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看電影長大? 林書宇自嘲《九降風》看PPS,《酷馬》要進戲院看!
「全國中學生電影研習營」活動起跑,請來王小棣、易智言與林書宇三位不同世代的導演與建中學生暢談電影、成長與創作,三人齊聲說:「我們都是看電影長大的!」。
都是看電影長大的,新世代看電影的方式卻已不大相同。近期在籌拍幾米《星空》的新銳導演林書宇,對現場觀眾做了「用網路電視PPS看電影」的調查,沒想到全場反應熱烈,讓林書宇拿舊作《九降風》可上PPS看自嘲之外,不忘鼓吹:「小棣導演的《酷馬》今天上映,PPS看不到,請大家進戲院看!」
三位導演的作品經常觸及年輕成長的議題,在業界被歸類為「青少年組」。王小棣感慨,《酷馬》初期行銷困難,在於找不到一句話定位,但把《酷馬》跟《魔法阿媽》與《擁抱大白熊》放在一起,竟像是他的「魔幻童真三部曲」。雖然從未以青春片導演自居,但作品常流露對成長議題的關懷,王小棣說,「或許是因為我從小就是個壞孩子吧。」
易智言則坦言,最難以忘懷的記憶通常在三十歲之前,並分享了觀眾無緣在《藍色大門》看到的「班費事件」。剛上建中的他,難以理解班費繳三百塊或六百塊的差別,班會竟為此討論了三個禮拜還沒結果;後來朋友提醒,多三百塊,家境困難同學可能得少吃一周的午餐,他才發現:「世界有不一樣的正常與主流」,呼應王小棣導演對建中學生的期許:「希望你們對其他人感興趣」。
電影啟蒙在建中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在座談會意外成為熱門話題。林書宇表示,《牯》帶給念國中的他一個全新觀影經驗,也讓他對電影製作產生興趣。當時,他一邊訝異於「怎麼會是這樣的電影」,一邊「希望電影不要結束,不想要離開這個世界」。
201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策展人王耿瑜也回憶,第一次踏入建中校園,就是民國79年,協同拍攝《牯》片。此話一出,引起建中學生的高聲驚呼。王耿瑜也為學生帶來紀錄片雙年展的精彩片花,邀請他們在繁忙課業之餘,到台中「看看不太一樣的紀錄片,認識不同的人生觀」。
巡迴放映擴大 力邀學生寫影評
「全國中學生電影研習營」今年邁入第四屆,規模擴大至全國共19個縣市、近40所高中。在9月1日至11月30日巡迴放映期間,預計將有超過一萬五千名的學生參與,為台灣電影教育栽植可觀的電影種子。
主辦單位另推出「影像教育,開麥拉!」的網站,提供電影拍攝的知識補給站與教學資源,並舉辦「飆心得、尬影評」的徵文活動,以高額獎品鼓勵學生多看電影,自己寫影評。
「影像教育,開麥拉!」官網:http://ourfilms.taiwancinema.com/。
「國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官方部落格:http://ourfilms.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