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策略到執行-廣告如此、紀錄片也如此
簡介
又一位廣告片導演拍製了他的第一部紀錄片,而且同樣都是黑白影像的紀錄片。一位是彭文淳,作品2003年的「歌舞中國」。另一位是鐘孟宏,作品是目前仍在放映的「醫生」。
白影像的美學,在兩位導演的運用下,各有不同層次的意涵。
「歌舞中國」說的是一群來自大陸各地的年輕男女,齊聚在繁華的上海,跟著從台灣過去的老舞師學舞築夢的故事。(曾入圍第四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醫生」則是一則遠在美國執業的台灣父親,回溯喪子傷痛的過程與生死的探問。(2006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作品,並已入圍第四十三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兩位導演相差一歲
鐘孟宏:1965年生、交大計算機工程系畢。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製作碩士 (MFA, Filmmaking, School of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1997至今擔任電視廣告片導演,執行過上百部作品。
彭文淳:1964年生、文化大學外文系畢。1988那年拍第一隻廣告片 (比鐘孟宏早9年,其間,鐘孟宏應是出國唸書、回國拍金穗獎短片等。)
根據 The Gunn Report 在 1999 年統計,彭文淳名列該年度全球獲獎最多廣告導演第 14 名。
這兩位年紀只差一歲的創作者,在拍了多年的廣告片並享有盛譽之後,竟然不約而同的把攝影機自精算的秒數與商業的企圖中抽離出來,朝向一個有人味的、有生命情感的紀錄片方向轉動!
「歌舞中國」的築夢青春
「歌舞中國」的黑白影像去除了上海五光十色燦爛奪目的都會氣息,呼應著人物內心的單純──追求夢想、專心一意、不為聲色所惑!這些青春的築夢者正準備著發光發亮,眩目浮華的彩色影像,會削弱了他們欲迸發出的光度!同時,黑白影像也可以避免讓觀眾受上海這個大城市的諸多俗麗色彩的干擾,而能專心聚焦於人物身上,這批從其他內地過來的小人物身上。
「歌舞中國」是一部談舞談夢想的片子,跟美感有關、跟青春有關、跟專注單純的意志有關。
彭導捨棄真實世界的彩色樣貌,決定以黑白影像拍製,這一出手,也決定了這部片子絕對不是所謂客觀的紀錄片,而是相當帶有作者美學自覺的影像作品!
片子的畫面經營非常講究,構圖單純、焦點集中、充滿情感、偶有壯闊的詩意,雖是黑白卻顯優雅,風格鮮明,並不時透出時尚的另一個味!
從事廣告業,有所謂的廣告表現、廣告策略,作品永遠是策略執行下,最終呈現給觀眾的具體成果,能夠感動觀眾的,絕對是最後呈現出來令人著迷的表現手法,在這方面,「歌舞中國」仍然不失是一部廣告長片!
它行銷的是,看完本片,你會不會想學爵士或現代舞?(走出戲院,工讀生發問卷調查的內容之一。)
「醫生」的低調與傷感
「醫生」的黑白影像,則是低調抑鬱滯重懷念的深情心境!說一個父親對意外死去兒子的思念與傷痛;這個父親又同時是醫治別人孩子、跟死神拔河的醫生。
在孩子離開六年之後,父親終於緩緩打開心門,對陌生訪談的導演,回顧著關於他的可愛的大孩子的點點滴滴。
為人父者,在這沉寂數年間的生存的狀態,導演拍了許多日常性的空景,景景卻都充滿了隱喻 ──那糾結的心(泳池裡纏繞的水管)、親人間不可碰觸的敏感話題(月台上禁止跨越的四個字)、在工作間抱著吉他自愉的身影、那個在泳池裡漂浮的維尼熊……黑白低調的影像,讓這衝擊的情節在觀者的心裡一圈圈泛起漣漪,導演用緩慢的步調推展開過去與現在交織的路徑。
「醫生」的美學,來自於導演自覺性的創作!
他用空鏡頭鑲嵌在底片與底片之間,聯結成一種文學或詩意性的影像結構,用這手法再敘述了當時發生在醫生身上的真實事件,並暈染出了許多無法言說的內在心境與情緒,這樣的表達已是一種內斂與節制!
導演已知曉整個他要拍的事件 (主題),然後他大量收集準備好可能會用到的素材(新聞報導、家庭影帶等),拍子拍完,在剪輯室裡,剪輯了現在大家看到的版本──
兩個相似的男孩、有著相似的喜愛、相似的年紀、相似的好奇。
一個是生者、一個是亡者。一個必須透過攝影機,再透過家庭錄影帶觀看,才能見著活潑的生命。這是一個哀悼性的影像。另一個是直接面對攝影機,具體呈現逐漸趨於死亡終點的生命,是一個紀錄見證的影像。
「醫生」的憶往與當下,雙線進行。
「醫生」不寫母親,導演卻從祕魯小孩的母親的身上,讓大家去體會醫生的太太當下所承受與承擔的痛苦極大值!
今日我們在螢幕上看到的黑白影像,蒼天無語,那是將悲痛憤怒提煉過後的沉澱!
對題材的敏感判斷
兩位資深廣告片導演出手,不約而同的選拍了紀錄長片,故事的發生一個在上海、一個在美國愛荷華州。
導演判斷了可以成為拍片題材的可能性,而且是好看的紀錄片。但是,彭文淳處理「歌舞中國」卻出現了劇情片的元素:衝突,這衝突是可以被導演挑釁製造的!因為導演掌握了真實生活裡,梁一老師與一名跳現代舞的年輕男舞者的性格及對舞蹈看法的不同調,而試圖去TRY兩位人物對立的一場高潮爭執。
鐘孟宏的「醫生」卻不能製造高潮,但他有如神助的,在拍片過程裡,出現了一位可以對照的一個罹患絕症的男孩。如果沒有那位秘魯小孩及他的父母的對照,「醫生」整個事件的敘述可能就變得單調而且耽溺,深思的深度就淺了!
策略到執行
這兩位導演用自己的方式說了各自想講的故事,如果觀眾看過有不同的感受,而這感受又能回應導演當初的設定的話,那麼同樣是使用黑白,黑白的影像粒子可以粗糙,猶如心境的寫實;也可以細緻,呈現時尚的品味!
不為黑白而黑白,不因個人偏執而偏執,那麼黑白,不論視覺、不論心像、不論感情,實際上有許多豐富的層次之美!
回到廣告這個背景,廣告學裡有所謂的廣告表現和廣告策略,作品永遠是策略執行下,最終呈現給觀眾的具體成果,能夠感動觀眾的,絕對是最後呈現出來令人著迷的表現手法,在這方面,「歌舞中國」仍然不失是一部廣告長片!
它行銷的是,看完本片,你會不會想學爵士或現代舞?(走出戲院,工讀生發問卷調查的內容之一。)
而「醫生」呢?
我至今仍然難忘,醫生夫婦因著上片而不斷接受媒體多次專訪,原以為他們疲累了、康復了,卻在慈濟大愛台的錄影現場裡,最後還是哽咽著說,他們最想問他們的孩子昱和:Why did you do that?
(作者Sophia目前任職廣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