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主席「獎」堂 侯孝賢大呼:值得金馬獎借鏡學習!
2010金馬獎正熱燒之際,美國影藝學院的執行長Bruce Davis特別受金馬影展邀請來台,分別於政治大學及新光影城進行兩場座談會。滿頭白髮,熱情洋溢的他,語調高昂地分享影藝學院的歷史祕辛,以及奧斯卡獎的評選制度,令主持人政治大學廣電系陳儒修教授及與談人金馬獎主席侯孝賢導演不約而同大呼:太值得金馬獎借鏡學習!
Davis開門見山表示──影藝學院就是奧斯卡、奧斯卡就是影藝學院。劇作家出身的他,因籌劃影藝學院編劇訓練班講座,與奧斯卡獎結下不解之緣。起初先任職影藝學院的財務長,1989年出任執行長,主導奧斯卡獎至今長達二十多年。所以Davis不僅嫻熟影藝學院的日常會務,更對其歷史如數家珍。
奧斯卡獎 歷史一瞬間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s Arts and Sciences),我們簡稱「影藝學院」,1927年由一群電影界專業人士成立,1929年舉辦第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Davis分析當年影藝學院成立的三股力量,一是好萊塢片廠老闆支持,期待可透過該組織解決勞資糾紛;二是電影產業界對有聲片的誕生,產生莫大技術困惑,但該時毫無任何藝術學院擁有電影研究系所;三是因為對多數人而言,電影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娛樂,許多知名的電影工作者例如Douglas Fairbank、卓別林等,便決定每年挑選出最佳影片、優秀電影從業人員,向社會大眾表達:電影應如繪畫、音樂一般獲得受重視的藝術地位。
至於小金人獎座,則是由米高梅電影公司的藝術總監Cedric Gibbons所設計,續接一位洛杉磯年輕雕塑家George Stanley完成。這座小金人塑像,手握戰士長劍,站立一盤電影膠捲之上,眾人暱稱他「奧斯卡」!源由眾說紛紜,但影藝學院起初並不樂採用,直到1939年才願正式接受該名,「奧斯卡獎」遂成為國際耳熟能詳、眾所矚目的重要電影競賽。
而影藝學院每年最重要的任務,正是負責辦理奧斯卡頒獎典禮。Davis坦誠,雖感嘆「電影」頒獎典禮竟必須受限「電視」轉播結構,但現實狀況是,影藝學院92%的經費收入,主要均源於電視轉播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授權金!也就是說,影藝學院大部分的會務運作,甚至旗下保存大量美國影史資料的電影資料館(Margaret Herrick Library)的經費,多來自頒獎典禮這一晚!因此,即使這五年來電視收視率大幅走下坡,但實際上奧斯卡頒獎典禮依舊榮膺「非運動節目」的第一名,去年美國有4200萬收視觀眾,所以電視台仍願意繼續支付高額費用進行現場轉播。
影藝學院會員投票制 奧斯卡獎客觀科學
相較現實的無奈,Davis則非常自豪奧斯卡獎的會員評審制度。
參賽影片,並無任何報名費或語言限制,只須前一年在洛杉磯地區的戲院放映超過一週即可!而評審委員,正是影藝學院的會員,但成為會員並不容易,必須透過影藝學院的邀請或會員提名,現今總共有來自33個國家約5500位會員。評選過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由各專業領域會員提名,所以並非全體會員都有提名資格,而是導演會員只能提名最佳導演的獎項,演員也只能提名最佳演員獎項,最佳影片及劇本獎項則不列入此限;第二階段再由全體會員共同投票,最後透過會計師事務所精確統計票數,把結果密封入信封。
有趣的是,對照台灣金馬獎容易產生意見爭執、條件交換的評審團制度,奧斯卡獎的會員投票制,顯得客觀許多。無論是政大場的主持人陳儒修,或是影展場的與談人侯孝賢,均對奧斯卡獎會員投票機制提出高度評價,不約而同地高呼值得金馬獎借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