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影像世界:從香港流動影片大獎看手機短片創作

354
2013-07-05

從前若要說起手機是否能夠代替電視、電腦做為娛樂工具,彷彿天方夜譚,然而短短數年內,智慧手機已是現代人的基本配備;透過手機,人們可以無時無刻交換各種訊息、遊戲,自己用手機拍攝影片,同時用手機上傳、觀看。這樣的娛樂方式恐怕不會中止,反而將更廣為流行。

「香港國際流動影片大獎」在去年由地方性的手機短片影展,躍升成為國際性手機短片創作大獎。國內有不少手機短片創作工作坊,但作為國際性影展或競賽單元放映者為數甚少,創作內容也尚處於成型階段。2011年舉辦的「噶瑪蘭國際短片節」舉辦「生命一瞬間」一分鐘手機創作競賽單元,甫推出即吸引許多創作者餐與,並受到「香港國際流動短片節」大會矚目,邀請參與盛會。

「香港國際流動影片大獎」與一般影展競賽徵件方式不同,是採用與各國影展結盟的方式,集結了來自十個國家的手機短片影展優秀作品,並由該國影展代表共同參與評分及論壇活動。本屆的成員除了台灣「噶瑪蘭國際短片節」外,還有加拿大SHORTSNONSTOP、法國France Mobile Film Festival、澳洲Portable Film Festival、韓國首爾國際超短影像展(Seoul International Extreme Short Image & Film Festival)、新加坡Singapore Short Film Awards、巴西Vivo Arte.Mov、西班牙Movil Film Festival、希臘SHOOT IT及中國金花獎等,其中台灣是本屆最新成員;隨著手機短片創作的普及,相信未來的結盟影展也將繼續增加。

來自希臘導演Vassiliki Tzouveli的作品《Gain the Shoes》拍攝一個赤腳跳舞的女孩,得到了觀眾的賞金後得以買了一雙紅色新舞鞋繼續表演,吸引更多觀眾。整個作品只有兩個鏡頭,但十分可愛。導演說明這是她朋友的真實故事,她也想傳達藝術是需要支持的,無論是資金或是各方面,都能使藝術更好。法國導演Jerome Genevray的作品《World’s Best Mom》頗有黑色童話意味,以一個小女孩以兒童聲音一邊描述媽媽、一邊畫媽媽照片的遊戲,沒想到照片最後變成了母親的死狀,導演表示以這樣簡單的影像講述關於家庭暴力的嚴肅故事,一方面呈現一種反差,另一方面更快速的表達他要傳達的議題。西班牙導演Ramon Frias的作品《Intruso》則充滿kuso風格,主角是一個來自未來、且頭上長了第三隻手的男人,冷面笑匠的表演,讓人捧腹大笑。

台灣的作品由陳穎彥執導的「失去ing」獲得入圍,以紀錄加實驗的影像風格,運用一連串象徵的視覺語言傳遞建築拆毀中的同樣來自亞洲的作品尚有韓國的《Money Bag》、中國的《藥》(Motion Graphics Potion )及新加坡的《Hush Baby》。《藥》以及《Hush Baby》同樣是真人動作結合動畫的作品,並不約而同以教育現況作為題材。此二部作品也分別獲得動畫獎項。

Kim Sunung導演的《Money Bag》來自首爾國際超短影像展,此影展是亞洲相當具代表性的新型態影展,鼓勵短片及創意影像,放映地點是用街道及捷運上的屏幕放映;策展人Mr Kwangsoo Son表示這樣的放映方式比在戲院更有難度,得到了贊助才得以繼續施行。因為放映是完全開放的,他們也無法判斷吸引了多少觀眾,但這樣的放映方式鼓勵了更多創作者,也在首爾形成另一種風景。《Money Bag》開頭以長相特異的裸男搶劫女路人,又自拍裸奔吸引觀眾目光,但隨著裸男接下來的遭遇,卻變成無限迴圈式的發展,令人意想不到,本片也奪下本屆香港流動影片大獎的最高榮譽大獎。

各國的手機短片創作皆各有千秋,綜觀歸納出下面的特色:

適合以手機觀賞
有些手機短片影展要求要以手機作為拍攝工具,如首爾國際超短影像展,有些則不在此限,如加拿大的NONSTOP影展,但皆要求該作品皆須適合以手機觀賞。在畫面的要求上,手機可能無法取代攝影機,但手機輕巧,攜帶方便,更是現代人的生活必需品,提供了創作更方便的管道。但無論以手機創作與否,手機短片要求在影像的呈現上,必須適合以手機螢幕的大小觀看,所以電影中的遠景鏡頭或是過小的細節,用手機觀看並不一定適合,在長度上,手機短片傾向更為短小精悍,由於手機短片的精神是隨時可觀看,普遍長度比短片還要短,約在五分鐘內,因此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觀賞。

創作風格的不同
手機短片可以運用象徵、荒謬、超現實手法,也可以是隨興街拍、記錄,也可以大玩敘事結構,短短的時間內就能讓人震撼或莞爾。手機短片的創作風格雖與短片類似,但因為需要符合手機觀看的條件,又必須更為簡短,但也可以更為隨興;此外,手機可以隨時隨地攜帶的特性,也讓紀錄更為方便,不少作品即是以拍攝家鄉街景或是自己的生活為題材,也看得出不少是偶發的即興創作。

放映方式的改變
幾乎所有手機短片影展的精神皆是「隨時可創作、處處可觀看」。手機短片的放映不限於戲院內,手機的APP和網站幾乎才是放映的基本平台,如加拿大的SHORTSNONSTOP影展更標榜影展設立於網站上,並且放映為期一年;韓國首爾 影展則是以街道、捷運螢幕作為放映地點……創新的影展提供了各種新的影像觀看可能。

以分享作為創作樂趣
本次香港流動短片節的論壇上,不少觀眾好奇導演們對於手機短片市場的想法。《Money Bag》的導演表示,手機短片的創作者大多並不以收益為目的,他便是以分享作為創作的樂趣。手機短片的製作成本及人力普遍較為精省,並且現今網路世代,快速的完成作品並即時分享通常才是智慧手機使用者的樂趣所在,收益已是次要。手機短片確實可以以商業為目的,但它的長度已是非常簡短,商業的置入不免將造成手機短片難以與廣告片區分開來。

手機作為第四類螢幕,吸引世界探索其創作及觀看的可能性,讓手機不只是休閒娛樂工具而已。但是,手機短片的創作需要持續鼓勵,並提供更多的觀摩切磋,方能不斷推陳出新,如工作坊、常設的影展及競賽單元等。目前台灣的手機短片創作尚未打出知名度,去年的噶瑪蘭國際短片節雖已開啟話題,但台灣缺少常設的手機短片展演,較難以形成口碑及鼓勵的效果。期許台灣還有更多國際性影展建立常設的手機短片的觀摩及競賽,相信能夠大幅提升台灣手機短片創作的質與量。

本屆得獎名單如下:

榮譽大獎
Money Bag-Kim Sunung,韓國

最佳戲劇
金獎:Money Bag-Kim Sunung,韓國
銀獎:Intruso-Ramn Frias,西班牙
銅獎:The Great Day of His Wrath-Simon Burrill,澳洲

最佳動畫
金獎:Hush Baby-Tan Wei Keong,新加坡
銀獎:Motion Graphics Potion-Du Huanran,中國
銅獎:Lele-Carlos Dowling,巴西

最佳紀錄片
The Gay Who Wasn’t Gay Enough-Lino DiNallo,加拿大

更多影片請見:http://www.hkimfa.com/2011/finallis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