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英國電影學者布朗羅入榜

296
2013-07-05

保存影片、鑽研影史是不是一種電影藝術成就?

本(83)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名單上,就有一位以保存默片著稱的電影史學家──布朗羅(Kevin Brownlow)。相較同屆終身成就獎得主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高達(Jean-Luc Godard)、渥勒克(Eli Wallach),專研默片的布朗羅,可能最不為觀眾所熟知。

布朗羅是英國人,今年73歲,從小就展現對電影的熱愛。11歲開始搜集老電影,因為沒錢,他多收藏9.5釐米的默片,15歲竟因緣際會買到兩捲阿貝岡斯(Abel Gance)的默片傑作──《拿破崙》(Napoléon, 1927),自此開啟了他目眩神迷、畢生致力奉獻默片的志業生涯。

致力默片歷史研究及修復

不同於學院派系出名門,布朗羅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電影工作者。所以他的研究成果並不是一本本教科書,一篇篇學術論文,而是多彩多姿地親身投入電影導演、製作、採訪、寫作、搜集、修復等實務工作。

18歲時,他就拿起攝影機,身兼導演、製片、編劇等,耗費八年拍攝出生平第一部戰爭劇情片《納粹暴行錄》(It Happened Here , 1964)。後來他投身紀錄片製作,拍攝一系列關於默片的作品:《卓別林祕史》(Unknown Chaplin, 1986)、《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 A Hard Act to Follow, 1987)、《格里菲斯》(D.W. Griffith: Father of Film, 1993)、《嘉寶》(Garbo, 2005),以及成為美國默片研究的課堂經典《好萊塢》(Hollywood, 1980)等。

布朗羅也修復了不計其數的默片,包括《四騎士啟示錄》(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1921/1993修復)、《日出》(Sunrise, 1927/1995修復)、《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25/1996修復)等,其中最神祕浪漫的代表作,仍是他年少時即愛不釋手的收藏──《拿破崙》!

經過戰爭洗禮、歲月流逝,法國導演岡斯的《拿破侖》(1927)早被破壞、散迭多年。布朗羅努力了20多年的時光,不停研究、重建、拼湊出長達五個半小時的近乎原貌之作。1980年的修復版本,曾在隔年美國紐約市的無線電城音樂廳(Radio City Music Hall)首演,岡斯本人雖因健康問題,未能親臨現場;但他的越洋電話卻現身舞台,岡斯在另一端聆聽,希望知道觀眾對他電影有何感想。所有觀眾瘋狂抱以熱烈掌聲及歡呼,持續好幾分鐘……。岡斯晚年終獲得一致好評及認可,同年11月,他就溘然離世了。

這也許是為什麼,即使看似為人作嫁的寂寞工作,布朗羅仍樂此不疲。

1968年他出版一本《佇列走過》(The Parade's Gone By),介紹訪談超過百位默片導演、製片、攝影、演員等。從口述歷史、奇聞軼事,以及第一手的觀察資料,布朗羅建構出一個逝去年代,成為默片研究領域的重要著作。其餘亦有多本電影人物傳記,例如關於卓別林的In Search of Charlie Chaplin (2005)、瑪麗畢克馥的Mary Pickford Rediscovered (1999)、大衛林的David Lean (1996)等。

頒獎典禮上(註),清瘦優雅、戴副眼鏡、一派書生氣質的布朗羅,仍不掩對默片的痴迷熱情,讚嘆「默片好美」!即使初入這行時,許多人告訴他,默片是可笑古董,充滿了滑稽表演,差勁攝影,還常會出現晃動的黑白雜訊……,但他卻痴迷於默片獨特、原創的生命力,「它們讓我想努力做一些事」,贏得了滿場掌聲。

註:2009年奧斯卡決定將「終身成就獎」移出電視頒獎典禮。因此本屆終身成就獎的頒獎典禮,已於美國時間2010年11月14日頒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