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63屆坎城影展特別報導
出發到坎城影展的幾週前,剛好跟一位導演朋友聊到:「國際影展對電影藝術的發展真的還具有正面影響力嗎?」我們都是那種從小藉著看金馬影展吸取養分長大的小孩,但是近年來也都不約而同感覺到,像年輕時候那般經常因為某部作品而驚豔到不能自己的經驗,幾乎已經少之又少,每每看一些電影大師的最新力作,反倒比較像是和老朋友敘舊一般的情懷。
即使是藝術電影也難逃計算啊!什麼樣的金獎名導,配上哪個國家的票房明星,透過哪幾個地區的集資及發行計畫佈署,在哪個國際影展作不同階段的首度曝光...特別是在無疆界的世界村裡,當跨國合製儼然成為主流,當公式被置入藝術裡頭運算時,不知怎麼的那些大片總是令人感受乏味。
而因為影片皆需要透過市場機制被更全球化的看見,行銷掛帥的時代裡要藉由媒體力量來宣傳,影展也亟為仰賴電影公司所提供的明星資源,影展及市場展之間有著無法脫勾的裙帶關係。就以三大影展當中參展人數最高的坎城影展來說好了,全世界仍在運轉的電影人都必須出現在坎城的原因,可不是單純只為了看影展,而是為了參加市場展;而影展當中的正式單元選片,特別是競賽單元裡的參展影片,幾乎可說全部都經過一番運作,其中恐怕只有姿態優雅及粗魯的程度差別。
不過在今年坎城影展頒獎典禮上,當看見評審團主席提姆波頓宣佈將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頒給泰國導演阿比查邦的《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時,我突然對文章開頭那個問題的答案又有了一些信心。
阿比查邦從夏綠蒂甘絲柏手中領到金棕櫚獎(圖片由AFP提供)
電影藝術的希望 2010金棕櫚獎的意義
今年坎城影展共精選十九部競賽片,其中華語電影只有一部王小帥的《日照重慶》雀屏中選,亞洲電影也只有日本北野武《極惡非道》、韓國李淐東《詩》和林常樹《下女》及泰國阿比查邦的《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作代表,但將代表最佳影片的金棕櫚頒給阿比查邦所代表的意義,並不僅只於亞洲電影的異軍突起,而更是電影藝術的希望。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從罹患腎病而行將就木的波米叔叔在泰北山間與親人渡過人生最後時光開始,某天夜裡,彷彿不約而同要來陪波米叔叔最後一程似的,妻子的鬼魂突然幽幽現身共進晚餐,失蹤多年的兒子也以紅眼睛的猴精形貌回來探望,眾人受到不知名力量的牽引陪著波米叔叔來到一個洞穴,波米叔叔相信他的第一世於此誕生,而千年前有著半面殘缺的悲傷公主,曾在這裡將自己獻身給湖中的一尾魚。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
這般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劇情,讓人大呼「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電影!」讓沉悶了很多天的坎城影人熱烈討論達到最高峰,有人說波米叔叔前世是頭牛,也有人說他和兒子一樣曾為猴子,還有人說他是公主與魚的後代(或是魚?!),總之沒有人能夠有真正的答案,但大部份觀眾都在這一趟從未經歷過的神秘電影旅程之中感到極大驚嘆。
阿比查邦相信萬物皆有靈,凡有生命必然衰逝,但靈魂透過各種形體的轉換在萬物之間輪迴不息,而電影成為了一種讓所有參與的生命(包括製作時的所有人事物,甚至包括欣賞電影的觀眾)集合並分享其多世靈魂記憶的媒介,而拍電影的魅力也正是在於電影作為藝術媒介,應該還有著無窮盡的可能性能夠探索。也因此雖然評審團主席提姆波頓曾謙遜地說,他會將大獎頒給他自己拍不出來的電影,但頒給《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除了對應泰國政變的重大政治意義,也絕對代表著評審團有著過人的膽識及創作理念的高度。
《愛情對白》茱麗葉碧諾許
而在其他重要獎項的部份,因為此次入圍名單說實在能讓媒體一致同聲叫好的影片屈指可數,最後的得獎結果也基本上都是眾望所歸,在墨西哥導演亞歷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的《漂亮》中,哈維巴登飾演一名生命在垂死邊緣還操心著自己的及旁人的家庭及事業難題,幾乎是為哈維巴登量身訂做的角色,在台下伴侶潘妮洛普克魯茲的深情相望之下領獎,哈維巴登那一刻應該是全天下最幸福的男人吧!因此也無須介意必須與和另一位義大利演員伊力歐吉曼諾分享這份殊榮,讓坎城今年也唱影帝雙簧旦;茱麗葉碧諾許以阿巴斯的《愛情對白》封后,在得獎之餘仍不忘大力聲援創作自由,呼籲釋放因拍片被視為異議份子拘禁的伊朗導演賈法潘納希;評審團獎頒給了在內戰不斷且電影工業貧瘠等種種困難環境之下,仍然具有高水準表現的查德電影《吶喊男人》;多項獎項在同時照顧到藝術成就及政治關懷的考量之下,也都展現了作為龍頭國際影展所能夠施展的影響力。
以「導演雙週」 試觀全球風向
不過,和去年一樣,在坎城能看怪片看到最欲罷不能的單元,仍然非「導演雙週」單元莫屬。向來以挖掘優秀電影作者自豪的「導演雙週」單元,是在著名的法國六八學運後由「法國導演協會」自發性成立的平行單元,四十多年來始終堅持著彰顯在影像或敘事美學上具有特殊個人印記及原創導演風格的電影作品,獨具慧眼的「導演雙週」在許多大師尚未成名之前就識出其不凡潛力,曾經放映過的大師第一部作品,包含法斯賓達、荷索、大島渚、史柯西斯、肯洛區、賈木許、漢內克、達頓兄弟等等不勝枚舉。
「導演雙週」今年在換了新任藝術總監之後策展銳利度不減,不若正式競賽單元有著沈重星光包袱(雖然竟然也請到了滾石合唱團的主唱Mick Jagger出席了《Stones In Exile》首映!),反倒更大刀闊斧在22部正式入選影片裡,讓首部劇情長片佔了11部之高的比例!果不其然也抱回了坎城各大單元都在角力奪取的金攝影機獎(坎城所有正式單元的首部劇情長片皆可角逐),讓新任藝術總監相當風光。
而得到這個金攝影機獎殊榮的墨西哥片《Leap Year》,是一段令人幾乎難以喘息的SM旅程,其貌不揚的寂寞女子在不斷的一夜情中,遇上一名觸動她內心情慾的神秘男子,他以不忍卒睹的粗暴方式做愛,卻是唯一能夠溫柔撫慰她靈魂深處的對象。隨著一次比一次更挑戰極限的危險性愛探索中,女子內心的陰暗秘密也逐漸浮現。從導演、攝影機到男女主角的表演都坦誠得毫無妥協,因此也讓女主角在這段混雜愛慾和痛苦的歷程後,所得到的自我覺醒格外感人。
不過今年也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往常在「導演雙週」的作品可能只有金馬影展中有機會一睹為快,但今年卻有不少膽識過人的國內片商前仆後繼的引進多部作品。這是否代表著台灣的藝術觀影環境更臻成熟,答案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能夠看到更多元化的影片作商業映演,應是台灣影迷的福音。這其中包括以數位相機一鏡到底拍攝而成的烏拉圭驚悚片《The Silent House》、由艾倫巴金所主演的黑白影像詩《Shit Year》,及天人合一境界不輸《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的義瑞合製電影《Le Quattro Volte》。
《The Silent House》號稱是全世界第二部以高畫質數位相機Canon EOS 5D Mark II完成的劇情長片,更驚人的是全片一鏡到底,輕巧鏡頭的緊迫跟拍技術,完全將第一人稱視覺觀點所感受到的危機與恐懼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原本似乎是一個誤闖實境恐怖屋的經歷,到最後逆轉出一個有真實社會案件背景的人倫悲劇,具有伏筆的劇本和幾種出色的新媒材(數位相機、拍立得等)執行搭配的天衣無縫,是獨立製片重新定義類型電影的又一典範。
Shit Year
美國新銳導演Cam Archer的《Shit Year》則是一部視覺風格強烈的個人電影,請來風韻猶存的艾倫芭金,飾演一位演藝生涯如日中天卻突然宣布息影退隱山間療情傷的女明星,全片以黑白攝影、大量特寫和喃喃自語的詩意美學捕捉難以言說的內在情感,艾倫芭金渾然天成的魅力,集性感和驕傲和脆弱於一身,彷彿隨時會讓大螢幕爆炸。
而《Le Quattro Volte》也是另外一部充滿禪意的神奇電影,鏡頭從老牧羊人病逝前數日作息開始,老人闔眼之後,一隻小小羊「哇」然墜地來到世間學習長大,來到一棵巨樹之下安歇,冬去春來,村民們合力砍下了巨樹…全片幾乎沒有對白,但鏡頭卻像是有著神的凝視一般。本片也得到象徵「導演雙週」單元中最佳歐洲電影的European Cinemas Label獎。
法國影壇今年出現幾部清新脫俗的青春成長電影,在「導演雙週」中即有信仰虔誠的少女如何面對情竇初開的《Love Like Poison》,及描寫兩個厭世的高中女生相約自殺過程的《Young Girls in Black》。「一種注目」單元中也有一部《Lights Out》以多人觀點拼貼出一樁校園命案背後的青少年心事。
Lily Sometimes
然而最精彩的還是得到今年「導演雙週」單元最大獎的是的法國電影《Lily Sometimes》,嚴格說來它不能被歸類為青春電影,雖然芳齡已過三十卻仍有張娃娃臉的Ludivine Sagnier(《八美圖》、《巴黎小情歌》)所飾演的主角Lily確實不願意對成人世界有所妥協。生性敏感的野丫頭Lily有著各種外人無法理解的古靈精怪舉動:她會抱著最要好的火雞朋友幫牠塗指甲油、她會將一堆死掉的小動物囤積在冷凍庫裡以將牠們的皮毛製成裝飾品、她會直接跟喜歡的男生說「我們來做愛吧」,但在母親驟逝之後,Lily能相依為命的只剩下遠在巴黎的OL姊姊(Diane Krugerl,《特洛伊:木馬屠城》),但姊姊也在Lily的影響之下一點一滴的嚐到自由的滋味。《Lily Sometimes》有著細膩的劇本及絕美的攝影,而Ludivine Sagnier和Diane Krugerl詮釋姊妹之間唇齒相依的愛恨情結也相當可圈可點。
國內觀影環境漸趨友善 2010金馬影展預告
在台灣身為藝術影迷是幸福的!不但台灣片商視野多元,勇於引進相當多在其它國家都不容易被發行的獨立製片,今年國賓長春影城轉型為13個小廳的藝術影城,預計同一週可有七部藝術電影可欣賞,倘若排片可更大膽嘗試將大廳也一併規劃,戲院環境可望有機會更友善,這代表著影迷們能在院線上看到多樣類型藝術電影的機會也將大為提高。
而金馬影展也將繼續致力於拓展台灣藝術電影環境的疆界,朝向介紹更多暫時無商業市場的優質影片,例如經典修復及搭配放映的「影人影事」類影片(例如:去年令人驚豔的《紅菱豔》攝影師的紀錄片,並搭配上代表作《非洲皇后》;維斯康提華麗到令人嘆為觀止的《浩氣蓋山河》數位修復版等等);或走出主流歐洲電影世界到東南亞或非洲,例如極為感人催淚的非洲電影《Life Above All》等。
昨日的新銳導演在影展的介紹之下,成為影迷熟悉的大師,甚至可擁有市場潛力,而影展存在的目的,也將是走在最邊緣、最前線的位置,繼續為影壇注入活力,並為影迷耕耘新鮮的電影藝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