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華麗嚴謹的告誡過程:《公主追殺令》
2010年《玩具總動員3》的熱鬧上映,讓大家看到了一路從堅持優良原創劇本與縝密3D影像結合的小動畫工作室,到市場產值七十四億美金的動畫電影里程碑,這還只是華特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在2006年併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時對外宣佈的金額,動畫電影的蓬勃發展,讓優秀的視覺影像人才投入熱誠到這個大銀幕中,創造動畫電影的矽谷傳奇,然而動畫與成人世界之間的融合可以到什麼樣的程度?
看著動畫電影的歷史進程,其題材與內容的範圍還遠不及市場擴及的程度,即使動態影像發展至今幾近兩百年的現代,『動畫』還是被歸類為青少年以下的商品,成人議題與動畫結合的作品,不免被大眾認為是包覆在一層甜蜜的糖衣之下,假繽紛視覺之名,表現兒童不宜的正經或不正經;但甜美的表面並不表示它就具有浪漫的本質,而重度暴力情色與驚悚,也不見得能獲得記實影像同等地位的正視與討論,但2006年坎城影展導演雙週開幕片《公主追殺令》(Princess)給了動畫長片一個新的視野。
May you spread your legs for the angels
就像你在人間為我們做的那樣
Like you did for us here on earth
化名「公主」(Princess)的克莉絲汀娜,不僅僅是個只有一雙腿在攝影機前任人擺佈的A片女星,「公主」兩個字已成為丹麥情色工業中的符碼,她代表的除了她本人以外,還有情色產業背後龐大且完整的階級制度,而帶著克莉絲汀娜一步步爬上這個產業頂端的,卻是她十四歲時父母車禍雙亡後,與她生命另一階段接軌的男朋友─查理,而她的第一支情色作品的拍攝,是由親生哥哥奧古斯的攝影機拍出來的;「公主」的誕生,是如此的自然而然與毫無疑問,如果能將情色產業信仰化,公主無庸置疑是上帝派下來的天使,她讓人們感受到自然本性的美好,使得她過世後還不斷被弔念追憶。
但脫去「公主」外衣的克莉絲汀娜,卻無力給自己的女兒更多呵護與關愛,即使在她生前,強褓中的米婭也都是她想捨棄掉的那失控生活中的一部分,過世後,五歲的米婭也與一名叫凱倫的老妓女一起居住,過著性交如洗澡一般的生活,直到傳教士哥哥奧古斯找上門,帶走姪女米婭並成為她的監護人。
動畫的世界有種既衝突又迷人的特性,用線條組成的每個構圖與真實世界是那麼的相似,彷彿暗示著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性交就像握手般是社交禮儀,殺戮被賦予更高的社會道德,然而這一切都只在每個點線面的移動中呈現。但《公主追殺令》用兩種不同的素材將電影一分為二:真人演出的過去式與動畫表現的現在式,真實的紀錄影像被內嵌在不真實的動畫中,讓觀者陷入記實與否的思緒中,而真人影像在電視上與腦中的重複播映,加深傳教士的信仰與執念,同時也強化訴諸審判性攻擊的說服力。而電影中另一個賦予審判力量的,是社會環節中最脆弱的幼童;五歲大的米婭了解大人是「怎麼做」的,她認為妓女是必需品,每個家裡都應該有一個,但性愛的其他意義她並不了解,一個大人都不一定能抵抗環境加註在身上的形象,何況是不了解箇中意義的小孩,所以當米婭在電影中舉起釘拔用力往傷害過她的男人的下體敲下去的時候,她才突然了解性上面的傷害帶給她多大的折磨與痛苦。
這部絕對兒童不宜的動畫長片,不如其他成人題材的動畫電影,如《心機掃描》(A Scanner Darkly)或《與巴席爾跳華爾滋》(Waltz with Bashir)使用3D技術將色塊鮮豔分明的特性表現成超現實的圖像。或像《惡童當街》(Tekkonkinkreet
)大量使用手繪(Hand Drawn)營造強烈的個人與視覺風格。《公主追殺令》裡,除了真人實境與動畫影像交錯外,另外將人物影像與場景分部處理,天空、街景與建築物的3D立體呈現,展現現代動畫的精緻美學,但所有人物角色都用2D方式呈現,保留早期動畫的質感,並且以1秒16格甚至更少的影格數,不如以往動畫電影裡的流暢感,這種類似停格動畫(Stop motion)的形式,創造出童話寓言般的效果,然而在真正進入電影世界後,觀眾感受的反差程度取決於對自己現實與童話上落差。
用神諭式的姿態來審判整個丹麥情色工業,其中的是非對錯,已經不是坐在影廳裡的觀眾,甚至導演編劇們能下結論了,但電影的幾個環節中,長鏡頭般的廣角視覺將憤怒與悔恨的情緒凝結,綿密細緻的法國香頌襯托審判儀式的莊嚴,以暴力與情色結合的電影來說,除了昆汀塔倫提諾式的影像語言外,經歷一場《公主追殺令》,彷彿是剛經歷完一段告誡的過程,而復仇的快感已不復見。
※ 「夏日消暑動畫」專題前期文章
第266期 玩具的發聲練習──不想說再見:《玩具總動員3》 (文 / Gina Wang)
第267期 從《心機掃描》的迷幻世界看動畫電影的成年之旅
(文 / Mo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