遺問題,有孩子、也有成人的掙扎。有時評論者也說他的作品深受溝口健二影響,拍出了日本女性在不同時代當中的掙扎與欲望。
但或許這位拍片數十載的大師仍有其他值得探索的美妙面向:《黑貓》就是其中的傑出作品。這部作品拍攝於1964年,在很多層面上來說,也許都能稱之為賈克.杜能(Jacques Tourneur)《豹女》的日本翻拍。不過,新藤仍處理得很有趣味。在這部作品當中,他實踐了自己認為電影是「蒙太奇藝術」的觀點,在靜與動之間,配上歌舞伎具有節奏與動感的配樂,在光影的交錯之間,讓觀眾也被納入那幽冥、慾望橫流、愛恨糾葛之間的變身儀式,將日本風味的通俗劇提升至另一個層次。
當班尼西歐岱托羅在新藤兼人的百歲紀念影片回顧展上,問了新藤導演說他從溝口健二身上學到了什麼。新藤回答得很簡單,那就是絕不放棄。他認為在溝口的生涯中,拍了八十幾部作品,其中有很多失敗作品(或許有人不同意,像我),但沒有這些失敗,也就不會有那五、六部偉大作品的誕生,如《雨夜物語》當中那長鏡頭的搖攝與時空轉換,讓影像的精神性完全被展露出來。這句話當然也能套用在新藤自己身上,直到去年,他仍有作品面世,而這些遺產,值得我們一再挖掘。
編註1:影史上保持最長壽紀錄的導演是1908年出生的法國導演Jean Delannoy,其於2008年六月逝世,享年一百歲又零五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