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片的多元性返還──談2021金穗獎「學生劇情片」入圍作品 | 文/ 孫志熙;圖/《三步》劇照,金穗獎提供 | 在台灣,把短片視為長片習作的觀念始終存在,因而有很多短片會被拍成長片的濃縮版,但只要站去觀眾的立場,即能清楚知道兩者所受期待絕不相同,短片要給的是一股爆發力、一記重擊、一個扭轉後的回味無窮,所以這種敘事策略便是將物理格局壓縮,讓整個故事80%以上發生在同一空間,並且時間跨度小。 | | |
|
|
| 《社頂的孩子》:複雜流動的血統身世 | 文/ 黃香;圖/《社頂的孩子》劇照,取自屏東縣長潘孟安的YouTube影片帳號 | 片中記錄諸多常民的回憶和想法,與歷史學者的觀點參差對照,其中最令人驚奇的是八寶公主廟的民間信仰。幾百年來墾丁附近海域發生諸多船難事件,清廷又視之為化外之地:「其劫之凶犯又係生番,並非華民,該處乃末收入版圖,且為兵力所不及……」,這樣的歷史與地理背景正好為民間傳奇提供絕佳的時空環境。 | | |
|
|
| 【北影】暗影、註腳,與可疑的羅馬尼亞歷史:哈都.裘德 | 文/ 趙正媛;圖/2021台北電影節焦點導演哈都.裘德(台北電影節提供) | 本次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之一的哈都.裘德(Radu Jude),在一次訪談中說及自己對電影的立場。有趣的是,當這話出自總拍「可疑」電影的裘德,既像是不懷好意地邀請觀眾拾起疑心,同時,也是提供觀眾一則絕佳線索,來理解他總是靈活多變、話中有話的電影風格與創作歷程。 | | |
|
|
| 【北影】從離開出發的創作:閱讀凱里・阿努茲作品 | 文/ 郭敏容;圖/《失戀男人旅行日記》劇照(台北電影節提供) | 阿努茲於16歲離家,各處停留居住,這樣的經驗讓他臉皮厚、適應力強。阿努茲目前主要定居柏林,並定期返回巴西老家。他說過往「離開」既帶著暴力,又十足美麗,現在的離開沒那麼絕對,沒有哪裡會找不到人,這個年代比較難消失。本文從這樣的背景在他的影片裡辨識「離開」的各種樣貌和發展。 | | |
|
|
| 談金穗獎新章與台灣短片未解僵局,以一般組劇情片入圍為例 | 文/ 陳宏瑋(波昂刺刺);圖/一般組最佳劇情片得主《手事業》劇照,金馬執委會提供 | 有長期關注金穗獎,不乏看見大量無限循環與高度同質性的文本題材。例如單一且可憐形象的弱勢族群,著重描繪人物的社會處境。以虐心哭調為主key之我愛台灣土地loop大競賽,美名在外為社會/正義發聲,事實上或許也涉及這樣的作品更容易獲得評審/影展/競賽/公部門補助青睞。 | | |
|
|
| 動態影像如何引入荷屬東印度:從1896年至1910年代談起 | 文/ Raslene;翻譯/陳平浩;校訂/陳沛妤;圖/荷屬東印度時期的戲院 | 令人驚喜地,當動態圖像進入荷屬東印度時,民眾認可它和接受它的速度很快,這是因為這裡早已有了觀看舞台奇觀的既有文化。例如偶戲(哇揚皮影戲、東爪哇戲劇)和舞台奇觀(跨國印尼民俗劇、歐洲與馬來的舞台歌劇)在這裡是普遍的娛樂,通常在公共空間或公共建物裡舉辦,讓有能力買票的觀眾欣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