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出去,人進來——細看「蔡明亮的凝視計畫」 | 文/ 王振愷 圖/汯呄霖電影提供 | 此次「凝視計畫」中《你的臉》與《光》兩部作品皆具有後電影形式,目前蔡導以回歸電影院的姿態將它們置放在黑盒子中,使觀眾更能專注地坐在戲院椅上凝視臉龐,也會在觀影中途、微光中不經意地特別留意前排觀眾的後腦勺,或身邊親友的側臉。未來是否會有美術館的版本?目前不得而知,但如果對照藝術家朱利安·羅斯費爾特(Julian Rosefeldt)《宣言》(Manifesto)一作,這個原本為13個屏幕的裝置藝術,後來重新剪輯成一部長片,在台譯為《凱特布蘭琪:宣言13》進行院線上映,這樣的手法也許會是蔡導未來的創作模式。 | | |
|
|
| 為人性而藝術:評《麵包工廠》 | 文/ 許景順 | 本片上集努力找尋方法使不懂的人能體會人文價值與活動的意義,到了下集看到的卻是人文傳統的節節敗退。下集以超現實與表現主義的手法加入歌舞橋段這些歌舞演出充滿活力、饒富趣味,甚至令人感動,但毫無疑問都不能稱之為藝術,而是服膺於資本與利潤的藝術表象。倘若上集在闡述社會如何缺乏藝術,下集便以裹著藝術外皮的活動充斥市鎮,於是本片的中心衝突問的是:我們社會為何需要純藝術? | | |
|
|
| 宛如科幻電影的展覽—專訪《即溶生活 未來記憶的想像》策展人王韓芳 | 文/ 王振愷 圖/黃世邦攝影 | 位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內的北師美術館,從2012年開館至今嘗試許多跨界的當代藝術展覽,包括影迷熟知的導演蔡明亮進入美術館的系列個展。今年從4月27日至6月23日兩個月期間,館內同時舉行兩檔展覽,分別為一二樓由新銳策展人王韓芳所策《即溶生活 未來記憶的想像》一展,當中透過多組影像作品探尋在資訊社會中已經模糊的記憶邊界;地下室則由洪建全基金會銅鐘藝術賞得主許家維帶來全新個展《熊貓、鹿、馬來貘與東印度公司》,以動物為線索串聯起全球海洋政經歷史。 | | |
|
|
| 第四十一屆金穗獎,未得獎的是……《姊姊》導演阮鳳儀╳《年尾巴》導演楊婕 創作對談 | 文/ 孫志熙 攝影/潘怡帆 場地協力/PAR Store | 今年我的個人金穗十強名單中,七部是女性編導作品,如此壓倒性的氣勢簡直前所未見,也讓過去抗拒以創作者性別來框架作品、覺得無須過度渲染性別議題的我,一個轉念得到本篇對談企劃的靈感──當中兩位導演,一位是《姊姊》的編導阮鳳儀,一位是《年尾巴》的編導楊婕,她們的養成背景異於其他人但又彼此相似,兩人還是創作路上的好友,以這個「生長於九0至千禧年的台灣、旅居過美國、即將邁向三十歲的女性編導」組合來談拍片的經驗和體會,相信會格外精實犀利。 | | |
|
|
| 為何現代?何以現代?如何想像「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現代性 | 文/ 史惟筑 圖/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 對曾參與《劇場》雜誌所舉辦的電影發表會的其他創作者而言,或許可以分兩個階段來挪用陳翠蓮教授的三級位階「西洋—日本—台灣」,第一階段先改為「西方—想像—台灣」來觀察彼此間的關聯與比重,第二階段觀察則必須加入中國,以「西方—想像—中國—台灣」的四級位階,觀察此時期彼此間與社會現實所交織出的現象。 | | |
|
|