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682
2020影視聽論壇.圓桌討論側記
眾聲喧嘩時代的大眾參與
記憶的植入、繼承與分享——專訪沉浸式作品《囍宴機器人》監製陳斯婷
文/ 謝佳錦;圖/《囍宴機器人》,綺影映畫提供
問起未來發展,陳斯婷表示,做漫畫就是知道會發展成傳統影集,之後會往這方向推,若有機會做發行,再回來考量有哪個部分適合抽出來做沈浸式體驗。背後自然有成本考量,「VR更花錢,目前觀眾也還不在這邊,現在是教育期,養成觀眾。我們對自己的角度也是養成IP。這是我們做影視開發的目標,希望能活用串媒體的力量,把一個媒體的觀眾拉到另一個媒體。」
展現豐沛創作能量,百花齊放:2019台灣短片綜論(下)
文/ 翁煌德;圖/《合十》劇照,金穗獎提供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的《掉人》同樣具有高度的可看性,導演康銪倫的企圖比許多故弄玄虛的鬼片導演來得更實際許多,他很清楚知道只要能嚇著人的鬼片才是稱職的鬼片。導演強化了聲音效果與攝影的質感,將觀者逼至精神耗弱的邊緣。但幫助最大的,或許還是完美的場景環境。雖然故事很大程度被弱化,但整體創造出的影像質感以及剪輯節奏,都能喚起觀眾的恐懼反應。
展現豐沛創作能量,百花齊放:2019台灣短片綜論(上)
文/ 翁煌德;圖/《偷偷》劇照,金穗獎提供
別再以為學生的創作題材還是只侷限在童年經驗、青春愛情的範疇之中。台北藝術大學的游珈瑄導演的《家庭式》,靈感便是出自於《報導者》的專題報導《廢墟裡的少年》。該報導開宗明義指出台灣尚有兩萬名少年生活在高風險家庭之中,這些少年因為家人的不幸,有些人被迫輟學,有些人很早就成為童工或少年工。報導談及了貧窮是何以世襲,而社會大眾卻少有機會正視這個現象的存在。
化危機為轉機,開拓華語電影的嶄新視角:從2019金馬獎的中港撤片潮說起
文/ 鄭秉泓;圖/《陽光普照》獲2019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金馬執委會提供)
2019年第56屆金馬獎,注定會在華語電影的發展長河中佔有一席之地。重點不在於哪些影片報名、哪些不敢報名、哪部片得獎或哪位得主日後會如何,真正的關鍵只有兩個字:政治。報名跟參與是政治,入圍是政治,得獎是政治,就連頒獎典禮也是政治,只不過濃度高低有別罷了。打從以台澎金馬的「金馬」命名開始,金馬獎就確認了自身最原生、最揮之不去的政治性。
迎向多重敘事與實驗語境的影像未來:2020年高雄電影節「XR無限幻境」
文/ 陳沛妤;圖/《子宮綺想》劇照,高雄電影節提供
活動影像脈絡裡,總是追求兩種希望觀眾能夠感受到的效果:其一是讓影像中的人物比真人更真實,此技術在當代是立體投影努力實踐的目標,大多是計畫讓已逝的人「復活」或是保存現有的自己;另一種影像追求則是希望讓觀眾感受到被影像包覆,最早可回溯到全景(panorama)壁畫,可見自人類懂得刻劃影像以來,都期待藉此能讓後人身歷其境,以再次體驗創作者最初的感受。
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阿尼瑪(10/16-1/17)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影展(12/18-31)
《囍宴機器人》2020沉浸式體驗,台北濕地venue(12/11-20)、高雄VR體感劇院(12/24-2021/1/3)
【中山73影視藝文空間】12月主題「光影追逐」
【桃園光影文化館】11-12月「敬!美好人生」主題影展
【光點台北】2020年12月上映電影資訊
【府中15】2020年12月主題「影.視時光機」節目資訊
2021金穗獎、優良劇本(12/28-2/1)
《我們的勇敢時刻》系列,公視+上架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