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夢》The Dream of Light

23
2006-09-04

西班牙名導演Victor Erice所導的《光之夢》(The Dream of Light),電影描述一個畫家畫著他院裡的一棵樹,他企圖掌握果實下垂之纍纍,與陽光照在果樹上的光澤,從果實纍纍,畫到果實終於熟透掉落,從春末入秋,最後,他結束了繪畫。

很多不同背景的人都來看他作畫,也問他很多跟畫有關的問題,問起繪畫技巧,他暢答如流,但問他為何要畫這棵樹?他只簡答:「因為我喜歡這棵樹。」

但最後透過畫家夢中的獨白,我們才知道,他喜歡這棵樹,是因為它有他的童年、有他父母的記憶,這棵樹,很老很老了。

電影最精彩的,是在他畫完樹後,他自己就成為模特兒,因為他的妻子也是畫家,他妻子不停的畫他,儲藏室堆滿他的雕刻與畫像,因為,他是他妻子這一生最想畫下來的記憶。他妻子將他從年輕畫到老年。

影像穿插交織著妻子雕刻的年輕到年老的他的臉、正睡著的老人的臉,最後,影像結束於落在地上的果實,果實腐爛入泥,而後,陽光璀璨,春天來了,樹枝上又新生了幼嫩的果實,簡簡單單的便將人生生命的週期,跟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週期,以及藝術家企圖畫瞬間入永恆,作了充滿韻味的比對。

導演細膩的將時間的節奏感,透過影像表現出來。畫家捕捉光線時,時間是在往前走的,他的生命也在往前走的,生生不息的果樹,承載他的時間、他的回憶、他生命的刻痕,因此他畫樹,觀畫者只能看到技法、光線與果實的美麗,卻無法從畫家之眼,看到時間的痕跡、愛的回憶,而這透過時間承載的愛的回憶,畫家畫樹時看到,她妻子畫他時也看到。

片名叫做The Dream of Light,Light成為一語三關,是畫家要捕捉的光線,是時間,也是透過歲月醞釀出來的豐盈;於是老年,成為一種深度。是在這主題之下,導演穿插的其他人物與對話,方能顯出意義而不覺岔題、瑣碎、冗長。

譬如說,正在幫畫家整修房子的外地工人,勤練著西班牙語,鏡頭特寫著他們正練習「春、夏、秋、冬」字彙,但字彙難以真正流轉春夏秋冬不斷逝去的時光,他們反而是從果實成熟落地,分享果肉之際,感受大自然在時間當中的流轉,正是在這時光流轉中,他們幫畫家整修好房子,完成了建築工作。

另一段是,當畫家繪溫柏樹時,年輕時就認識的藝術家好友來訪,陪畫家一邊作畫,一邊遙想當年,導演刻意用精緻的鏡頭剪接,讓我們感覺聊天、作畫之際,彷彿時光悠悠已過了一世紀。當他倆一齊欣賞米開朗基羅的「最後審判」時,畫家說:何以米開朗基羅筆下的人,對此生都存有這麼多的恐懼呢?而後,藝術家朋友跟畫家說:現在我知道何以很多人到我們這個年齡,都想趕緊用心致力藝術,因為開始發現人生未必久長。

這兩段都十分切合主題的,將生命、大自然與藝術作了對照。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成為指引人們聆聽觀看時光飛逝的導師,當心靈感受著生命的短暫,渴望永遠記憶著生命中的豐富,畫家獨具慧眼的,知道該怎樣透過繪畫,化瞬間為永恆的,將果實之美、果實之豐盈永恆化,來暗喻驀然回首的此生。

導演Victor Erice也參與《Ten Mimutes Older》這部名片的十分鐘短片執導,他導的這個短片有類似的韻味,他將一個嬰孩生命危在旦夕的屏息感掌握的恰到好處,也在最終留下對生命的愛與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