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奇幻影展落幕 台韓合作正起步

268
2013-07-05

今年的韓國富川奇幻影展,台灣味濃厚。電影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朱延平,帶領李崗、葉如芬、李烈、李起源、林書宇、侯季然、溫知儀與連亦琦等34名電影人,在「韓國台灣之夜」、「台韓電影交流座談會」與創投會,發表電影製作企劃,交換心得;導演卓立的新作企劃案《人格販賣機》更榮獲「京畿道表演與電影委員會獎」。這次台韓交流,目的是開啟未來合作的契機。韓國製片對於到台灣取景拍片的興趣盎然,特別關心政府單位的補助制度。而台灣團隊在參訪韓國動畫特效製作環境的同時,也重思台灣電影發展的出路。

韓國特效製作見長 台灣的利基在哪?

跨國製片經驗豐富的葉如芬,從《赤壁》開始接觸韓國電影工作團隊。就他觀察,韓國因為動作與類型片發展迅速,政府輔導制度較為完整,特效經驗與技術都超前台灣,《賽德克˙巴萊》的特效與動作製作,以及《艋舺》的動作指導,都借重於韓國的技術團隊。

葉如芬相信,台韓交流可以開闊台灣電影工作者的視野。今年訪韓團包含許多新銳導演與製片,就是希望讓他們置身其中,瞭解彼此在拍片上的需求,以及台灣韓國各自能提供哪些資源與協助。這些經驗累積,都有助於台灣電影未來的發展。

此次前往富川創投會發表《賽蓮之歌》企劃案、前景電影公司的總經理黃茂昌也坦言,台灣在缺乏資金的環境下,電影特效的後製技術、經驗與需求量遠不及韓國。即便如此,技術可以外包,關鍵仍在於說故事的人,他期待台灣培養出更多「特效總監」,扮演導演和國外技術團隊的溝通橋樑,讓創作與執行接軌,像製作《海角七號》的大腕影像執行長林哲民,即是重要的推手。

展望台韓合作 推動台灣電影

雖然目前國片已有韓國團隊的參與,但黃茂昌指出,台韓合作「幾乎是零」,因為現在的交流都僅是技術雇傭關係。如何從《赤壁》的模式中學習,進一步在製作資金的層面,以及企劃編導、場景及演員調度的部份,開啟合作的方案與擴展市場,是未來努力的方向。而台灣電影在韓國的上映率甚至不達百分之一,合拍電影也將有利於在國際市場推動。

同樣重視跨國合作的葉如芬認為,電影工作者不應只侷限在台灣,藉由合拍交流,「培育不一樣的電影工作者,更為多元化及更專業」。但他也強調,韓國可以培養如奉俊昊的票房導演,也容納像金基德只拍藝術片的導演,和政府大力支持的整體條件有關。要向韓國電影環境看齊,台灣政府還有努力的空間。除了國片輔導金的政策,在電影製作與映演環節等,應規劃更健全的配套措施。

《人格販賣機》談犯罪奇幻 兩岸三地新題材

「在不遠的將來,有沒有可能因為科學進步,我們可以發明改造基因人格的機器,改變人的性格,而這個販賣人格的機器就放在便利商店?」

 

《人格販賣機》企劃形象圖(威像電影公司提供)

導演卓立擅長從類型的角度構思劇本,在嘗試懸疑劇《獵豔》之後,新作將以黑色電影的犯罪奇幻色彩為基調,描述2015年,一名搶劫超商的女生、困在超商的客人與人格販賣機所發生的故事。製片葉如芬表示,《人格販賣機》兼具奇幻、犯罪及實驗的題材,對兩岸三地的觀眾來說,相當新穎,該片目前仍在籌措資金,很榮幸能在富川獲得投資人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