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完成的人物肖像——2020公視新創紀實短片(上):《天亮前的戀愛故事》、《地洞》 | 文/ 趙正媛;圖/《天亮前的戀愛故事》劇照 | 如何拍一部關於劇本的紀錄片?劇本同時又是改編自某人的真實體驗?《地洞》與前作《臨時工》有許多相似的設計,同樣安排了背景與年齡各異的「臨時工」,參與分段式的影片製作過程,在一處劇組挑選的廢墟,佈置起宛如一個三人家庭的生活場景,透過事件的時序安排、調動「家」的諸多形式元素,來挑戰傳統對家的功能的想像,和價值判斷,同時顯現工人階級克難的生活處境。 | | |
|
|
| 不完成的人物肖像——2020公視新創紀實短片(下):《殺人之眾》、《咪咪貓的奇幻之旅》 | 文/ 趙正媛;圖/《殺人之眾》劇照 | 導演為何將《殺人之眾》拍攝主題轉向自己,揭示其有著複數身份形象的自我肖像,並非是為了增加曝光、將自己塑造為「英雄」,也不是將自己的生命經驗作為個案,來隱喻更大的群體和背景,或許,只是更單純地,想再次拿起攝影機,奪回被政客、媒體所掏空的自我詮釋的權力。希望從無良媒體中過度曝光的「林聖文」,再次成為拿著個人攝影機、投身抗爭的「無名」群眾。 | | |
|
|
| 俗得有力就很美麗《消失的情人節》 | 文/ 黃香;圖/《消失的情人節》劇照,牽猴子提供 | 勳導就是有這種本領:用表象的不合理挑戰凡事要求合理的觀眾;用奇幻荒誕讓拘謹規矩的中產階級換位思考;用俗得有底氣的詼諧讓人放聲大笑。他並不偏愛先疏離再同理的曲折,反倒要看電影的人同情共感,笑著笑著可能就哭了。喜劇的寫實是一種更高的寫實,可以寫意,可以扭曲,時空可以超脫,不必拘泥於常規常理,表演也有自成一格的程式,因為這種種特質,所以上乘喜劇難得,也是高超的戲劇境界。
| | |
|
|
| 鐵道撿風景,也撿回泰國當代的波瀾與抗爭——專訪泰國新銳導演Sompot Chidgasornpongse | 文/ 黃令華;圖/Sompot Chidgasornpongse導演,2020當代敘事影展提供 | 「旅途」一直是Boat重要的創作題材。說到當時,要到曼谷唸書,每日自隔壁省份進入曼谷市中心的車程單程便要兩小時,屆時還沒有高架捷運或地鐵,只能搭著開窗通風的公車,擠在窄仄的走道站著。回憶起旅行與移動這件事情,那每日四小時的通勤時間烙印進身體記憶裡。「有時候我也不聽音樂、不看書了。就只是看著車裡的人們,細細觀察他們,什麼也不想。曼谷的交通讓你變得很有耐心,耐心地渡過這段漫長的時間。」 | | |
|
|
| 打造VR商用劇院,打通「最後一哩路」是我們的責任 ——專訪VIVE ORIGINALS總經理劉思銘 | 文/ 謝佳錦;圖/《心跳》劇照,取自威尼斯影展官網 | 一直以來有一個蠻大的遺憾,不管在威尼斯拿到多大肯定,民眾很少有機會看到,這裡面不通過一個商業機制去解決是不行的。有兩種途徑,一個是你把VR設備買到家,但VR設備現在太高價,顯然在到達普及價格前,起碼還要兩年時間去跨越。然而各種精彩內容,一再被製作出來,卻一再看不到。我覺得現下的解決方案是我們的責任,這是我從開始做VIVE ORIGINALS起就希望打通的,沒有做到最後一哩路,沒有落地,是不行的。 | | |
|
|
| 好好聊電影?怎麼聊?How?────2020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權電影教育工作坊」 | 文/ 陳亭聿;圖/工作坊現場照,臺灣國際人權影展提供 | 從開場起,工作坊的講師就打破「看人權電影就是要狂劃議題重點」、「事不宜遲馬上表態政治正確」的既有想像。電影放映後,也未有影展常見的論壇型態,諸如映後座談、映後QA、大師講堂等,更不如預期邀請醫學與移工學門專家,來為電影涉及的複雜議題進行資訊補充或背景說明。相反地,他們趁觀後感還蒸騰之際,催促想法端上桌台,炒熱聊天氣氛。 | | |
|
|
| 《愛情神話》原著與電影橫跨千年想像-帝國榮光下的永恆浪蕩 | 文/ 陳潔曜;圖/《愛情神話》截圖 | 費里尼選擇《愛情神話》,不僅作為頹廢帝國之想像根源,導演更橫跨兩千年,與小說作者共謀一種「藝術政治化」…《愛情神話》被譽為西方文明第一本現實主義小說,有其開創性-相對歌功頌德的帝國官方修辭唯美文學,佩托尼奧大膽破格使用不入流日常方言,從現實社會最底層出發,以邊緣人的漂泊流浪,展現帝國中自由人和奴隸敏感問題,並以揮金如土、雞犬升天的暴發戶土豪,荒謬展示一種當代的「吃人」金權帝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