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吧!紀錄片:紀錄片與台灣社會再造(上)
今年(2010)八月底,有兩場本質大異其趣的演唱會,分別在台北中油大樓及貢寮澳底仁和宮展開。表面上,前者是農委會主辦的銀髮老農樂團表演會,後者則是綠盟發起的諾努客反核音樂會,兩者看似毫不相干;但深究之下,我們發覺這其中都隱含一個關鍵字:紀錄片。
紀錄片是一種歷史書寫,理念傳遞;也是一種反思抵抗,工具武器。然而,無論何種類型傾向,我們仍忍不住追問──紀錄片真能改造社會嗎?──尤其當《生命》、《無米樂》、《翻滾吧!男孩》等片掀起高票房、討論熱潮,紀錄片在台灣已包覆上具備市場魅力的商品價值時,我們反而極欲思索探究:那麼再來呢?難道我們只甘願為紀錄片在全省多家戲院映演、創下超高票房數字、甚至捧紅真實人物而喜上眉稍,然後暗自說服自己,紀錄片的確改變了台灣社會?
也許我們可以從這兩場伸張多一點點獨立趣味、抵抗精神的非主流演唱會,試圖追溯兩脈實例線索──紀錄片在台灣是如何透過有意識的蘊釀操作,比較長期地扮演一個觸媒串連力量及改變角色。
搖滾吧!爺奶
有一部美國紀錄片,正悄悄在全台農村發酵擴散。
《搖滾吧!爺奶》(Young@Heart)記錄一群平均年齡80歲的美國爺奶們,無畏年事已高,病痛纏身,有團員甚至必須依靠呼吸輔助器隨侍左右才得以生存!但大夥依舊樂觀熱情,努力排練,絕不唱些「符合年齡」的老掉牙歌哄睡觀眾,反在舞台上盡情高唱最流行的藍調、饒舌、龐克、搖滾等樂曲!因此樂團所到之處,總令全場瘋狂,從美國漢普夏郡監獄到挪威國王皇后,都曾拜倒在他們活力四射的歌唱力量裡。
片中毫不忌諱探討愛與性、孤獨與死亡。尤其拍攝過程中,團裡兩名成員禁不住病魔侵蝕,相繼過世,即使悲傷難過,但仍抵擋不住在世團員們持續練唱及表演的戰鬥力及決心。片末一場大型演唱會,爺奶們用歌聲紀念天堂的朋友,唱著Bob Dylan經典名作〈Forever Young〉,展現一輩子繼續搖滾,至死方休的生命力。
乍看之下,也許是再平凡不過的「銀髮族也擁有夢想及活力」主軸劇情。但因為是紀錄片,因為如此生活寫實,它竟觸動了台灣爺奶「那我們也可以」的澎湃情緒。
源自「農委會」的創意巧思。把原本照顧關懷銀髮老農的「儲蓄理財」、「防詐騙」課程,一轉而成「電影欣賞會」,並期望能藉此複製「影片精神」到老農的實際尋常生活。也就是說,不只是精神層面的涵養提升,更是尋常生活中的身體力行!借鏡芬蘭中部某城鎮推動的實際案例,市府將照顧老人的資源,集中到「協助老人做運動」上。透過專業的運動教練、物理治療師以及體育學院學生的協助訓練,一群白髮蒼蒼的芬蘭阿公阿嬤們,竟也可以生龍活虎地翻觔斗、跳躍、倒立等。而且老人變得更開心健康,醫療花費自然減少 。
農委會引入該「活動力」的核心關鍵,在中映電影的協助下,一起挑選適合影片。其中包括兩位老人決心拋開病床與家庭,一同去全世界遊山玩水的《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還有返老還童,越活越年輕的《班哲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都曾列入考慮。但因這兩部劇情片,前者環球旅行畢竟所費不貲,後者又太奇蹟幻想難以執行,所以,寓教娛樂兼可複製執行的紀錄片《搖滾吧!爺奶》,雀屏中選。
《搖滾吧!爺奶》,於是開始透過全省302家農會幹部及家政指導員,散播開來。農會人員陪同老農們一起看片,彼此討論,更鼓勵60歲以上的台灣爺奶們也起而效尤,組成樂團!
農村在地辯士電影
然而問題是,從「意念轉變」到「身體力行」,絕非簡單任務。畢竟老農們習慣長時間單獨工作,加上家庭壓力、身體狀況等不確定因素,一時之間突然要他們由原本安靜聆聽課程的方式,轉變成實際一起組樂團、開口唱歌的行動,這其中「必須付出極大的耐心討論、修改及溝通。」中映電影公司執行長陳德齡說。
而且眼前棘手的狀況是,《搖滾吧!爺奶》是美國片,講的是英文!縱使十足好聽的音樂性足以打破語言隔閡,但對於平日使用台語、客語為主的台灣阿公阿嬤,要理解對白內容,委實是個問題。經過多次溝通討論後,捨棄所謂專業電影人士,由最了解在地農民的農會「家政指導員」,擔任「台語辯士」,親自做起「同步電影口譯」的工作!
指導員沒有受過任何專業電影訓練背景,但作為最親近阿公阿媽的第一線工作者,他們能夠自然流暢地運用在地語彙,彼此熟悉的俚語說法,「添加評論引導老人家看電影」,不只「增加許多趣味元素」,而且結果超乎預期的好!「這在現今正統電影教育裡不被允許的行為,卻非常自然的在地方操作上演,」陳德齡笑著補充。
透過有意識的操作執行,讓這部看似遙遠的美國紀錄片,快速在地方農村發酵。布袋鎮農會的家政指導員許菊月就表示,因為《搖滾吧!爺奶》的激勵,本來合唱團「招生時只有2個」,看完影片後「爆增到22個」。台中市農會「犁頭店長青不老敲敲敲SONG樂團」的游老師也說,如果沒有《搖滾吧!爺奶》,樂團恐怕難以付諸實現,但因為看過紀錄片,台灣爺奶原本抱持「害羞懷疑」的態度,一下子心情就敞開,「也就敢做了!」
不過加入是一回事,實際投入練唱又是另一回事。「開心農友合唱團」的班長高森田說,他們全班三分之一不識字,唱的歌曲卻包含國、台、英、日四種語言,這讓老人家們練起來頗吃力!有團員只好用「自創拼音法」,有的即使生病住院,還邊打點滴邊聽錄音機學唱歌,完全不肯放棄。「我們改變很大,」高班長中氣十足地表示,平常工作完,他們通常不是坐在廟旁就是大樹下,彼此喝茶抬摃、打五色牌,但因為要練團表演,「我們活力變很強!」
台中市農會推廣課曾美蓮課長則比較感性,她從農村婦女的角度觀察,也認為大家「改變相當大」。尤其農村婦女原本就背負諸多家庭辛苦與不愉快,但透過活動,剛開始大夥「很害羞」,到現在她們「很活潑」,而且學會釋放情緒壓力,變開朗,「笑容也變多了。」而同樣身為農家子弟的游老師更貼近親身感受,認為上一輩的農家老人畢生都在田裡工作,「不是很有自信」,但經過組團、練唱、表演的過程後,這群台灣老農友開始正視自己的重要性,表現出「吸引力不亞於年輕人」的自在感,表演現場還「到處跟觀眾拍照」!
台灣爺奶搖滾Show
八月二十七日在中油大樓國光廳,共有來自全省農會十組樂團,正式登台表演。包括布袋鎮農會的「開心農友合唱團」、台中市農會的「犁頭店長青不老敲敲敲SONG樂團」、新莊農會的「青春不老靚量show舞蹈團」、苗栗竹南鎮農會的「勁爆爺奶搖滾合唱團」等。
這場別出心裁的演唱會,主角是60歲以上的農村銀髮爺爺奶奶們,無論演出搖滾合唱或動感舞蹈,全場總是捧場地大力掌聲,起立喝采。因為太可愛也太有趣了!本土爺奶們精心的造型打扮,舞台走位,高聲歌唱……,大方秀出自身的特色與力量。
而這段台灣爺奶所創造參與的點滴過程,中映電影也從頭至尾跟拍紀錄片,從辯士說片、爺奶們組成樂團、聘請老師、定期練習、上台表演等都悉心入鏡。「不過,我們並不希望這只是農委會的宣傳片」,陳德齡執行長毫不諱言,「這部紀錄片的核心價值,就是爺爺奶奶們!」然後讓我們懂得關心周遭老人家,再將這次很好的經驗,運作執行的獨特模式,透過台灣爺奶的紀錄片「再延續下去」,影響更多人。
因此《搖滾吧!爺奶》紀錄片所傳遞出的意義,不再只是靜態的「電影欣賞會」,而是從意念轉變到付出行動,以及文化再生產的過程。也許表面上,它沒有撼動任何體制,沒有打倒威權壓迫,更沒有創造任何話題人物,但紀錄片的真實感及影響力,真實參與者展現的「改變」,都一點一滴透過行動在台灣推動出強大滲透力量。
台灣開心農友 -台中市農會
台灣開心農友 - 嘉義縣布袋鎮農會
※ 照片提供/中映電影公司
※ 本稿為《人籟》與《放映週報》共同合作,文章亦見於2010年10月號《人籟論辨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