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教育》Napola

45
2006-09-04

每回看到納粹的標誌,總得費事地將「卍」字與之相較,三百六十度顛來倒去,才能悟出兩者之間的差異,可下一回再看見,還是又忘了…。納粹這個議題不時出現在電影裡:《美麗人生》爛漫而天真的敘述方式、《再見列寧》令人玩味的情節…,只要年代跨越二戰期間,就很難忽略。而這部電影告訴你:德國人高舉筆直的左手喊著「希特勒萬歲!」也許只是因為別無選擇。

那些懷抱熱情理想,對國家、世界充滿改革熱忱的青年,總是讓這個年代理,對政治冷感,對現實失望的我們感到汗顏。我們的確也有所追求,但似乎總少了一股幾乎無所求的直覺和勇敢。二戰前的德國青年不乏革命前夕的切‧格瓦拉,他們加入軍事學校,接受嚴格而殘酷的軍事訓練,寄望不久的將來奉獻自己、為國效力,對他們而言,那將是無上的榮耀、無比的光彩。

但戰爭從來不會是什麼好事,如果它讓你以為有什麼光明之處,定是如迷幻藥的謊言,沒有其他可能。擅長拳擊的男主角與省長的兒子在軍事學校結為莫逆之交,無論最初他們進入學校自願與否,最後都成了被迫。就像在擂台上,唯有將對方擊倒方能勝利,沒有別的後路。然而,為什麼要有擂台?那些感性或理性的思想沒有人願意閱讀,那些強健的身體必須學會使用暴力。因為年輕,所以被鑄打為武器,挾物種優越論展開攻擊。然而他們其實稚嫩;掙扎、吶喊,懦夫或英雄僅一線之隔。一切像電影最後那場風雪,無情又刺骨。

戰爭裡除了犧牲者還是犧牲者。理想含有太多幻象。闔上DVD的殼,呼!別再創造什麼符號或手勢了。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