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片文藝復興 電影刊物市場露曙光?
自《九降風》、《囧男孩》直至《海角七號》以降,台片近年的市場可說是為有源頭活水來,貌似進入「台片文藝復興時期」。無獨有偶地,今(2010)年在電影雜誌市場上,雨後春筍般冒出了三本月刊,雖然都不是以國片為主要議題,但構思主軸各有其特色,本期特寫就創刊先後作一觀察報告。
[綜合系]咖啡館氣味:cue.電影生活誌
今年4月發行試刊一號,6月正式發行創刊號的《cue.電影生活誌》,就如同刊名所標定的,是一本關於電影與生活的雜誌。但該怎麼連結起電影與生活呢?這也是名稱中「cue」字的由來。曾任創刊編輯顧問的李明璁表示,電影與人生總是「互為deja vu(似曾相識)」的,「cue」就代表了一個「暗示訊號」,居中串連、蛛網般羅織出電影與生活的種種關係。
雜誌內容分為固定單元與當月專題兩大軸線。在當月專題的部份,朝生活態度的方向發想,搭配知名劇照攝影師郭政彰為封面明星所作的視覺饗宴,例如試刊一號的「讓你重燃人生熱血的電影」。在固定單元的部份,包括資訊新知、幕後花絮、電影人的生活、與電影有關的音樂或城市等不難想見的規劃,稍微特別的是在影評,邀請非電影人的作家、詩人或部落客,試圖創造一種具文學抒情風格的新型態觀影心得。
這本強調生活風格的雜誌,令人聯想起溫羅汀一帶的文青咖啡館。
[實用系]在家觀影指南:天天看電影 Movie Calendar
由六福集團總裁莊秀石為圓少年夢想,而創辦的全頻道電影導覽月刊。主軸相當簡潔,依照日期從每月1日凌晨開始,以時間排序,羅列所有電影頻道的節目,並詳載每部影片的中外文片名、級別、類型、出品年份、國家、導演、演員。服務全台430萬的有線頻道收視戶,不必那麼茫然地坐在電視機前。每逢週五,同時也介紹當週上映的院線電影,雜誌的最後則有最新上市的DVD電影資訊。
很實用的電影月刊,應當可有效紓解現代人的轉台焦慮症。
[藝文系]獨立電影月刊:takes
傳影互動(iFilm)所發行的《Takes》於9月推出創刊號,廣納台灣獨立片商發行影片的介紹與評論,圈點國內外之經典影展電影。編輯室表示,「獨立」、「另類」、「藝文」這幾個《Takes》用以自我定位的詞,或許可能令一些人感到懼怕,但《Takes》的發想很單純,就是希望可以在好萊塢商業電影之外,以一種直接又簡單的方式,帶給廣大觀眾更多元的觀點、更具包容性的視野,提供更多個產生共鳴的契機。
「take」除了「電影鏡頭」的意思之外,另有個希望大家到電影院時可「隨手帶走」的意涵,因此這是一本免費的刊物,可至與《takes》合作、同為藝術電影集散地的國賓長春影城索取。雖是免費索取,但傳影並不因此降低製作心力,雜誌的美術設計與編排由貓王不討喜夢想工作室操刀,質感可觀。
實體刊物索取地點:國賓長春影城
線上閱讀版:http://issuu.com/takes/docs/issu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